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世界经济危机和应对措施:崩溃已经来临》
在欧洲,零售业也逐渐走向衰落。我们真正经历这样的发展还是在上世纪90年代,比美国晚了几十年。现在,我们正在以双倍的速度追赶美国。但是,在消费方面,我们与美国还相距甚远,尽管我们已经尽了最大努力试图去追上这个世界第一消费大国。在德国,居民储蓄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大约为56%,比美国差14个百分点。虽然这个差距听起来并不算大,但是其实它相当于美国对新建工厂、街道、医疗所和教育所进行的投资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 如果从洛杉矶的港口飞过,人们可以看到无数载满各种货物的船只等待卸货,有来自亚洲的纺织品、玩具和家用电器和从欧洲进口的汽车、机器和奢侈品。许多货船最后都会空空地返回原来的港口。而其他载有物品的也都是一些破旧金属、废料、废纸或农产品。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外包和离岸外包已经摧毁了美国的全部工业。 2005年,美国财政收入中经常项目收支出现7000多亿美元的赤字。在工业产品、消费品和能源进口方面,美国的财政赤字数额都很高。只有在农产品和劳务方面(旅游、物流、软件许可、跨媒体以及军事方面的咨询和支出)美国是净出口国。如果在劳务领域也出现赤字,那么美国的对外贸易结构就和经济发展状况较好的发展中国家越来越相像了。与美国不同,德国拥有坚实的工业基础。但是,德国的经济结构也正变得愈加虚弱。经济学家汉斯-沃纳·斯恩把这种情况称之为"集市经济"。 现在,消费在美国已经被提升到了一个爱国的高度:大家会产生一种感觉,似乎"勤奋"地消费也可以增加国民生产总值。就在"9.11"恐怖袭击之前,时任达拉斯联邦储蓄银行行长罗伯特·麦克蒂尔(Robert McTeer)还对消费者说,只要人人都购买一辆运动型多功能车(SUV Sports Utility Vehicle),一切都会变得非常顺利。 "让我们大家伸出手,人人都购买一辆运动型多功能车吧!" --2001年2月,达拉斯联储主席罗伯特·麦克蒂尔(Robert McTeer)于得州理查德森市商会的讲话。
![第49节:国民生产总值的定义(2)](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1025552521907.jpeg)
同时,美国也没有放弃鼓励其他国家加强消费的努力。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老布什政府曾经向日本施加压力,认为日本应该加强个人消费。这个事件的背景是:美国在与日本的对外贸易交往中赤字一年比一年高,而相比之下,日本经济的发展呈现出势不可当之势,股票和房地产市场更是连创新高。美方对日本零售业的"封闭"结构尤为不满,他们认为日本还存在大量的小杂货店,这将妨碍日本得到有效而廉价的商品供应。 在德国,政府劝告居民要对未来持更加积极的态度并鼓励个人更多地去消费。迈因哈特·米格尔(Meinhard Miegel)认为,政府在这个问题的政策是"非常矛盾"的。一方面,政府要求居民要为养老积累资产,而另一方面,居民在购物时又应该表现得更加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