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1800年经典商话:非常三国》
知人善任是政治领袖成功的秘诀。与曹操相同,自孙策临终授印起,孙权就以一个知人善任、具有宽宏度量的君主面目出现。孙策遗嘱说:"若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吾弟胜我十倍,江东必然不失。"(第二十九回) 东汉末期,天下动荡,群雄逐鹿,人才之争是第一要务。在这一方面,刘备觉醒得最晚。刘备从顽童时起就做着皇帝梦,可是当曹操、孙权已成气候时,刘备依然惶惶然地奔波于各路诸侯之间,无立锥之地,究其原因,司马徽一语道破:"盖因将军左右不得其人耳。"这里的"人"或许更偏向于智谋人士。的确,刘备为他人才观念的滞后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所以他像"困龙"一样长期干涸而不得入水。司马徽的警示让刘备幡然醒悟,于是才有了"三顾茅庐"的故事。但诸葛亮出山之后,蜀国也并没有形成一个人才相互荐举、多元互补、优化组合的良性循环态势,蜀汉后期竟然出现了"蜀中无大将,廖化为先锋"的人才枯竭状况。当然这是后话,后面章节将展开分析。
![第41节:三国猎头◎人才篇(3)](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10254560187095.jpeg)
在网罗人才方面,美国绝对是"任天下之智力"的行家里手。作为一个依靠外来移民及其后裔建设和发展起来的国家,美国政府深知外来文化精英和人才对美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尽管美国对外来移民的文化和技术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政策上的标准和宽严程度也会发生变化,但是对于它发展所需要的人才,特别是那些在经济、科技、国防和文化等方面涉及美国重大国家利益的人才,总是极力通过各种政策法规和措施,不遗余力加以吸引。其政策的依托点是通过确立美国所需要的人才在移民法中所享有的优先地位,并通过亲属移民的安排解决这些优秀人才的后顾之忧。 吸引和鼓励世界各地的优秀人才移民美国,是美国的一个传统。早在建国初期,开国元勋们就十分关注这个问题,他们明确表达了吸引、鼓励有技术的人移居美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美国在独立后实行了"自由移民"政策,大批移民来到美国,其中不乏具有一技之长的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的移民,为美利坚共和国的早期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随着大批移民的涌入,美国最终在20世纪20年代形成了移民限额制度,确定了限制入境移民人数和选择民族来源的原则。即便是在这些限制和排斥外来移民的移民法的框架之中,美国政府依然对美国所需要的人才敞开方便之门。规定美国所需要的专业知识人士,包括艺术家、工程师、医生、律师、学者、宗教人士以及演员等,这些人在入境时不受移民限额的限制。还规定了"优先限额移民"的原则,在当时特别鼓励那些精于农业耕作并愿意以务农为生的移民入境,从而缓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农业技术人员匮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