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世界经济危机和应对措施:崩溃已经来临》
违背竞争原则的美国保护关税将生产球轴承的蒂肯公司隔离起来,目的是为了对抗在这个领域占有领先优势的日本和德国。根据美国参议员罗伯特·伯德命名的《伯德修正案》对这项违背世贸组织规则的措施在美国参议院的执行起到了保护作用。在德国和日本生产商支付的所谓反倾销费用中有很大一部分直接流回了蒂肯公司--2004年为5270万美元,2003年则是到了9270万美元。另外,蒂肯公司所得到的资金数额是美国第二大球轴承生产商的五倍。 由于美国的保护政策,总部位于赫佐格奥拉赫(Herzogenaurach)的舍弗勒集团(Schaeffler Group)需要支付3500万多美元的费用,其中很大一部分自然是由蒂肯公司获得。舍弗勒控股公司总裁及欧洲滚动轴承总联协会主席约尔根·盖辛格(Jrgen Gei inger)在2005年8月接受《明镜周刊》的采访时说到:"蒂肯是美国违背世贸组织竞争原则的贸易政策的最大受益者之一。他被任命为驻德国大使,恰恰是在一个正在忍受这个政策的国家。"有了来自德国的资金注入,美国企业甚至可以减价向世界市场供应他们的产品。这将给其他国家带来利润的缩减和就业岗位的丧失。 德国政治界并没有进行反抗。自由民主党(FDP)议会党团副主席及经济问题发言人莱纳·布鲁德雷(Rainer Bruederle)本来一直支持"自由贸易"和"公平竞争",可是这一次却并未做出明显的表态。虽然舍弗利集团的总部位于巴伐利亚州,但时任巴伐利亚州经济部长的奥托·威斯霍伊(OttoWiesheu)也没有在《明镜周刊》发表任何评论。连巴伐利亚经济联合会会长兰多夫·罗登施托克(Randolf Rodenstock)也不愿意就此事表态。采取相同态度的还有德国前经济部长沃夫冈·克莱蒙特(Wolfgang Clement,社会民主党)。只有欧盟最后通过关税措施反击了美国。
![第29节:狂飙的十年(3)](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10255632869102.jpeg)
虽然说欧洲目前在贸易政策上并不总是公平行事,但是蒂肯的例子告诉我们,美国的贸易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个别利益集团手中的"玩物"(现在仍然是这样)。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依照美国宪法,对外贸易是立法机关的特权,国会议员和参议院议员都需要定期的资金支持。不要忘记:在一届新政府内,大使以及其他许多的政府职位都是由来自同一个阵营的人担任的。 在历史上,美国的贸易政策也不总是议会的手中玩物。1930年颁布的《斯姆特-霍利关税法》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经济危机的破坏性,并引发其他国家也采取保护关税政策。二战之后,美国出现了一种新的体系,议会通过特别贸易代表的形式将很大一部分贸易问题都转移到议会议长的身上。近年来,这种体系正在逐步瓦解。美国想尽一切办法维护本国企业的短期贸易利益,却没有顾及自己的政策会对世界贸易秩序产生怎样长期的影响。如果再这样继续下去,那么最后美国只会自食其果,失去权威性,其领先地位也会受到损害。但是同时,我们对世贸组织是否能够成为美国的抗衡力量尚存置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