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世界经济危机和应对措施:崩溃已经来临》
在2005年的前5个月当中,中国出口欧盟的纺织品数量增长了50%,个别商品的涨幅甚至达到了534%。虽然中国对74种服装类别都实行了出口关税政策,但是欧洲各国和美国的纺织品生产商的不满声音导致他们最后重新关闭了本地市场。欧盟恢复了对中国纺织品的进口配额制度并且在港口封禁了8000万件服装制品。

欧盟本想借此策略保护本地生产商的利益,可没想到却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服装是一种与销售季节紧密相关的商品。由于限制进口,导致许多完全或部分在中国进行生产并且已经付了钱的欧洲贸易公司和中产商人最后却提不到货。结果,德国以及其他欧洲国家的进口商遭受了严重的损失。事后,他们强烈要求政府取消对华进口配额。 2005年9月中旬,欧盟和中国达成协议,封存在港口的8000万件衣服,有一半可以进入欧洲市场,另外一半计入下一年的进口配额。《明镜周刊》对此事件的评论言简意赅:"这次交易只是象征性的,因为中国早就已经取得纺织品市场的领先地位了。"中国拥有训练有素的劳动力、现代化的生产设备和良好的产品质量,这一切似乎都说明中国的发展是不可阻挡的。 人们在20年前对日本的担忧如今在中国已经成为了事实。一个又一个的行业被中国的生产商所占领。与日本相比,中国有实力在未来可预见的时间里维护自己在许多领域已经获得的领先地位。我在前面已经提到,中国拥有一个广阔的内部市场,它为本地的生产商提供了一个基础。另外,中国掌握的科学技术也越来越丰富。2005年,中国的高校毕业生数量达到了330万,其中有130万是理工科学生,而美国则分别只有130万和7万。1993年以来,中国获得博士学位的研究生的数量一直多于美国。美国曾经从"人才外流"(许多外籍大学生和学者都留在了美国这个充满无限可能性的国家)中大获裨益,而今天,在这些人中有许多又重新回到了自己的祖国。另外,还有一点我们不该忘记,除了中国和印度之外,其他的亚洲国家在经济上也正在武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