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世界经济危机和应对措施:崩溃已经来临》
狂飙的十年 在社会主义阵营解体之后,美国成为上世纪90年代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的经济发展似乎经历了一个很久都未曾出现过的良好阶段:国债减少,新技术加速了经济增长。在这样的背景下,似乎什么都可能变为现实,如建立一个新的世界货币体系的计划,创建一个基本能够照顾到所有国家利益的贸易体系以及减少国家和国际债务。 但是,美国却一直主观地追求本国的利益,或者可以说是个别企业和行业的利益,而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整个国际社会甚至是本国人民的愿望。这样一种强硬的姿态似乎不应该是"唯一的超级大国"所应该有的,它更像是一个正在衰落中却仍旧奋力维护自己的领先地位的大国。
![第27节:狂飙的十年(1)](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10255781801915.jpeg)
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里茨(Joseph Stiglitz)在他的著作《狂飙的十年》(又名《解读喧嚣的九十年代》)中毫不留情地对美国奉行的单边主义政策所带来的后果进行了清算--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里茨可不是一位小人物,他曾任第一届克林顿政府时期美国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和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约瑟夫·斯蒂格里茨:90年代的美国对外经济政策 在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一项错误的发展政策使我们对一直以来强加于发展中国家(首先是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市场意识形态产生了置疑。当危机一波一波来临时,人们开始担心世界经济会越来越不稳定。另外,美国在贸易对话中的举动也越来越有失公平。 美国宣扬自己的市场意识形态并强加影响,目的是为美国的企业打开国外市场。可是克林顿政府却忽视了我们本应该非常重视的原则:只对政策能否增加国内就业感兴趣,却没有考虑它会对发展中国家的人们产生怎样的影响。我们一直要求实现资本市场的自由化,却没有设想过它会不会影响世界经济的稳定。我们只想到如果在谈判中态度强硬会带来哪些短期的利益,比如它会改善政府在国民心中的形象,但是却忽略了一个问题,人们印象中美国政府实行双重标准和行事的虚伪从长远看可能会损害美国的利益。 在对外经济政策上,我们成为华尔街实现梦想的帮手--毕竟,外籍退休人员在美国没有投票权,他们也不是通过捐钱来支持美国政治家的选举的。 在国际贸易中,我们用一种不协调的方式使服务产业中的新领域得到了自由化。美国要求其他的国家为其特别具有竞争实力的产品开放市场,比如金融服务,但是却没有给对方提供同等价值的回报。新的协议并没有考虑那些发展中国家具有竞争力的行业,如建筑业和海产品贸易。更加糟糕的是,金融服务的自由化已经给一些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