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世界经济危机和应对措施:崩溃已经来临》
在德国,居民储蓄率以及国家的货币积累都在增加。德国人用于储备的财产在其可支配收入中所占的比例接近11%,2004年已经达到1550亿欧元。这样,德国就是在日本之后全球第二大货币储蓄国了。对于个体居民的消费心理,我认为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在没有完全被媒体导向左右的情况下,他们根据自己对过去几年的经济发展的印象和判断,还是选择谨慎的消费并把钱储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不过,从长期看,德国的储蓄率还是有了明显的回落。比起那些富裕程度远不如我们的前辈们,今天德国居民用于储蓄的资产在其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已经降低了很多:1966~1990年,德国居民的储蓄率在12%~15%之间。1970年,德国人的消费只占收入的53%,而今天这个比例已经上升到59%。 再回到美国,美国"消费大军"之所以能够势不可当地前进,都是因为各种各样新的贷款形式的出现以及美国人对它们的青睐。在上世纪20年代的"黄金时代",分期付款的出现给美国飞速发展的经济锦上添花,而这种新的贷款形式却也给随后的1929年经济大危机以沉重的打击。当时,人们可以贷款购买几个月甚至几年以后才需要的商品。今天,分期付款已经是美国人在置办大件物品时必选的方法,几乎没有一个美国人会用现金或者银行存款来购买汽车。而在德国,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习惯这种生活方式了。
![第50节:国民生产总值的定义(3)](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10255434504976.jpeg)
信用卡是在1949年的一次晚宴上发明的。当时,时任汉密尔顿信贷公司老板的弗兰克·麦克纳马拉(Frank X. McNamara)正和几位商业上的好友在纽约著名的梅杰小屋烤肉店共进晚餐。饭后,麦克纳马拉本来准备付账,可是却发现自己没有带钱。最后,他只能叫妻子把钱送去了餐馆。这次尴尬使麦克纳马拉萌生了发明信用卡的念头。与支付卡不同,客户和企业在使用卡时中间需要一个金融机构。1950年,麦克纳马拉和阿尔弗雷德·布卢明代尔(Alfred Bloomingdale)以及拉尔夫·施奈德(Ralph Sneider)一起创办了大莱信用证有限公司(Diners Club)。所有加入大莱信用体系的商户在使用信用卡进行大宗交易后都需要向大莱公司支付相当于交易额7%的手续费。 在经历了创办初期的一些困难之后,大莱公司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公司成立后的第一年,大莱信用卡的使用者就从200人增加到2万人。到了第二年,公司已经获得了6万美元的盈利。但麦克纳马拉却在1952年做出了一个可能让自己后悔一辈子的决定:他以20万美元的价格将其股份卖给了另外两位合作伙伴。 直到1958年,大莱公司才遇到了美国运通和美洲银行信用卡(VISA的前身)这两个竞争对手。从那时起,信用卡胜利的步伐就从未停止过。现在,每一个美国人平均的消费信贷和信用卡信贷总额已经超过了7000美元。2004年,美国居民户的平均收入为44389美元。这也就意味着,美国一个普通四口之家光由消费信贷而产生的债务就已经占到了其家庭收入的63%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