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世界经济危机和应对措施:崩溃已经来临》
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并没有预料到滞胀的出现,各国政府对此也是非常苦恼。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之后,西方国家虽然可以更加自主地制定本国的经济政策,但是同时他们也要面临浮动汇率带来的问题。美国、英国和日本采取了通紧政策,而德国则更加注重马克的币值稳定。两国在政策上的差别导致了施密特政府和卡特政府之间的分歧。美国总统吉米·卡特希望德国能够促进国内需求,而施密特则用关于世界经济的讲座来对付卡特。同时,施密特还同法国前总统吉斯卡尔·德斯坦一起于1978年建立了欧洲货币体系。2002年,欧洲货币联盟的最后一个阶段完成,按照联盟成员国的说法,这个阶段是"不可逆转的"。 在第二次石油危机之后黄金的市场价格有所上升,到了1980年1月达到了835美元每盎司。投资者对于西方金融体系和政府能力的信任度达到了最低点。在里根和格里斯潘繁荣时期,黄金的价格又降至254美元。现在,也就是2006年,黄金的价格大约在600美元每盎司。在这里我不想提前涉及本书最后一部分的内容,但是关于目前黄金的真实价格,我估计是在2000美元每盎司,这是官方标准的52倍,是当前市场价格的3倍多。如果你在投资方面不想孤注一掷的话,那么我们认为现在储备黄金、铂金和白银是不错的选择。关于这一点,我在后面会还有更多的解释。 在保罗·沃尔克(Paul Volker)、玛格丽特·撒切尔和罗纳德·里根在上世纪80年代初战胜了通货膨胀后,形势发生了逆转。一开始,其他国家对里根政府来说并无所谓。美国首先经历了一个经济萧条时期,后来在对外贸易上出现了高额赤字,同时美元汇率大幅上涨。理论上,对外贸易逆差应该会削弱一国的货币,因为为了进口商品,会相应出现对外国货币的过度需求。但是对赤字国家的货币的需求一旦充足起来,比如说国外欲购买该国的股票、国债或房地产,那么情况就可能发生逆转。美国就一直是这种情况:虽然在对外贸易上出现逆差,但是美国仍然被视为是特别具有投资吸引力的国家。 在美国政治家的眼中,高额的资本流入是国家强大的标志。之后,美元价格过度上涨,到1985年已经达到3.45马克兑换1美元。里根政府逐渐开始对美国贸易收支受到了影响产生了担忧。七国集团的财政部长齐聚纽约市的皇冠广场酒店,最后达成一致决定采取措施降低美元价值。
![第32节:美元的贬值(3)](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1025573229520.jpeg)
在过去的30年中,各经济大国一直都致力于对货币和经济政策的"协调",比较著名的有七国峰会、八国峰会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在华盛顿召开的年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从1973年以来实际上就已经失去了本身的存在权力,即为弱通货国家提供过度性贷款以帮助他们维护本国的固定汇率。所有的"协调"工作都首先揭示了一点:目前我们并没有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世界货币体系制定出具有约束力和被各方所接受的规则。倘若存在这样一个体系,那么很多问题就不会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