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外并购 中国并购双重忧虑



从TCL并购法国汤姆逊彩电业务,联想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到最近阿里巴巴并购雅虎中国、南汽收购英国罗孚汽车、中国移动收购香港华润万众……一切迹象显示,中国企业并购与重组正风起云涌,海外并购春天即将来临。但是,正当国人沉浸于中国企业外海外崛起的时候,中国企业并购却潜伏危机——中国海外并购其实并没有那么美,而跨国企业在中国的并购已经开始威胁到中国经济安全。

 

经济安全亮起“黄色预警线”

2006年1月8日,国务院发布《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经济安全问题被提到了显著位置。全国工商联并购公会(以下简称并购公会)在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白皮书中提到,“跨国公司对我国某些领域企业的并购及垄断已威胁我国经济安全。”

该白皮书指出,“跨国公司通过直接投资或并购中国企业的方式强力抢夺中国市场,对许多行业实现了垄断或者处于垄断的临界点。其直接的结果不仅是获得了巨额垄断利润,而且使中国企业的民族品牌难以确立。”

据国家工商总局调查,美国微软占有中国电脑操作系统市场的95%,瑞典利乐公司占有中国软包装产品市场的95%,美国柯达占有中国感光材料市场至少50%的份额,法国米其林占有中国子午线轮胎市场的70%,米其林以及旗下品牌在各自细分市场上处于主导地位,富士公司对中国市场的占有率超过25%。此外,在手机行业、电脑行业、IA服务器、网络设备行业、计算机处理器等行业,跨国公司均在中国市场占有绝对垄断地位。在我国轻工、化工、医药、机械、电子等行业,跨国公司子公司的产品已占据我国三分之一以上的市场份额。

跨国公司的并购及垄断有可能获取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不宜对外披露的信息,增加了国家的潜在风险。与此相印证的例子是IBM目前同时垄断我国银行业大型机市场和大型机服务市场。作为中国关键经济领域之一的银行业仅由一家外国公司提供关键产品,又几乎仅由一家外国公司提供关键产品的服务,在全世界恐怕也是十分罕见的。IBM对我国银行业市场的垄断,客观上造成了我国金融运行存在较高的安全隐患。因为当国家间战略出现冲突时,IBM肯定要服从美国国家战略。

跨国企业中国并购的威胁已不上偶然显现,外交部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陈德照也认为,跨国公司大面积并购对中国经济安全造成了风险。特别是近年来,跨国公司对华直接投资出现两个新特点:一是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采取并购方式进入中国;二是出现明显的独资化倾向。前者加强了跨国公司垄断市场的可能性,后者使中国企业通过合作、合资方式引进资金、技术的可能性减少,使中国经济受跨国公司经营战略和策略影响增大,影响中国经济布局、结构与稳定。

而记者观察到最近跨国公司在中国并购的一系列客观事实,也再一次拉起了中国经济安全“黄色预警线”。2005年1月14日,世界第一的米塔尔钢铁公司收购华菱管线37.17%股权与华菱集团共同控制华菱管线。2005年8月10日,汇丰保险斥资81.04亿港元增持平安保险9.91%股份,达到控股临界点。2006年1月23日,比利时英博啤酒集团以58.86亿元人民币的代价取得雪津啤酒100%的净资产5亿多控股权。最近广东发展银行即将出让51%的股份,成为首家被外资控股的中资银行……跨国并购对中国经济安全的影响已经不是纸上谈兵,而是兵临城下。

 中国海外并购 中国并购双重忧虑

“然而,跨国公司并购对中国经济安全的影响,目前还没有引起国家的足够重视。如果任其发展下去,会形成资源被少数公司垄断,或者有些产品的定价权由极个别公司垄断,由此带来对消费者利益的破坏,或者整个消费和生产的失衡。”银河证券副总裁汤世生认为,在引进外资的主流浪潮中,中国却缺乏相应的法律制度制约跨国并购对中国经济安全的影响。特别是近一两年,在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浪潮的虚浮幻影中,中国企业已经有些开始“夜郎自大”,孰不知,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其实并没有那么美。

 

海外并购并没有那么美

在美国,2004年末,联想集团收购IBM的PC业务遭遇了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的审查。美国担心该交易会形成对美国国家安全威胁,最后唯一算得上有技术含量的北卡罗来纳三角区实验室被剥离,联想只得到了IBM的生产、销售和服务网络。

在加拿大,2004年9月,中国五矿集团准备以50亿没有收购诺兰达矿业公司,加拿大政府也同样表现出与美国政府相同的态度,目前并购已经暂时搁浅,外海并购成败难以定论。

在全球,傅成玉率中海油收购优尼科成为2005年震动美国朝野和国际社会的事情,但是最终因种种阻力中海油也退出竞购。

“其实,再仔细分析一下中国企业近年掀起的海外并购,大多集中在政府垄断的能源方面(如中海油、五矿、中石油等)和销售网络渠道(比如海尔、TCL、联想等)。真正的深层次和获取核心技术的并购还很少”并购业资深人士,高朋天达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张晓森律师向记者表示,“目前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实力还有待提高和考量,是渐进的过程。能走出去并购的毕竟是少数企业,大规模的并购还没形成。”

而数据表明(如图所示),尽管中国企业在2005年对外投资中出现了以跨国并购为主的现象,尽管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出现了近200%的增长速度,但是:第一,是由于过去的基数水平较低,所以增长率较高;第二,对外投资的绝对额和跨国并购的绝对额,与美国、日本和欧洲一些国家相比,仍是微不足道。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所所长夏斌向记者表示,中国企业大规模国际性并购的时代还远远没有到来,跨国并购尚处于“试水阶段”。

 

资料:已公开的中国海外并购交易


夏斌进一步认为,中国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又处于大批国有企业重组与改革的阶段,因此,中国的市场本身就很大,企业间的国内整合任务远比国际间整合任务多,机会多,而且各方面信息相对比较充分,收购成本比较低。而去海外进行跨国并购的公司,首先自身要建立起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收购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就去海外收购,往往意味着失败。这方面,中国已有不少惨痛的教训。

并购专家,万盟投资董事长王巍则更直接地表示,“大家都在对所谓中国海外并购时代的到来欢欣鼓舞。但是,除了几起堪称戏剧化的并购事件之外,我们尚看不到林林总总大大小小的海外并购活动在后面推波助澜,也看不到刚刚启动横向的或纵向的本土并购整合而仍处于散兵游勇状态的中国企业群体有任何殷实的并购力量孜孜于海外,更不消说强大资本市场和金融体制的后盾支持了。须知,中国经济仍是努力吸收国际投资的发展中国家,远远未富余到资本输出的时代。相对于美国五十年代和日本七十年代发动的海外投资浪潮,中国的海外并购故事实在是自雄自壮到令人感动的地步了。”

 

中国并购出路

一方面是跨国企业中国并购已触动了中国经济安全“黄色预警线”,另一方面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力量实在太单薄。中国并购的出路在哪里?这些已经让业界人士有些担心和忧虑。

特别是近年中国发生的只能关于外资并购和海外并购案例中,大型并购项目的财务顾问业务基本由海外投资银行所垄断。一些著名外资投行与我国在并购中的交易对手——海外跨国公司有着血脉相连的关系,难道他们会时刻真正站在中国企业的立场上公正地考虑问题吗?难道他们会真心无私地帮助中国企业正确判断和破解可能出现的风险?难道他们会在并购定价中充分维护中国企业的利益?这些值得我国思索。全国工商联并购公会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加紧执行以《反垄断法》为主体的相关法律法规,设立跨国并购审批机构,建立并购中的国家经济安全预警机制和建立中国海外投资保障法律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

而夏斌表示,在企业特别是制造企业还缺乏国际核心竞争力的情况下,不宜进行大规模的海外并购。日本、韩国在工业化和国际化过程中,一开始并不是采用大规模收购企业的方式,如日本本田、韩国现代、三星等企业,是在建立起低成本控制、高质量生产体系、高效存货管理系统,具有核心竞争优势后,才逐渐从单一产品到整个生产线,慢慢取得市场份额。中国的企业可以先买技术、买设计能力、买人才,不一定已开始就大规模购买外国企业。

如果真正需要进入全球性竞争市场,可以先从欠发达国家入手。欠发达国家,市场竞争相对没那么激烈,可以先巩固欠发达国家市场,扩大影响,取得国际运作经验后,再进入发达国家。中国的华为、中兴企业并没有在全球进入大规模海外收购,而是先从欠发达国家入手,但目前已较成功地进入了国际主流电信设备供应商的行列。相反,一些企业即使进入了发达国家市场,但如果不是主流厂商,缺乏营销渠道和核心技术优势,靠低价格取胜,很难长期建立世界性品牌。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22678.html

更多阅读

中国海外并购 海外并购的质疑与挑战

 欧债危机的爆发给很多中国企业提供了收购欧洲优质制造业企业的机会。仅2012年伊始,除了三一重工收购普茨迈斯特,还相继传出了山东重工旗下潍柴集团洽购意大利豪华游艇制造商法拉帝,柳工成功收购波兰HSW民用工程机械事业部,徐工机械谋

中资企业海外并购 在路上的中国乳企海外并购

  随着中国乳品行业从原奶到产成品不断有瑕疵被媒体关注和曝光,有实力的乳品企业开始把战略发展的目光投向了海外,从原料进口、产品代加工以及海外并购,各个环节都在进行积极的运作和扩展,中国乳业走出去的步伐越来越坚定。去年,光明

光明集团海外并购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30年沉浮录

“死了都要爱,不淋漓尽致不痛快。感情多深,只有这样才足够表白。死了都要爱,不哭到微笑不痛快,宇宙毁灭心还在。”《信乐团》的一首《死了都要爱》,酣畅淋漓得表现了年轻人对于爱情的执着与狂热。尽管这种执着多少带有几分盲目,尽管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失败 中国企业败亦可喜

在惯于单兵作战的中国买家遇阻之后,联手西方同行的中冶为海外收购提供了另一可行性方案 文 《环球企业家》记者 李晨蕾 当中国企业试图以“更聪明的方式”进行海外并购时,等待他们的倒未必是令人满意的结局,不过,在这一可喜的变化中,

声明:《中国海外并购 中国并购双重忧虑》为网友来自火星球的我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