导语: 想想郑亚津之死和刘翔之退,我们或许能听得进老子之劝
文/刘根生
刚刚从浙江兰溪回宁就在媒体上看到消息:明星药企掌门郑亚津自缢身亡。报道称,郑亚津自杀早有预兆。其家人在悼词中就提及:“你答应过家人不会走上这条路,并亲口保证过,但你还是食言了。那天家里人都等着你回来,想不到等到这样一个消息。”而郑亚津在自杀当晚,还发了一条短信给一位好友:“我真的受不了了。” 郑亚津之死,令人惋惜,更给其至爱亲朋留下了一生一世的哀痛和悲凉。笔者在网络搜索里输入“企业家自杀”,随后蹦出一个数字:自1980年以来,仅有记录的,中国便有1200多位企业家自杀。上海大众老总方宏跳楼身亡;贵州习酒老总陈星国举枪自杀;茂名永丰面粉厂老板冯永明在家中用水果刀割腕自杀,年仅29岁。冯永明还在遗书中写道,“现实太残酷,竞争和追逐永远没有尽头,我将到另一个世界寻找我的安宁和幸福。” 在我辈眼中,董事长也好,总经理也好,其名头既响亮又威风。但调查却显示,不少老总所承受压力也不知比常人高出多少。经营企业需要完全地投入,资金、项目、人员、市场,一切都需要殚精竭虑、费尽心思,老总们往往无时无刻不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长三角企业家追踪调查表明,一些企业家正在面临精神崩溃边缘。不少老总实际上已患上了焦虑症:坐立不安或莫名其妙地胆战心惊;难以集中注意力或脑子时不时出现空白,记忆力下降;烦躁;肌肉紧张,容易出汗。有人因承受不了压力,干脆走上了不归路。浙江明星药企掌门郑亚津自缢身亡,也再次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企业家因压力过大患上心理疾病也好,走上不归路也好,原因很多,各自情况不尽相同。其中,有一个原因或许尤其需要警惕,即一味贪大,过度扩张。当今,主流商业文化和舆论导向总是把企业成功、巨额收入、超大规模联系起来,企业家也差不多都在以“做大”和“赶超”、“进军世界500强”为能事。然而,当产业扩张超出了企业能力之时,当产业扩张仅仅是为了“名位”之时,当为了迅速扩张抛弃了求真务实精神之时,悲情也就来到了身边。可以说,郑亚津就是又一个“牺牲品”。 由此,我想到了刘翔之退。 2008年8月18日上午,北京奥委会田径赛场座无虚席。但因跟腱赛前受伤没有完全恢复,刘翔很快满脸痛苦地退出了比赛。刘翔背负着13亿人期望,其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可他尽管很痛苦,还是选择了放弃。人们也对刘翔此举给予了充分理解。因为奥林匹克终级目标并不是金牌,而是健康阳光的生活方式。“适度”,是奥林匹克精神题中之义。刘翔选择放弃,让人们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奥林匹克精神和“以人为本”理念,也为自己日后“卷土重来”赢得了机会。刘翔之退,值得尚健在的“郑亚津们”深思:产业扩张,谁能笑到最后?做企业和高竞技体育一样,应当追求“更高、更快、更强”,但这并不等于无视客观条件盲目扩张,更不等于非得“天下第一”。对很多企业而言,与其不切实际地争做“世界500强”,还不如踏踏实实争取“做足500年”。所谓现代化,首先是合理化——合乎可持续发展之理。我们需要不断寻找机遇,以求实现自我超越;但在许多时候,我们也需要适时放弃。放弃总是令人遗憾,可在特定条件下,放弃那些不切实际之策,放弃那些侥幸、盲目、幻想,我们才能有可持续发展。作为企业家,当然要千方百计创造更多财富,尽社会责任。与此同时,我们还应尽可能地多创造些幸福。工作并不是为了拼掉性命,而是为了更好地生活。除了工作,还有健康需要顾及,还有亲人需要照应,还有亲情友情可以享受。 老子曰:“知止不殆。”这并非要人们“小富即安”、“小成即满”,而是要人们懂得任何事都有局限和极限,若不知把握度,则可能走向反面。可惜,人之迷其日固久。想想郑亚津之死和刘翔之退,我们或许能听得进老子之劝。 刘根生 作者为《南京日报》要闻部负责人,江苏省杂文学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