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第二章答案 《裂变经济学》第二章·第2节(1)



第4节

原子与原资结构模型

世界是由具有一定质量、性量、能量的物质构成,不管它是宇宙、人类、社会;生物、细胞、原子,还是细胞核和原子核,可以说无一例外。从产生、发展、转化的角度上去看问题,我们可以把物质质量、性量、能量看成是即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一个事物的多个方面。如果问区别在哪儿,区别在物质质量、性量是均是物质能量的度量。反之就是说,质量、性量都需要能量考核。如果要问有什么联系,那就是,当具备了一定条件,质量、性量都可以转化为能量,能量当然也可以转化质量、性量了。

一、什么是原子核、原资核?有什么本质特征?

裂变一般是在讲原子核的裂变。因此,要认识裂变,就需要首先认识原子核内在结构。当然也应当包括经济结构在内。上述,我们一起探讨了原子的构成——电子、质子、中子、核子。需要说明的是,构成并不等于结构,因为结构不仅包含构成,也包括结构、机制的形成和它们的存在状态与运动机理,以及解构(解体)需要具备的条件和机制。下面,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原子核的内在结构问题。

(一)什么是原子核?有什么本质特征?

20世纪30年代,人们开始从事放射性物质衰变的研究,通过对放射性物质元素的研究开始了对原子核内在结构性质的探讨。对放射性物质性质的研究原则上推翻了原子不可改变的传统观念并用事实证明了一种元素可以通过衰变的方式转化成为另一种元素,也证明了“基本粒子”并不基本的性质。

1、什么是原子核?是怎样发现的?

 西方经济学第二章答案 《裂变经济学》第二章·第2节(1)

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存在着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人类对原子核的认识也不例外了。道尔顿认为: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因此,他认为原子是不能再分的了。可是,一些科学实验似乎都在证明:原子并非是物质的基本单位,它仍然存在自己的内在结构。其实,不仅原子存在自己的内在结构,组成原子的电子、原子核和组成原子核的核子等都存在着内在结构。至少从哲学上讲,是这样。

关于原子,汤姆生首先提出了一种原子模型。他认为:各种元素的原子都包含带正电的和带负电的两部分,它们靠着静电引力结合在一起。因此,他判断:原子是由大体上均匀分布着的正电的一个正电体,以及在它们的内部活动着的大量的带负电的微粒即电子组成。由于负电荷总数与正电荷总数始终是相等的,所以,从整体上看,原子不呈现电性。那么,原子的结构真像汤姆生所想的那样吗?

1908年至1909年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夫等人成功发现了原子中带正电的粒子。其采取的具体方法是:使用带正电的、具有极大速度的α粒子(22,000千米)来打击金箔,发现有大量的α粒子都能穿透金属箔。但是,也有极少数的α粒子,却又弹回了入射的方向。这说明什么?说明大多数的α粒子能穿透金箔的原子。不仅证明原子没有被破坏,并且说明:原子并不是个实心的“小球体”。

由于原子的内部大部分是空旷的空间,所以大多数的α粒子穿过原子时没有发生偏移。当然,由于在原子内部,物质具有电性,所以,当与α粒子发生碰撞时,相互间也会发生排斥现象。结果使一些α粒子发生了偏移。于是,人们便断定:使α粒子发生偏移的“障碍物”,可能是原子的内核,它应该是个,携带正电的粒子。否则,当α粒子与这个“障碍物”相撞时,就不会使α粒子发生偏移。

后来,经过科学实验,终于得到证实。就是说,使带正电的α粒子发生偏移的“障碍物”,正是原子核。这是因为:第一,由于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呈现电中性的中子组成。因此,它们的结合体,从整体上看应该呈现正电性。而带正电的α粒子所以偏移,是因为受到原子核的排斥;第二,虽然原子核的体积只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亿分之一,但是,它却集中了几乎原子的所有质量,因此,它的斥力一定大于α粒子,所以偏移的只有α粒子。第三,原子核的相对质量很大,对同性粒子没有引力。

2、原子核的本质?为何体现凝聚力?

据说,如果用原子核组成一颗花生米,那么它的重量可以达到上亿吨。由此可以断定,原子核是个质量大、密度高、磁场强的物体。关于这一点,不禁使笔者联想到恒星晚期的白矮星、中子星和黑洞的质量、密度、磁强——尤其是黑洞。据说,是由类似于原子核一样的物质构成。当然,这也不是说,黑洞所以那么黑只是由于其质量特别大,否则将无法解释黑洞为何只有引力而缺乏斥力的问题。

笔者以为,任何一种物质都不可能只有引力而没有斥力,原子核、黑洞当然也不例外。我们知道,引力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质量差异,一个是性别差异。质量差异,讲的是物体质量的比较关系,结果是大物质吸引小物质,小物质吸引更小的物质;性别差异,讲的是性别的比较关系,结果是本质相同且性别相反的物质,是相互吸引的;反之,本质相同且性别相同的物质,是相互排斥的。

引力首先来自于性别差异。如果不存在性别差异,就不会产生引力而会产生斥力。笔者以为,微观、中观、宏观、宇观的引力,主要来自于性别差异的积累。就是说,两事物性别差异越大,其引力就越大;反之,如果出现了性别差异的负积累,那么,两事物之间就不再是吸引关系而转化称为排斥关系了。比如,带正电荷的粒子,接近原子核时会发生偏移,是由于粒子产生了性别差异的负积累。

我们知道,原子核是携带了正电荷的粒子,而同样携带了正电荷的粒子接近它的时候,相互间便产生了性别差异的负积累,所以当带正电荷的粒子接近原子核时会发生偏移。反之,当携带负电荷的粒子接近原子核时——粒子之间出现了性别差异的积累,所以,当带负电荷的粒子接近原子核时,就不会发生偏移而会被原子核吸收。比如,原子核常常会捕获离自己最近的一个电子,称“K捕获”。

当然,引力的大小不仅仅取决于物质的性别差异,也取决于物体质量的大小。因为这里面,存在着一个主导与服从的关系——质量较大的物体起主导作用,质量较小的物质处于服从地位。由于原子核的相对质量较大,所以它能够捕获相对质量较小的电子,而它又正是相对质量较大的原子核的凝聚力的体现。也就是说,正是由于原子核的相对质量较大,所以原子核所能产生的凝聚力,自然就越大。

(二)什么是原资核?有什么本质特征?

原资核的概念,是从原子核概念引申过来的。那么,什么是原资核?比照着原子结构,我们可以得到,原资核是由中资和质资结合而成的,一种高度密集的经济体。我们知道,经济本来就是资源与资本的结合体,因此,资本与资源的密集程度或者说资源与资本的结合程度,正是原资核的质量体现。

1、什么是原资核?是由什么构成的?

笔者以为,经济结构的构成与原子结构的构成十分相似。只是人们不能从原子结构的角度上去认识它们罢了。上述,我们介绍了原子与原资、电子与资子、原子核;下面,我们再来认识一下什么是原资核。原资真的也有自己的核心吗?是的,回答的肯定的。那么,原资核是什么?笔者以为,原资就是具有核心地位与意义的市场经济联盟。如东盟、欧盟和一些经济大国,就是该地区核心经济结构。

在《经济场论》中,我们已了解到核心经济结构的形成问题。因此,在这里,就不再赘述了。那么,原资核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当然是由资本物质与资源物质结合而构成。笔者以为,任何一个核心结构的形成,都是由中性物质和有性物质构成,就像原子核是由中子和质子构成一样。那么,核心经济结构也是由类似于中子、质子的东西构成的吗?是的,否则笔者也就没有在这里涂鸦的必要了。

我们知道,经济这种东西之所以会产生,首先与资源物质的存在与演化状态有关,而在一般的情况下,一个地区的经济往往是这个地区的经济资源演化的结果。比如海湾地区的一些国家的经济,充分体现了石油资源丰富的特色;比如中国经济,就主要体现了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的特色;比如,日本是一个自然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因此日本经济就主要体现了意识资源、技术资源较为丰富的特色。

由此可见,某种资源的丰富程度与该地区资源在经济结构的比重有直接关系。可以说,有什么样的资源就会有什么样的经济结构,不要说经济事物是由资源转化而来的了。当然,光有资源还远远不够,一定数量、比例的资本投入也是少不了的。否则,即便某种资源相对丰富,也无法形成一定的经济实力。于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有多少经济资源的存在,也就需要或者说要求有多少资本的投入。

关于这一点,与组成原子核的中子、质子的比例关系也十分相似。换句话说,如果在某一经济结构中,资源与资本不成比例的话,那么,就不能说,这个经济结构是合理的。当然,也很难凝聚成一个核心经济结构。再换句话说,在一个核经济结构中,资源与资本应该保持对称的关系。否则,即便资本雄厚,那也同样不能形成一个核心经济结构。搞不好的话,过剩的资本,就会转化为资本资源。

2、原资核的本质?为何体现凝聚力?

上述,我们了解到:在一个核心经济结构中,资源和资本数量是需要对称的。所以,它们凝聚成具有核心地位与意义的原资核。那么,用什么来检验,在这个核心经济结构中的资源与资本的比例是否对称?笔者以为,唯一的依据是,资本的投入与产出关系。就是说,相同数量的资本产出越大,那就说明,在该经济结构中资源与资本的比例越合理,说明该核心经济结构就越具有凝聚力、竞争力。

凝聚力与吸引力是不同范畴。凝聚力一般表现在对中性物质的聚敛能力上。如果发生在两性物质之间,那就属于吸引力。当然,凝聚力更不同于斥力,因为斥力产生于同性物质之间。有时候,笔者也把凝聚力理解为“结合力”。如质子所以能与中子结合,就在于质子具有结合力或者说具有凝聚中子的能力。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和当代所搞的统一战线,本质就是在团结中性,所以体现的是凝聚力。

为什么常说“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当然表现在对中性阶级的团结上。我们知道,资源在经济中是不呈现性别特征的——既不体现盈利,也不体现亏损;可是,资本就不同,一旦投入便具有占用的或者说亏损的性质——固有利润的减少或成本的产生(成本其实属于“相对亏损”)。资本投入后如能结合大量资源,说明资本具有凝聚力。如此,资本的价值属性也就体现出来。

笔者以为,凡是物质都存在使用价值和价值——不管它是自然界中的物质还是人类经济社会中的物质。所谓使用价值,可以理解为是物质的有用性;所谓价值,可以理解为是物质的增殖能力。具体地说,是指该经济结构所具有的凝聚力、竞争力究竟有多大。当然是比较的范畴。换句话说,如果你的凝聚力比别人小,那么我们就不能说你具有核心竞争力,所以说,原资核的本质体现的就是凝聚力。

当然,我们也可以把资本的这种凝聚力理解为资本的使用价值——能够将尽可能多的资源结合到一定的经济结构中,自然是使用价值的体现;当然,我们也可以把资本的使用价值理解为资本物质的质量,因为从相对论的角度上去看问题,物质质量是它所含能量的度量。当然,有了质量就不愁使其产生能量,具备了一定的条件,物质质量与物质能量可以转化——资源、资本结合后产生“结合能”。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22855.html

更多阅读

声明:《西方经济学第二章答案 《裂变经济学》第二章·第2节(1)》为网友丶卟落战队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