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叶檀 获得金牌的运动员可得到100万人民币的奖励,但是这样的幸运儿只是少数。 十米汽步枪比赛失利后,朱启南流下热泪,多年的艰辛在最后时刻从指缝漏过。网上无数的朋友安慰他,有人直着脖子喊:嗨,帅哥,别哭,你毕竟得到了一块银牌,是世界第二。另一些朋友痛斥只看重金牌的势利眼。不过这些都安慰不了朱启南,只有时间能抚平他的伤口。 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你的孩子有幸被选进体校,你是否会让他从一而忠地往专业运动员的路上飞奔。我自己的答案是,不会。这跟我思想境界高低、爱国不爱国都没什么关系,理由是我得为孩子负责。 当运动员的机会成本太高了,当出好成绩的运动员的机会成本尤其高,而要成为奥运冠军则高之又高。这些孩子除了体育之外基本欠缺其他谋生技能,不是因为他们笨,而是把其他人用来学习其他谋生技能的时间都用在了训练上,平时工资不高,就指望着关键比赛一鸣惊人,由此谋得第一笔原始积累,才能保N年衣食无忧。 谁跟我提姚明,我跟谁急,一个国家体育的代表哪里是人人都能轮得上当的?谁跟我提郭晶晶,我更急,谁能那么有福气?又得金牌,长得也不差,还能与腰缠万贯者谈婚论嫁。以前看过一则电视专题,讲的是一个女子举重运动员(得过大赛铜牌)生活无着的凄惨故事,看一个问题我们得看常态,而不要盯着少数幸运儿,以为体育世界都是张艺谋的开幕式般桃花烂漫。 从小被当作专业运动员训练的选手,实际上就等于参加了一个抽奖活动,获金牌者概率是0.01%,大部分人空手而归,丰厚的奖品落到了极少数幸运者头上。 来自国家体育总局人事司的权威人士透露,北京奥运会国家奖励奖金额度会超过雅典奥运会。在制定新的奖励政策时将改变过去的单一奖金制,有可能会借鉴韩国的终身特殊津贴制。预计夺得首金的陈燮霞奖金将突破300万人民币,其他人至少能突破100万人民币。我为得奖运动员高兴,他们的辛苦有了精神、经济双重回报。 有人会说,你怎么这么庸俗啊,一说就是钱,我们讲的是精神、气节。我也想讲精神,但从人性的角度讲,我更关注的是,那些囊中羞涩的运动员退役后怎么办?是不是由只讲精神的同志们凑份子养活?

如果真把体育当健身、当娱乐,就没必要奉行现在的专业运动员体制,而应该发展全民健身运动,让那些有潜质的、具有良好素质的非专业选手通过开放的商业比赛平台,晋身为专业运动员,而不是早早地定下今后的路,把那些专业运动员的机会成本全都抹掉。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