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医生可能是这个国家里最郁闷的一群。论学习的艰苦过程,难有哪个专业能出其右。论技术能力,也不见得比国外的医生差哪里去。但收入低、压力大,非常人所能承受。
中国病人的购买力太差,很多生病的人根本看不起病,付不起钱。另一方面,国家为了社会福利的需要,强行压低医疗服务价格,使医疗服务的价格远低于其市场价值,也进一步造成了医生劳动力的廉价。因为收入和技术水平不成比例,中国医生往往有股怨气,怨气之余收红包成了不成文的规定。 于是在中国,医生们面临着这样的困境:医生水平高,但收入低,病人对医疗的要求高,但支付能力很低。医生无法靠自己的技术获得应有的报酬,而病人以很低的费用就可以享受到高质量的服务,并进一步刺激了他们的这种要求,从而对医生不满,而这种不满又促使他们希望进一步降低医生的收入。 到目前为此,还不存在一个统一的世界医疗市场。各国的医疗市场基本上是独立的。这种市场区域化的原因在于市场的壁垒,包括语言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壁垒。虽然各国的医疗技术有高度的一致性,但是各国对外国人行医资格有严格的要求。因此,高水平医生很多,但跨国流动很少。 但是,不同国家之间的医疗服务价格有巨大的差异是不容否认的,这也正是医疗服务市场全球化的内在动力。 对中国而言,应抓住这次全球化热潮的机遇。因为中国的医疗服务在同等质量下,价格比国外低非常多,因此有动力促使国外病人来就医。而且国外的医疗服务除了价格高以外,数量也不足,美国、加拿大、英国,都有病人排队等待手术的问题,而中国的医疗服务输出可弥补其数量的不足。同时也要看到,中国医疗水平虽比发达国家稍低,但比发展中国家还是有优势的,而且中国的医疗价格比这些国家要低,所以中国医疗不但可向发达国家输出,也可向发展中国家输出。如果能够实现医疗服务的跨国流动,使中国医生的劳动价值在市场中得到体现,将使中国医生部分摆脱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可能会迫使中国的医疗市场化,纠正一些非市场化带来的弊病。并且能提高医生的收入,医生收入的提高,也会吸引更多的人投身到医疗行业,从而为中国病人提供更多的服务。医疗服务的输出,将使中国和世界的医疗市场接轨,从而推动中国医疗技术的进步。所以从长远来讲,这对中国的医生、病人、国家是一个多赢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