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垣现象”并非今日才引起人们的关注。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有了“长垣现象”的说法。1999年和2002年,新乡市委、市政府先后两次在长垣县召开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现场会,号召“远学温州,近学长垣”。
30年前,长垣以“灾多粮少花子多”而出名。30年后,长垣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06年综合实力在河南省排列第31位,较2001年前移了13个位次;2007年,长垣又跻身“中国中部经济百强县”,位居第87位,“北方温州”的雅号从此被叫响。30年间,长垣走出了一条怎样的区域经济产业化飞速发展的道路?记者就此采访了长垣县县长李刚。 《中国质量万里行》:30年前,长垣县因没有资源和地理优势,而处于极度贫穷的境地,为了生存,民营经济在当地开花。如果你作为当时的县长,你会怎样做? 李刚:历届政府对群众发展民营经济都采取了宽容的态度。改革开放以来,当地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从来没有改变。在长垣起重产业发展早期,当地政府就适时确立了“个体起步、股份推进、突出特色、规模经营”的发展思路,引导企业从作坊式生产逐步向集约式经营过渡。还先后出台并实施了企业试运营、封闭管理、对执收执罚人员定期考试考核、“执法公务证”、检查许可证等12项制度规定,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当时的政府是这样做的,我们现在也是这样支持的。 《中国质量万里行》:长垣县域经济快速发展,除了来自群众的创造外,政府是怎样长期坚持不懈地优化经济环境的? 李刚:长垣县政府提出了建设“开明政府”的口号,并将政府职能定位在为企业和农民服务上。针对长垣在外闯荡、经商人多的特点,县委、县政府很早就提出了“回归工程”,吸引了一大批人回乡投资、创业。在市场准入上,除了国家明令禁止的行业外,长垣县全部向非公有制企业开放。同时,还建立了一整套保护企业的有效制度,政府不向企业征“过头税”,“放水养鱼”。县委、县政府还提出要让企业家“政治上有荣誉、社会上有地位、经济上得实惠、经营上有靠山”,让优秀企业家参政议政。目前,已有154名民营企业家被推选为省市县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还有人当选为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和县政协副主席。 《中国质量万里行》: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的支持,作为企业,最担心的就是政策的稳定性,政府是运用怎样的方法对产业进行引导和调控的? 李刚:长垣县政府运用经济手段对起重产业进行了引导和调控。尤其是上下届政府,发展经济的政策不变,保持了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让企业家吃下“定心丸”。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长垣县的非公制经济发展没有出现任何波动,并且稳步上升。县委、县政府针对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企业规模小、布局散、聚集度低等问题,探索出了一条“县域经济特色化,特色经济产业化,产业经济规模化,规模经济外向化”的新路子,加快生产要素向优势产业集聚、向骨干龙头企业集聚、向工业园区集聚,培育形成了七大优势产业、六大经济板块、三大产业集聚区。 《中国质量万里行》:未来的世界是品牌的世界,政府将采取什么举措来推进品牌培育? 李刚:近年来,长垣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名牌战略,把抓好质量作为振兴区域质量、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促进我县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战略来抓。立足产业发展,培育工业名优品牌,制定并出台了《长垣县实施名牌战略发展规划及实施方案》,组织引导重点企业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积极实施名牌战略,增强品牌意识,推动品牌创建。鼓励企业强化质量监督管理,提高质量水平,全面开展ISO9000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体系认证,激励企业争创名牌产品、著名商标和驰名商标。对重点企业和技术含量高、市场容量大、附加值高、效益好的产品,县政府给予重点培育和扶持。定期表彰和奖励在实施“质量兴县”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凡被认定为国家级名牌产品、驰名商标并取得良好效益的奖励10万元,被认定为省级名牌产品、著名商标并取得良好效益的奖励1万元。 《中国质量万里行》:起重行业是钢铁加工产业,科技含量相对较低,为了使这个产业长久地发展下去,需要高科技含量的注入和创新产品不断推出。在科技创新方面,政府给予了怎样的奖励方法? 李刚:为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保持优势产业健康、快速、持续发展,县政府制定出台了《中共长垣县委、县政府关于实施质量兴县工业强县科技创新战略的意见》,鼓励自主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加快技术引进和科研成果转化,建立技术引进和技术创新支持体系。注重加大政府科技投入,确保县、乡财政科技投入每年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并不断提高投入效益。注重发挥企业作为自主创新方面的投入主体、研发主体、受益主体和风险承担主体的作用,要求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投入要达到销售收入的5%,规模以上企业要达到3%,中小企业要达到1%。落实自主创新奖励政策,加大对企业技术开发投入的所得税前抵扣力度。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对我县优势产业、龙头企业重视科研开发、提高创新能力的进行奖励。国家每授权企业一项发明专利,奖励2万元;每申报专利20件以上的企业,奖励5000元;对建立省级以上技术研发中心或重点实验室的企业,奖励5万元;新批准的省级高新技术产品,年实现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利税500万元以上的,奖励5万元;每年通过省级以上科技成果鉴定3件以上的,奖励1万元;对新设立的高新技术企业,年实现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利税500万元以上的,奖励5万元。 《中国质量万里行》:产业园区是吸纳产业集聚的主阵地,在园区建设方面,县政府重点做了哪些工作? 李刚:县政府根据该县工业布局中“散、小、多”的问题,先后建设了河南长垣起重工业园区、市级医疗器械产业聚集区和新城工业聚集区,为产业集聚和产业集群留足充分的发展空间。2006年以来,长垣县相继制定了《河南长垣起重工业园区起重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河南长垣起重工业园区中长期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长垣县起重装备产业集群发展规划》,为我县起重产业和起重工业园区的发展进行科学指导。同时,根据园区的产业特色,有针对性地培养劳动力群体,提供技术、市场等信息服务,增加农民就业岗位,加快研发、法律、金融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增强园区的服务能力。目前,工业园区和产业聚集区全部实现了“九通一平”和美化、绿化、亮化。另外,鼓励现有企业进入工业园区,规定新上工业项目一律进入工业园区,建立分工协作的产业体系,以此实现产业集聚,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激活县域经济发展的内动力。在园区招商引资上,注重引进企业与现有企业的关联性,吸纳一切有利发展的生产要素,变企业招商为产业招商。对工业集中发展区以外乡镇引进的工业项目,实行分利税、分产值等异地招商办法,从根本上解决资源浪费、破坏环境等问题。通过集中布局、规模经营、合理定位,提高工业园区的规模、档次和水平。2007年,起重机械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我们计划以起重工业园区为中心,建设一座工业新城,在工业新城与县城之间,打造一条宽0.6公里、长7公里的生态园林带,使生产、生活区隔离,确保城市布局更加合理,更加符合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要求。 《中国质量万里行》: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政府是怎样突出改革开放这一主题的? 李刚:回顾改革开放30年来长垣所走过的历程,每到关键时期,我们都用解放思想这个“法宝”去冲破陈旧观念的束缚,破除体制机制的障碍,打开一片新天地。我县近几年的发展也证明了这一点。正是由于坚持了解放思想,我们才理出了一条符合长垣实际的发展思路,经济社会才步入了持续快速发展的良性轨道。在产业发展过程中,长垣县委、县政府坚持把发展产业集群作为提升产业竞争力、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不断强化产业集群集中度,提升整体实力和竞争力。长垣现在已跻身“中国中部经济百强县”,位居第87位。目前,我们的目标是,不仅要让长垣的位次继续前移,还要力争到“十一五”末,把长垣县建设成为国家起重机械制造中心、医疗器械及医用卫生材料生产基地,成为“经济发达、社会和谐、文化先进、环境优美”的中部经济强县。(孙中杰 宋晓霞 王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