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学善思 明辨笃行 第52节:第十四篇 勤学善思(1)



系列专题:《管理人生的策略:跬步人生》

  第十四篇

  勤学善思

138.爱岗敬业谋事在人

  ----善于学习的模式

  人们对于工作岗位的安排,时常有不如意的地方,是主动服从还是被动应付,其结果是截然不同的。

  据报道一位医学院毕业的年轻医生在一家私立医院工作,每天做的事情就是在电脑前输入老大夫的方剂,有时候给老大夫抄抄处方,工作很琐碎。心里总有一种空荡荡的失落感。有次,他和几个同学到外面吃饭,惆怅的他借着酒劲发泄了满肚子的怨言,饭店老板听罢走过来拍拍他的肩膀说:"年轻人,我给你讲讲我的故事吧。""初中毕业后,我家里比较穷,没钱上学了,就去学厨师。我以最优秀的成绩毕业后,被招聘到一家饭店,结果人家不缺厨师,只能让我去端菜。我也没有怨言,一边端菜,一边观察别的厨师的作品,-些学校里没有学过的菜系和花样,我很快就学会了。饭店忙的时候,我也去后厨帮忙,不过工资还是端菜的工资。"他接着说:"你说,当时我要是不干端盘子的活,我连填饱肚子都难。不过,后来,当有个厨师辞职后,我向老板建议让我试一试,结果比那个辞职的厨师水平还高。而且,因为有端菜的经历,我还对客人喜欢的菜肴比较了解,后来,饭店的菜系和品种都是按照我的设计来安排的。我在那家饭店干了五年,挣了将近115万元,这也是我人生的第一桶金。用这笔钱,我现在开了这家饭店。"老板接着说:"你现在干的活一点也不吃亏。你想想,你统计老大夫的方剂,你就能了解他们治病的一些绝招,你给老大夫抄方,也是在学习他们一生经验的总结。要知道,这对你都是无价之宝啊!"

  因此,人们应该明白这样一个道理,看似"吃亏"的事情,命运会在更高、更远的地方给予补偿,关键看你是否善于学习。我们可将这种善于学习的方法用以下模式来表示,请见图138。

  善于学习的模式(图138)

  139.见贤思齐举一反三

  ------博采众长的模式

  人生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而学习的对象往往是身边朝夕相处的人们。

  孔子生前有教无类,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可谓影响巨大。孔子世学问家,而且多才多艺。他知乐善歌,声乐器乐皆精通,对音乐还有许多独到的见解。孔子自己不仅注意向别人学习、而且善于学习,有所取舍,重在学习。《论语·述而》说:"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南怀瑾《论语别裁》对此解释说:"和之就是照他的歌,依他的音乐曲调,另外再作一首,这便是和。"可见他从不作老子天下第一之想;既虚心向别人学习,更善于举一反三。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可见,别人在他的眼里,都已经成为他的镜子。他不觉得自己比别人高明,高人一等。相反,它要自己时时注意学习别人的长处,借鉴别人的"不善"。他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又说:"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因此,要想成为优秀人材,则需要博采众长,见贤思齐。我们可将这种博采长的方法用以下模式来表示,请见图139。

  博采众长的模式(图139)

  140.明确目标有的放矢

  ----擅长阅读的模式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人们对终身学习的需求越加强烈。现在要学习的内容很多,那么如何读书便成了首当其冲的问题。

  有关专家建议读书应分七个层次。

 勤学善思 明辨笃行 第52节:第十四篇 勤学善思(1)
  第一层次--浏览:目的是对书刊文献资料有个初步的认识和大致的分类,

  以便决定对自己有无用途。这种浏览可以扩大知识面和了解最近信息。这是

  读书的第一层次。

  第二层次--通读:阅读目的是对全书有个轮廓性认识,掌握中心和要点,

  明确与自己学习或研究课题的关系,以便决定是否值得深入阅读。

  第三层次--精读:阅读目的是为了正确理解和深入掌握文章的精髓,对重

  点章节学深吃透,做到融会贯通,使其成为自己知识结构的牢固基础。

  第四层次--研读:阅读目的是在精读基础上,加以质疑、评论和创新。一本书总会有不完善之处,研读常采用疑读、评读、展读几种方法,从而提出高于原书籍内容的新思想、新观点。

  第五层次--疑读:读同类的书籍多了,其间疑点则会逐渐聚焦,而成为

  当前学术研究的某些中心问题。对这些点的突破则是创新的一条重要途径。

  第六层次--评读:在精读基础上加以评论,通过自己的心得体会,则会对

  某类书籍中的若干观点加以剖析研究,从而可能提炼出新观点。

  第七层次--展读:就是不仅要精读书中的东西,而且还要读懂与本书有关

  的东西,从纵横两方面引伸展开,用以取得突破性的研究成果。

  因此,明确目标,有的放矢不同的学习内容是人们善于读书的关键。我们可将这种擅长阅读的方法用以下模式来表示,请见图140。擅长阅读的模式(图140)

  141.深思熟虑方出智慧

  ----涌现智慧的模式

  如果说人生成功有什么秘诀的话,那就是深思熟虑、涌现智慧。

  江苏省南京市燕子矶石崖险峻,厌世者常常选择那里告别人间。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创办的晓庄师范学校就在燕子矶附近。有一天,听到燕子矶下又有一个女青年自杀,他为此极感不安,于是找来两块木牌,写了几句话立在燕子矶上。一块木牌写了"想一想"三个大字,下边写了几行小字:"人生为了一大事来,当做一件大事去。你年富力强,有国当救,有民当爱,岂可轻生?"另一块则写"死不得"三个大字,下写:"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与其投江而死,何如从事乡村教育,为中国三万万四千万同胞努力而死!"一个频临绝境的人,如果多"想一想",是可以改变人生命运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22539.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第十四篇:SketchUpSU 怎么处理材质贴图的无缝拼接

原文地址:第十四篇:SketchUp(SU)怎么处理材质贴图的无缝拼接作者:SketchupPro自学 图1(在弧面上帐号材质可以看见有明显的破面)大家知道,在SU里面一个曲面其实由多个面组合而成的(把隐藏几何图形勾选上就可以知道),所以这种面在用颜料桶(B)进行填

第十四章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例子

第十四章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原文】孟子曰:“求1也为季氏2宰3,无能改於其德,而赋粟倍他日。孔子曰:‘求,非我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由此观之,君不行仁政而富之,皆弃於孔子者也。况於为之强战?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

西游记故事情节第十二回—第十四回 西游记五十四回概括

第十四回:唐僧收悟空为徒。西行路上,悟空打死六个剪径的强盗,唐僧抱怨不已。悟空离开唐僧。观音授唐僧紧箍咒,悟空接受龙王劝告,又来保护唐僧,戴上了紧箍咒,表示不违背师言。 孙悟空的脾气还是那样倔强,真是没办法.

转 寻找炎亚纶小说 第十四章_炎辛然 阴阳师第十四章

正文 第十四章  “………”我的目光一直没有离开炎亚纶,只见他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严肃的神色。  “…我和你说这些,没什么特别的意思,只是想请求你,千万不要辜负她。”珠也很严肃的说。因为距离不近,我只听到了这

成功时大大厦 第47节:第十四章 伟峰大厦装修成功(1)

系列专题:《设计达人骨灰级职场修炼秘籍:空间玩主》  第十四章 伟峰大厦装修成功  转眼间,三个月的时间过去了。  在公司"佳缘集团装修项目部"的统一指挥下,经过全公司参与人员的辛勤劳动,全艺设计公司对佳缘集团新办公楼的装修取

声明:《勤学善思 明辨笃行 第52节:第十四篇 勤学善思(1)》为网友醉臥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