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行业上市融资发展
(李青均 杜乐勋)
除公共医疗产品供应之外,中国人民大众私人医疗产品市场空间是巨大的。如何整合这块具有高额市场利润和产业成长空间的医疗卫生资源,通过产业化发展,集团化运作,市场化推动,把潜在需求变成现实需求是非常有价值的项目。本章将根据这样的市场判断,集中讨论医疗产业化发展的有关问题特别是利用资本工具,通过上市融资实现医疗产业化发展。
前言:医疗行业上市发展案例
一 医院在上市公司的概念字典里醒目起来
前年12月11日,陕解放(000516)董事会发布公告,国家商务部已于12月3日批准公司股东西安高新医院分别受让陕西精诚投资有限公司所持公司399.30万股法人股和西安华融科技有限公司所持公司326.70万股法人股股权的申请。这意味着原本第二大股东西安高新医院实际持有陕解放的股权为3012.9万股,占其总股本的23.11%,成为陕解放的第一大股东。如果西安高新作为大股东将资产重新装进陕解放的话,那么也意味着陕解放将成为潜在的医院概念股。”资产高达8亿的西安高新医院是西部地区最大的民营股份制医院。英属维尔京群岛赛博国际有限公司协议受让了西安高新原股东西安安联投资有限公司和西安恒盛投资有限公司合计持有的股权,于是西安高新医院还具备了中外合资企业的背景,这也意味着在用地方面和税收方面享受了更多的政策优惠。国家对医院上市融资仅仅只是提上日程,但真正允许医院上市的日子还没有来到。高新医院股权事例反映了上市公司对于医院资产的收购和关注愈演愈烈。除了陕解放之外,上市公司介入医院资产的还有华源生命(600084)、金陵药业(000919)、苏常柴(000570)、浙江广厦(600052)、万杰高科(600223)、长安信息(600706)、望春花(600645)、山大华特(000915)、三九医药(000999)、三九发展(600614)等10家左右的上市公司。上市公司非常乐意拥有一些医疗机构的资产,这几乎可以说是一个嗜好,滋长的嗜好。尽管医院的收入在这些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中比例不高,一般不超过15%,但是它们可能是上市公司中最稳定可观,转手最易的资产。比如说万杰高科,虽然医院资产只占上市公司资产的6%,但收入达到公司总收入的12%,主营利润更是占到了25%左右。通过母公司收购金华市第三医院(目前改名为金华广福肿瘤医院)的浙江广厦也有可能强化它的医院概念。不过,国家对医院上市融资的限制,比如,医院企业上市还不可能,另外,受法规限制,外资目前不允许在内地设立独资医院,只能采用合资设立模式。虽然可以收购现有医院,但目前国家对收购医院并无明确规定和实施细则,因此各地方政府或医院主管部门对医院的收购、审批都会有不同的处理办法,复杂而且存在着“官僚管制行为”。 在博鳌举行的中国医疗投资论坛信息看出,从2003年初来看国内资本对医疗机构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据一份报告估计,在资本市场凝聚的准备砸向医疗市场的资金以惊人速度累积,最保守的估计也在200亿元以上。德隆、联想、大鹏创业、紫光、华源、新希望、华宝、实德、中信都表现出强劲的投资欲望。据称,大鹏、德隆、联想各自准备的资金不少于人民币4.5亿元人民币、10亿元人民币和1亿美金。如果通过收购医疗机构做未来上市融资的打算是一个“战略性”的考虑。但是,也可能不太现实,因为尽管从政策上已经明确实行医院分类管理,但是卫生行政人员仍然在观念上对营利性医院存在某种排斥态度,误认为营利性医院必然唯利是图,不符合医院的公益性质。另外,如果医院单独上市,资产也显得薄弱,最好是以医院管理集团的方式来上市。但是这又存在产权的各种纠纷。凤凰医院集团公司董事长徐宝瑞认为,上市公司和一些大企业可以持有一些医院资产,但是过多的关注和持有也是有风险的。徐宝瑞把现在中国医疗行业的表现概括为“进展缓慢,空间较窄,阻力较大,方式较少,环境不明”,绝非可以通过“资金堆积、技术优势、管理经验就可以跨越式的进入”。看来,上市公司持有医院资源是一个热潮,也将是一个悖论。
二 上市公司进军医疗产业
进军医疗产业的特点 综合专科,各有特色
国内上市公司投资医疗服务产业,有的是以专科医院为主,有的是以综合性医院为主,一般经营状况良好,各有特色。万杰高科(000938)下属的淄博万杰肿瘤医院是当今我国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中心之一,拥有派特(PET)、伽玛刀、X刀、光子刀等先进的医疗设备。该院以诊治脑肿瘤、恶性肿瘤、癫痫等疾病为特色,采用立体定向放射技术,不开刀、不流血,年治疗肿瘤量和总量居世界前列。长安信息(600706)下属的长安医院位于西安经济技术产业开发区,主要诊治全身肿瘤、心脏病、神经系统等疾患,是三级甲等医院。该院配置有先进的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仪)/CT、MM50、Novalis系统、MRI(磁共振)等医疗设备。望春花(600645)计划依托协和医科大学建设专门从事干细胞治疗的营利性医院,三九医药(000999)与三九集团共同成立了大型综合性的深圳三九医院,苏常柴(000570)拥有金陵男科医院等。
毛利率高,利润稳定
国内上市公司医疗服务业的毛利率水平较一般行业要高,且利润稳定,现金充沛。万杰高科年报显示,2000~2002年,万杰高科下属的淄博万杰肿瘤医院的医疗服务收入分别是10356、12164、11967万元,实现主营业务利润5112、7358、8110万元,毛利率高达49.36%、57.62%、67.78%,实现了主营业务利润和毛利率的持续上升。2003年1~9月,万杰高科实现医疗服务收入9090万元,主营业务利润5788万元,毛利率达63.68%。长安信息下属的长安医院于2002年9月22日开始试营业,长安信息季报显示,2003年1~9月,长安信息的医疗服务收达5443万元,主营业务利润4255万元,毛利率达 78.17%,在上市公司中处于较高水平。
输出管理,合作经营
有的上市公司在经营好下属医院的同时,开始尝试将自身的品牌、技术及管理向外输出,开展医疗合作,并获取相关收益。如万杰高科下属的淄博万杰肿瘤医院于2000年12月28日和铁道部第十六工程局北京万杰医院签订了《合作经营协议》,由淄博万杰肿瘤医院以医疗技术、医院管理、人力资源和原值8612万元医疗设备与北京万杰医院进行合作经营,每年合作收益为1200万元,每年度末进行一次性结算,合作期限15年。这既实现了上市公司的低成本扩张,打响了自己的品牌,又为上市公司提供了一笔稳定的收入。
案例说明,医疗行业上市发展的环境仍然不够清晰,但是,实践已经走在认识和政策的前面,我们超前半步对医疗行业上市的资本运营策略和技巧进行研讨是十分必要的。
第一节 医疗行业上市融资
一 我国医疗行业上市融资的基本情况
随着我国医疗机构分为营利与非营利两大类进行管理,社会资金参办医疗机构将成为促进医疗机构走向市场化的有效途径,医疗机构“包装上市”已成为我国医疗行业资本运营的热点之一。近年来,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化,营利性医院越来越多,上市的迫切性也在不断增加。在医疗服务业发达的国家如美国,从事医疗产业的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融资、上市十分普遍,目前在美国医院类上市公司有22家,其中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有13家,在Nasdaq市场上市的有9家,包括有综合性医院,如美国第一连锁医院Tenet Health Corp(THC)等;也有专业性医院如RYOU医院(专门为问题青少年提供治疗和教育服务的机构)、PMRP(糖尿病治疗中心)AMHC(精神病治疗中心)等;由于医院的经营业绩受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较小,现金充足,证券市场上从事医疗产业的上市公司受到投资者的青睐。
我国医疗产业上市融资属于起步阶段。我国的资本市场上,涉足医院产业的上市公司不多,最早引入的属民营企业的万杰高科,1992年就开始将万杰医院作为公司的优质资产来进行培育,目前,万杰医院不仅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肿瘤诊断和治疗设备,而且还有了一批医疗和科研骨干以及一个比较知名的品牌。尽管医院仅占万杰高科总资产的15.85%,然而2000年和2001年中期医疗服务收入却分别为1.04亿元和6603万元,其主营利润率高达60%左右,对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利润的贡献接近40%,由此可见其盈利能力远远好于上市公司的其他资产。其他涉足医院的上市企业还有三九医药(000999)与母公司三九集团共同组建的三九医院,申华控股(600653)原计划投资的华晨国际医院,望春花(600645)计划组建的上海协和血液肿瘤医院有限公司等,浙江广厦(600052)母公司广厦集团收购的金华市第三医院(改名为金华广福肿瘤医院),苏常柴(000570)收购南京益来基因医学有限公司,从而间接持有的金陵男科医院。在上市公司纷纷入主医疗产业的同时,实力雄厚的医院也看中了“上市”这块大蛋糕。拥有西部地区最大的股份制巨院--西安高新医院和一家社区医院的西安高新医院有限公司,分别以接受转让和托管的方式,实际控制陕解放股份3012.9万股,而成为陕解放第一大股东。
虽然医院和资本市场逐步接近,但这些医院或者是属于上市公司的母公司所有,与上市企业没有直接关系;或者只是上市企业的一部分资产,上市公司的主要业务在医药、医疗器械、医用材料等非医疗产业方面,上市公司也没有将医院作为最重要的业务来经营。资本市场要出现真正意义上的以医院为主体的上市企业还需要时间。 资本市场与医院之间的“郎情妾意”,似乎预示了这一产业将拥有丰厚的投资作为回报。当我们期待的资本轻风吹入医疗服务业,想必也将会吹醒白衣天使为中国医疗市场带来不小冲击。
二 资本市场对医疗行业上市融资的基本要求
根据国内外的经验,国内外资本市场对医疗产业上市融资的基本要求大体包括如下部分:
一是有比较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和比较好的投资回报;二是有比较好的医疗产业化的投资题材,并做好前期的项目论证;三是有社会公众认同的诚信证明,在信贷、纳税、质量、社会责任和公众形象等方面是没有质疑的;四是有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如人力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管理上的持续改进,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自主知识产权的积累与拓展等。概括地讲,国内外资本市场对医疗产业上市融资的态度是审慎的,要求医疗产业的资本运作主体是,具有资本市场规则意识,回报公众股东市盈价值能力,规避市场各类风险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这“一个意识、三个能力”应该是资本市场对医疗产业上市融资的基本要求,更重要的是,这是社会公众股东历经资本市场风云变幻和各类运营机构低效率以及不负责任种种表现警觉后的投资选择的理智与成熟。
三 医疗产业上市融资的基本条件
证券市场融资是权益融资中最有效、最直接的渠道之一。在医疗服务业务发达的国家,如美国、新加坡,从事医疗产业的公司通过资本市场上市、融资的现象很普遍。见(表16-3-1)
表16-1 某些证券交易市场医疗类上市公司情况
资料来源:王力扬:《公立医院改制与投融资实务》,第141页,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但是,医疗产业上市融资的条件与其他产业上市融资的规则也是比较相近的,大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实体和按照市场国家或地区法律法规运作的自主经营的市场竞争主体。这就是说,上市发起人一定是具备上述两种能力的,即独立承担上市境内的经济交往过程中必须遵守的法律法规;再必须同时是自主经营的市场竞争主体,也就是这个发起人拥有适合《公司法》法理要求的公司法人财产权力(包括公司作为发起人成立公司时必要的资本金限额)。这两条是让资本市场的公众投资者作为重要的标识,接受和选择加盟其中的重要理由以及法律、经济和社会信用的基本依据。
二是有较好的公司产业成长业绩。这是公司能否进入资本市场融资必须迈过的一道“门槛”,它是防止“劣币趋良币”的制度基础,也是初始进入和保护大众股东利益的“天然屏障”。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规定的社会公众公司进入资本市场融资必须有连续3年的盈利业绩,否则不能进入证券市场进行融资。
三是有必要的进入“门槛”设置。国家证券委员会就提出过5条标准:所筹集资金用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国家有关固定资产投资立项的规定;符合国家有关利用外资的规定;发起人认购的股本总额不少于公司拟发股本总额的35%;发起人出资总额不少于1.5亿元人民币;拟向社会发行的股份达公司股份总数的25%以上,拟发行的股本总额超过4亿元人民币的,其拟向社会发行股份的比例达15%以上;改组设立公司的原企业或者作为公司主要发起人的国有企业,在最近3年内没有重大违法行为;有3年连续的盈利业绩;满足其他国务院证券委员会的规定。
四是有比较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和相关的制度体系。国内外社会公众公司发展经验表明,社会化的资本治理需要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的成熟制度安排和一系列有效的制度支撑为基础的。和一般的产业公众公司不同,医疗产业为主的公众公司的治理结构除了满足制度设计规定的治理结构要件之外,还有医疗产业生存发展特殊的治理结构组成部分,包括医院的院长系统,医疗专家监管系统和社会监督互动系统。人命关天,健康系心。公司运作必须出具有法律效力的资本市场各种规定的资讯(INFORMATION),对其进行最大限度地披露。
四 医疗行业上市融资的路径选择
1,医疗行业上市融资的路径选择要把握的原则
根据国内外医疗产业上市融资的发展经验可知,其路径选择是多样化的,但是要把握如下的原则:
一是快速进入原则。也就是说,一旦确立了上市融资的目标,就要千方百计地争取,不能在犹豫中丢掉机会,也不能在无休止地争论中拱手让出发展的机遇。
二是成本收益原则。无论采取什么方式进行融资,都必须明确融资是有成本的,而且选择的进入路径不同,付出的成本和得到的收益是有差别的。为此,是新发起募股、还是借壳上市,或者是增发股票,分拆上市等,都要进行多方比较,权衡利弊得失,再做抉择。
三是风险规避原则。上市融资是有风险的投资行为。一方面,发起人组建的社会公众公司要有足够的盈利能力和产业发展空间,使公司和股东具有良好的发展预期和投资回报;另一方面,公司必须有一整套的抵御各种经济、政治和社会风险以及突发性事件的综合能力,这首先在选择公司融资进入的路径选择上有比较大自我保护意识,做到在可以左右其公司局势的情形下,理智选择和理性投资。
2,医疗行业上市融资的路径选择的步骤
遵循上述原则,医疗行业上市融资的路径选择大体不少于如下的步骤:
一是完成“两权分离”与“三权分立”的产权制度改革任务。对于国有独资为主的国有医院来说,必须完成产权制度改革任务,才有资格上市融资。只有这样,改制后的医疗经济组织才能够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两权分离,和董事会的所有权、医院运营的经营权和监事会从执行董事会分离出来的监督权在公司治理结构权力制衡过程中的权力分立。这是目前中国医疗行业上市融资进入的必备路径。
二是进行公司制改造。把国有成分的医疗产业发展起来的制度基础是投资主体的多元化。这样的主要目的是企业的制度安排可以变得相对有效,而且可以使资本运行层面的制度基本功能的激励与约束对称、有效,公司运转中的委托与代理关系因公司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的一致,消除了机会主义导致的经营不确定性和信息占有不对称造成的弱势所有者与强势经营管理者的非平衡状态下的公司经营治理失效问题。解决了这样企业制度安排选择带来的缺欠问题,上市融资才可以进入选择的通道。
三是医院发展战略思路清晰规划科学,主营业务发展进入高速成长期。经过上述两个环节的努力,完成了医院进入市场竞争的前期任务后,必须有明确的发展思路和产业发展的战略定位,包括目标选择,发展原则,战略举措,阶段任务,进入的切入点和发展的契合点的筛选。这是医院发展的灵魂,是抗击同业市场竞争带来各种风险的科学举动,更是医院未来发展的旗帜。这个问题不能出现偏差。它是科学的、合理的和民主的选择过程,和医院发展的“次优解”的寻找过程。当然,这些都必须通过制度创新、技术进步、人力资本提升、市场开拓、战略同盟、营销管理、社会公共关系建设等,把公司产业发展导入高速成长期。没有这些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绩效,医院的社会公众形象特别是在证券市场的形象就是“孙悟空的脸”。
四是完成进入目标类证券市场的前期准备工作任务。包括资产评估审计、经营业绩会计评估、招股说明书起草、各类法律文书准备、主要申请和资质要件的审查、关联的利益主体的公示等。
总之,上市融资的路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既要完成必备的资格和任务,还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细致的分析与判断,其目的是,以较快的速度、较低的成本与较大收益,在可以规避各种风险,达到上市融资的目的。这个过程的大路径是,企业制度变迁的过程,需要制度创新、产业定位、经营机制转换、管理持续改进、技术不断进步和大量的市场开拓以及必要的社会公关。
第二节 医疗行业上市融资的题材和环境分析
一 医疗行业上市融资题材的实质
医疗行业上市融资的题材确立实质是,医疗行业成长的环境分析问题,也是对未来发展的前瞻性研究问题。上市融资题材确立问题,进入到操作层面属于医疗产业的市场细分,要通过成长空间的拓展与成长业绩分析,进行研究与规划。但有一条必须清楚:要把医疗卫生公共事业与医疗产业截然分开。回顾过去医疗市场化改革出现了这样和那样问题,核心是把社会事业和商业产业融为一体,走了“双轨制”的老路,既使新旧体制胶着在一起,两种体制的问题效应叠加与放大,又使逐利者利用权力和资本进行“双重寻租”。为此,要对医疗产业与医疗公共事业进行分割。在产业化领域里,根据诸多的产业与医疗市场分析,对于医疗产业上市融资题材确立,至少可以这样的表格寻求其解释变量,确立和寻找题材的参考答案(参见表16-2)
表16-2 医疗产业上市融资题材选择参考方向
根据上述的表格提供的上市题材选择解释变量,读者可以发现,拟定具有行业成长性的6个领域至少需要通过组织形态、规模水平、区位选择、业态确立、经营方式、战略定位等六个方面进行系统、科学地思考与抉择。
二 我国医疗行业上市融资的发展环境
(一) 市场规模巨大,发展前景不明朗
国内医疗行业的市场规模巨大,但是市场化发展前景不明朗,处于行业转型与改革期。
一是中国的医疗服务行业市场规模巨大,增长速度高于GDP增长速度;
二是2000年之前,中国医疗卫生行业管理体制严重限制了医疗服务行业的市场化发展,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问题,目前面临改革压力;
三是2000年,随着《关于城镇医疗机构分类管理的实施意见》的颁布和实施,中国医疗卫生行业的体制改革拉开了序幕;
四是随着中国医疗卫生行业的体制改革,中国的医疗服务行业成为资本追逐的热点,越来越多的资本已经进入或准备进入中国的医疗服务行业。
(二)社会资本进入或准备进入医疗服务行业的动因
1、中国医疗卫生市场规模巨大,增长速度高于GDP的增长速度。中国人均卫生费用和卫生总费用支出逐步增大,从1978年至2000年间,卫生服务弹性系数平均为一点二,也就是说,国内生产总值每增长百分之一,卫生总费用相应增长百分之一点二。据预测,中国的医疗市场有望继续高速增长:一是人均卫生费用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成正比,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较高的国家,人均卫生费用较高;二是我国卫生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在西太平洋地区的国家中处于一般水平,有望继续提高;三是随着经济发展,我国人均卫生费用将继续增高,在全国人口保持增长的情况下,我国整体医疗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
2、中国医疗卫生行业管理体制长期以来禁止非国有资本对行业的营利性投资行为,限制了行业的集团化与产业化发展。2000年以前,中国的医疗卫生行业体制的部分特点:一是国家、地方政府以及其他国有机构投资建设医疗机构,并不断给予财政补贴和其他支持;二是严格限制非国有资本对医疗机构的投资;三是规定所有医疗机构为非营利性机构(除极少数的诊所外),获得收入只能进行改善医疗卫生条件的再投入,不得用于投资回报;
3、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享受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土地优惠等方面的政策,同时价格受到严格限制。通过对营利性资本的行业禁入政策以及医疗机构收入分配、价格的限制,失去了行业的市场化运作基础,限制了行业的产业发展及投资热情。
4、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已是箭在弦上。行业体制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医疗卫生行业的发展。医疗行业的开放,有利于建立市场竞争体系,提高资源配置、行业运行效率和服务能力,将是医疗行业改革的方向。
5、《关于城镇医疗机构分类管理的实施意见》(2002年)的颁布实施拉开了医疗卫生行业体制改革的序幕。《关于城镇医疗机构分类管理的实施意见》中的部分规定:非营利性和营利性医疗机构按机构整体划分。划分的主要依据是医疗机构的经营目的、服务任务,以及执行不同的财政、税收、价格政策和财务会计制度;营利性医疗机构是指医疗服务所得收益可用于投资者经济回报的医疗机构;营利性医疗机构根据市场需求自主确定医疗服务项目,医疗服务价格放开,依法自主经营,照章纳税;营利性医疗机构参照执行企业的财务、会计制度和有关政策。
文件的颁发和实施,使投资于医疗行业获取收益在国家政策层面得到许可,同时营利性医疗机构可以自主确定服务项目,自主确定服务价格,照章纳税,使医疗行业具备了产业化发展的基本条件。
6、随着中国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医疗服务行业成为资本追逐的热点,大量资本已经或准备进入医疗行业市场。由于医疗行业极具潜力的投资机会,国内一些知名的企业及投资机构,如上海华源集团、德隆集团、清华紫光、大鹏、联想集团、新希望集团、大连实德集团、伊利公司、中信集团等均有意在医疗行业投资。 国内外的金融机构也极为关注医疗行业的投资动向,一些知名的医疗机构获得了国内外金融机构的大额授信。德国、新加坡等政府,也在极力促进本国医疗机构在中国医疗行业的投资。
三 我国社会资本进入医疗行业的投资的困难
高强部长指出,除了政府发挥主导作用,保障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以外,还需要大力吸引社会资源,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通过政府、社会、个人多渠道筹资的办法,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但是,经过十多年的医疗服务体制改革,这种局面并没有出现。据统计,目前我国公立医院拥有的床位、设备和医务人员等医疗资源,仍占到全国医疗资源的90%以上,多渠道办医的格局还没有形成。社会资金进入医疗卫生领域比较困难的主要原因,一是执行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制度不严格,卫生部门将公立医院定为非营利性,享受政府补贴和免税政策,而对服务收费又失于监管;将民营医院定为营利性,照章缴税,又不给补贴,民营医院难以与公立医院开展公平竞争;二是卫生部门思想不够解放,一些大中型公立医院的股份制改造存在困难;三是一些社会资金进入医疗领域的目的是追求利润,收费过高,不符合广大群众要求;四是一些民营医疗机构,管理不善,用虚假广告误导患者,又缺乏优秀医疗卫生人才,群众不信任。
第三节 我国医疗行业上市融资面临的问题和认识误区
一 医疗行业上市需要妥善解决的政策问题
综合上述,中国医疗行业上市融资刚刚起步,既要有学习消化国外先进经验的过程,也有自身制度创新和体制重建问题。发展中国医疗行业问题,有体制改革和机制转换问题,也有产业发育、定位和推动问题。因此,是个必须全面重视的问题治理过程。在推动中国医疗行业上市融资操作中,有必要妥善解决如下问题:
1、国有医院的产权制度改革问题。在医院分类经营的过程中,我国国有医院进入一般性竞争领域里的发展空间是巨大的。按照国际化规则和国家社会公共问题应急机制构建要求,现在我国公立医院正处于从传统国有医院向现代医疗服务体系的转变时期。政府将逐步从医疗服务领域退出,同时在新体制和新机制基础上,大量组织国有资本重新建立全新的公共医疗机构和社会化服务体系,把社会化公共医疗卫生事业定位在社会医疗福利的公共产品提供上。为此,国有医院产权制度改革是上市融资必须解决的大问题。
2、解决医院分类管理不细化问题。国有医院产权制度改革政策没有失败,而是公立医疗机构运营机制存在市场化倾向。医疗产业化走的好,走的健康,关键是从体制上彻底解决医院的分类管理问题。作者认为,这是如何对医疗产业进行科学定位的关键问题,将社会事业和商业产业问题的边界问题说清楚、讲明白了,这些问题就好办了。
3、加快医疗行业发育的投资环境建设问题。抓紧医疗产业政策的法规与制度建设,形成有利于国民经济与社会健康发展的产业格局是当务之急;同时还要在不影响国家经济安全性和维护社会化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功能的基础上,大量引入国外先进的管理和医疗技术、人才和充裕的资金,通过合资合作等方式,迅速催生医疗产业化。
4、凸显医疗行业中介组织的社会化自律功能。要大胆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经验,特别是吸取前段医疗体制改革的教训,把属于社会化中介组织功能从政府的主管部门中分离出来,归还给社会,在市场、医疗企业与政府之间架起畅通的桥梁,确保行业自律性成为医疗产业的经济伦理与行为准则。这样上市融资才有制度文化的保证。
二 医院上市需要克服的障碍
面对不断扩大的医疗消费市场,如果能通过上市而获得大量资金,来建设医疗网点、更新医疗设备、提高技术水平、扩大市场份额,对很多医院是求之不得的,众多民营医院更是饱受资本短缺之苦,十分盼望能上市融资,但医院上市存在重重阻拦,使医院与资本市场难于完全牵手。我们发现,中国医疗产业上市条件非常苛刻,上市的难度也非常大。需要逐步加以解决。
医保定点政策制约医院上市
按照规定,只有营利性的公司制医院才有上市的可能,尽管社会医疗保险机构不承认在选择定点医疗机构时对营利性医疗机构采取排斥态度,而根据目前的实际执行情况看,营利性医疗机构一般不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范围,民营医院和外资医院长期被排斥在主流医疗消费市场之外。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城镇患者大部分都希望通过医保,而不是自己掏腰包看病,这意味享受医疗保险的病人不能到这些营利性医院就诊,因此营利性医院比非营利性医院就要白白少一大批稳定的病员。(现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范围不包括营利性医疗机构的说法不能得到社会福利部门的证实)。另外,商业医疗保险机构也要求医院的诊疗价格尽可能便宜,许多高标准服务、高标准收费的营利性医院因此也很难占据商业医疗保险市场,(从目前各地实际情况看,营利性医院的大多数并没有实行高标准服务、高标准收费。所谓营利性医院实行高标准服务、高标准收费是一些人的假设)。在目前的医疗市场下,缺少这两类主要消费群体,对医院的收入甚至生存都会出现压力,在生存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的时候,医院首先考虑的自然是生存而非发展。正因如此,在医疗机构分类管理的时候,一些医院即使符合申报营利性医院条件,也由于担心失去医保病人而申报非营利性医院,甚至包括一些民营医院,也申报非营利性医院。占绝大多数的大型医院是非营利性医院,而非营利性医院是不可能上市的,主流医疗机构不能上市,医院产业与资本市场的牵手还有待时日。
政府保护伞下公立医院垄断,危机意识不足,缺乏上市热情
公立大医院在规模实力、技术水平、盈利能力、规范性上都最有上市条件,由于在一个地区的医疗消费往往具有相对垄断特征,在地、县一级的病人主要集中在1、2家较大规模的医院,在省会以上城市的市场份额则集中在为数不多的三级甲等医院,造成这种情况是政府对公立大医院的保护政策,竞争对手难以进入医疗市场。也因为区或区以下医疗机构的人员技术水平、设备条件相对比较差,吸引不了病人,而公立大医院因良好的品牌效益,吸引地区甚至全国的就诊者,以至业务量饱满甚至超负荷运转,如北京的协和医院、同仁医院、上海的瑞金医院、长海医院等都经常出现“半夜排队挂号看病”甚至黄牛倒卖挂号的现象,这些大医院即使没有医保定点也基本不用担心生存问题,但由于医疗制度改革的滞后,医院要摆脱卫生部门这个总院长的管理,成为真正市场化运作的,产权明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经济法人,还存在许多障碍,暂时的好日子也让许多医院缺乏进取心,医院对通过上市求发展能否一帆风顺也存在顾虑,诸多因素影响了医院的上市热情。
有意上市的医院因条件不足受到限制
最希望上市的应该是民营医院,我们有400多家民营医院,但大多是从个体诊所发展起来的,业务基本以各类专科、中医或民族医院为主,大多规模偏小、技术水平低、医疗设备落后、盈利能力弱、管理不规范,虽然有强烈的融资要求,但不能满足目前在主板上市的公司规模、治理结构、管理机制、盈利能力等基本条件。即使是投资45000万元的三九医院和投资70000万元的西安高新医院,由于医院成立不久,要在原有的医疗市场分一杯羹,并达到一定的盈利能力,也需要长期的积累,而目前盈利能力的不足也使医院短期内直接上市受到限制。
医疗市场改革滞后削弱上市优势
由于政府从有效控制医保市场的角度,倾向于扶持国有非营利性医院,即使一些营利性医院有资金和规模实力,在市场开拓上也很难有作为,如上市公司万杰高科原打算在北京、西安、青岛等地开办医院,但由于地方保护主义等影响,异地拓展医疗服务很不顺利,除北京万杰医院开业外,西安医院的股权大部分都已转让,青岛万杰医院的开业更是未知数。企业上市的最大优势是可以获得大量资金来开拓市场,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如果医疗市场还没有开放到一定程度,即使有资金也未必能占有市场,没有市场也意味没有利润,而市场投资者对企业的盈利压力却是实实在在的,这也迫使医院管理者不能不充分考虑上市的利弊和自身的利益。
三 海外朋友促进内地医疗机构香港上市及融资
2003年,由香港上市服务中心举办的《中国医院改制院长香港论坛暨推介会》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隆重举行。据悉,这次国际研讨会主要探讨通过更好地利用香港国际化医疗投融资的资本市场,来促进内地医疗机构香港上市及融资,并推进内地医疗卫生体制的市场化改革。
投融资改革成关键中国内地医疗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是如何较好地推进医院体制改革。为了体现保护广大群众基本医疗保障的公平原则,国家应该直接投资并开办部分公立医院,如区域性的
综合性医院等。政府在医疗服务市场中保持一定数量的公立医院,其目的是认为他们可以起到平抑医疗服务市场价格、引导私立医院的经营行为等作用。
在此前提下,国家将从部分公立医院中"退出"。据了解,目前我国医院90%以上的资源集中在公立医院。那么,国家如何退出?解决公立医院的产权明晰问题是关键。 国家卫生部原副部长及现中华医学学会会长曹泽毅在会上指出,一种方式是实行"国有民营"的改革,即对部分公立医院实行"资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改革;另一种方式是对部分公立医院实行股份制改造,引进其他战略投资者,国有的股权可以以债权方式退出。通过上述方式的改制,将部分公立医院转制为非盈利性或盈利性医院。与此同时,公立医院的体制改革需要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除了税收政策优惠、社会保障及人事制度改革外,投融资改革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与会的香港专家也认为,投融资改革首先涉及到如何解决融资问题。一方面,在政府重点支持的部分非盈利性的公立医院,国家应在财政上予以支持,实行预算财务、发行非盈利性医疗机构的免税债券及政府贴息贷款等融资方式;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政策支持,来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医院体制改革中,实现公立医院的产权改革与并购重组,为外资和内地民营资本进入内地医院创造条件。内地医院投融资改革需要获得资本市场的有力支持,香港作为一个国际性金融中心,其资本市场可以为内地医院投融资改革提供一个解决融资问题的强势平台。上市条件基本具备
与会的内地医院代表纷纷表示,他们参与本次国际性会议的目的是想吸取香港地区及国际上公立医院体制改革的成功经验,吸引中外资本以合资或合作的方式来参与内地医院的产权改革,通过对医院的并购重组来完成转制,并在此基础上,积极酝酿并计划在香港市场上市融资。
霍布金斯大学医院国际亚太执行总裁奇尔帕表示,霍布金斯大学医院也非常看好中国内地医疗服务市场的发展前景。其主要原因是目前中国人均医疗消费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还非常低,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内地居民对医疗服务的支出将呈现上升的趋势,中国内地的医疗服务市场也会以更高的速度增长。 英国投资银行代表雷亚则更加直接地认为,医院等医疗机构要进行融资,最好的选择是上市。与此同时,私人资本已经认识到投资医院等医疗机构要比投资基金和银行等回报率来得更高,所以他们为私人资本对医疗机构的融资计划安排已经占到其全部融资比重的10%-15%左右,由此可以看出医疗机构在吸引私人资本的融资计划方面做得非常成功。所以,他鼓励中国内地医院等医疗机构到伦敦等资本市场上去上市。 内地医院改制所创造的巨大市场机会,也吸引了香港投资界的关注。一位香港投资界专业人士畅言,国际医疗机构等外国资本和国内民营企业等国内资本参与内地非赢利性医院等医疗机构的改制,通过收购兼并、资产重组等方式与现有内地医院进行合作或合资,来整合内地医院的丰富资源,内地医院的市场化改革所显现的最佳投资机会也必将来临。 随着部分内地医院的改制完成,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医院的投资价值也逐步体现,而部分内地医院也已基本上具备了上市融资的条件。香港作为最为贴近内地的金融市场,H股和香港创业版市场良好的示范效应,也必然会吸引更多内地医院到香港上市融资。同样,香港市场也非常看好内地医疗服务市场未来惊人的增长速度,巨大的市场容量及高速增长速度,使香港市场更期待内地医院企业到香港上市。
四 我国医疗行业商机巨大须防三大误区
入世以来,一些上市公司凭着敏锐的市场触觉,开始加大对医疗服务行业的投资力度,如望春花(600645)、金陵药业(000919)就发布公告称将筹建或控股医院。还有不少上市公司和大型企业集团也 有意进入医疗服务行业。这股投资医疗服务产业潮流的出现,说明许多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家都看到了我国医疗服务行业的良好发展态势和巨大投资机遇。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这股投资浪潮还存在一定问题,尤其是一些投资者没有看到我国医疗服务业的特殊性,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如果在不具备产业经营的条件和能力的情况下,盲目投资医疗服务行业,将面临巨大的市场风险。
误区之一:只要聘请专业医疗人才就能经营好医院
医疗服务行业专业性很强,具有不可替代性。对一般投资者而言,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不易作出准确的投资判断,因而常被所谓的医疗专家的意见所误导。这类医疗专家往往只精通医疗技术,而不熟悉市场规则,因而有很大的局限性。尤其是大牌名医,只希望投资者投入巨资引进尖端设备,希望投资人为其搭建一个施展技术才华的平台,而忽视成本和投资收益率,甚至没有投资回报的概念。如果完全听这些专家的话,十次决策会有九次是错误的。而在资本市场上,有的上市公司热衷于资本运作而忽视医院是否盈利,只是把医疗服务产业的概念在市场上炒热,从投资者手中圈到钱即达到目的。有的医院长期亏损甚至已经停业,而公司股票却照炒不误。业内人士对这种风险看得是很清楚的,如果一意孤行,后果不堪设想,最终打破的将是医疗服务产业化的发展秩序。
要规避投资风险,关键要有一支优秀的职业化医院管理团队,要有一个好的制度安排来激励职业经理人发挥经营管理才干,创造良好的经营业绩。同时还要加强对职业经理人的监督。启用能人是选择院长的一个好办法。但每个人的能力有限,而组建一个管理团队,实行总经理领导下的部门总监专业分工负责制比较好。凤凰医院集团的管理团队就是由本土派、海归派、国内外专业管理人士和技术专家组成。
误区之二:只要投巨资新建或收购大型三甲医院、引进尖端设备,就能获得较高回报
我国一些大型三甲医院确实在医疗人才、医疗设施、医疗收入上占有优势,并在中国医疗服务行业中获得了很高的声誉,这是事实。但投资者也要看到,中国医疗服务市场的特点是保障居民的基本健康,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医疗需求单一、医疗机构重叠、服务方式、技术装备地区差异不大。医院要开发一个新市场,需具备一定的规模,否则进去后将得不偿失,无利可图。医院在选址准不准确、医院规模是否适中、服务定位合不合适、环境设备对不对路、是否满足顾客需要等等,都需要精心设计、通盘考虑。
另一方面,市场要有现实和潜在的需求,这样医院才可能向市场提供适合广大患者需要的、价格合理的医疗服务,以满足就医需求而获得利润。目前,许多投资者曾看好的宾馆式高档医院都遇到了为谁服务、赚哪些顾客的钱的问题。这些高档医院找到了当地政府要求参加医保定点医院。但即使参加了医保定点医院,医保的费用也不足以支撑这些高档医院的日常开销,每月还要补贴几百万元才能维持运转。因此,只有解决好医院的定位问题,投资医院才会有一个良好开端。
误区之三:医疗服务属资金密集型行业,投资回报率低,没有投资价值
20世纪70年代,美国医疗产业迅猛发展,经历了由分散经营到连锁经营的发展阶段。尽管在1975年至1980年间,美国的医院数量从最高峰7200家逐渐减少,控股连锁医院数却以每年12.5%的速度增加。到1980年,38家控股连锁医院拥有或经营着美国6965家医院的12.4%,137万张医院病床的7.9%。1981年,5个最大的连锁医院公司控制了632家医院和87502张病床。在整个80年代,美国医院管理公司群体的收入增长率约为13%-14%。而5个主要连锁医院公司在80年代前半期的年增长率为25%。美国医疗服务行业的上市公司发展也很快,其价值也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同。2003年度,在美国商业周刊评选的美国50家业绩最佳公司的名单中,医疗保健行业成了最大赢家,制药和医疗保健公司在排名中占了主导地位,在其前10名中就有7家这样的公司。今年榜上有名的医疗和制药公司共有16家,比去年增加6家。其原因在于美国正步入老龄化社会,人们需要最新的药物和医疗服务。
当前中国连锁医院的发展阶段与美国20世纪60年代末医疗市场的发展阶段非常相似。2003年,中国医疗服务行业的市场规模是6000亿元人民币,其市场规模和发展潜力是巨大的。但从目前看,中国现有医院大部分负债较重,设备陈旧,成本较高;中、小医院很难实现规模经营,盈利能力低,医院效益差;全国还没有出现大型的控股医院管理公司。而医院的连锁化经营是中国今后医疗服务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跨地区经营连锁医院,可以有效地降低医院的经营成本、管理成本和财务成本。连锁医院形成经营管理模式后,可以复制、克隆到另一家接管的医院,使其尽快步入正常的发展轨道,缩短进入市场的时间,尽早跨越医院盈亏平衡点,进入盈利状态,实现较好的投资回报。
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上还没有出现大型医院连锁集团,但这不代表今后就不会出现大型医院连锁集团。当前,在中国投资收购医院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进行改组改造,将会获得较高的投资回报。凤凰医院集团旗下的五家医院中就有三家医院(北京健宫医院、大连新世纪医院、无锡新区医院)是从改组国有医院发展而来的。经过精心管理,现在这三家医院发展态势均很好。
今后,随着人类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改善与提高,人类医疗保健意识的普遍增强,以及随之而来的医疗保健费用的大笔投入,中国医疗服务市场也将不断扩大。目前中国医疗服务市场尚未完全开放,中国医疗体制改革也正在进行中,这也意味着存在巨大市场机遇。谁抓住机遇,谁就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谁就是市场的领先者。可以预计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医疗服务行业将是一个前景美好的朝阳产业。
五 上市公司进军医疗产业的发展思路
加快医疗体制改革步伐
尽管政府对医疗机构划分的原则和市场化的目标已经确定,改革也在进行之中,但在具体操作方面相应的法律、法规还没有出台,可操作性差。在这种情况下,投资经营营利性医院有时会遇到相关的政策和法律问题,存在一定的政策风险。因此,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制定操作性强的法律、法规,为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化提供政策保障。
鼓励发展医院连锁集团
连锁医院是在核心医院或医院集团的领导下,由分医院经营同类服务的医疗机构。连锁医院能够实现规模化经营,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及规模效益,最大限度地降低医疗成本和经营风险。可以说,医院连锁经营是今后国内医疗服务业的发燕尾服趋势之一。有关部门应鼓励有实力的国有、民营及外资医疗投资机构以收购、托管、参股、租赁等形式组建医院连锁集团,依靠市场力量迅速发展几十家、上百家大型医院连锁集团,增强医疗服务业抵御风险和自我良性发展的能力。
支持医疗机构融资举措
2003年以来,国内资本市场上价值投资理念开始盛行,那些管理规范、利润逐年增长、现金流充裕的蓝筹股受到机构及中小投资者的青睐,股价逐步上扬,累计涨幅可观。而那些只有炒作概念而无业绩支撑的公司的股价则持续下跌。在投资者投资理念日趋理性的今天,有关部门应抓住资本市场的有利时机,鼓励和支持医疗投资公司在国内外资本市场上通过发行新股、实施配股、增发新股、发行可转换债券、企业债券等形式募集资金。既这普通投资者提供一个投资医疗产业获得丰厚回报的渠道,又可巩固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基础,同时客观上为国内医疗产业提供了持续发展所需的资金,可谓一举三得。
探索医疗机构参股保险
在国外,营利性医院的最大市场是商业医疗保险公司的保险客户。许多人寿保险公司和营利性医疗机构一起通过人寿保险公司接下保单,并以医疗单位定点为营利性医院的方式共同分享商业医疗保险市场。目前,我国现有的商业医疗保险市场不是很大,但发展潜力奶大。因此,如果医疗投资机构一方面握有医院连锁集团,一方面参股商业医疗保险公司,这样既能获得稳定的医疗客户,又能分享到商业医疗保险的丰厚利润,并将医疗服务与商业保险紧密地联系到一起,将来有关部门一旦允许金融业混业经营,则医疗投资机构通过保险公司可以扩展到银行、证券业等领域,并进而通过金融网络将业务扩展到其他相关行业。医疗服务业与金融业的紧密结合肯定会推进医疗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