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相陈平 陈平的为相准则



    作者:高光新

  陈平天生就是做丞相的料,他年轻的时候,村里举行活动祭祀土地神,陈平做社宰,负责分割祭祀的肉食,分的非常平均,父老们说:“好啊,陈家这小子做社宰真公平。”陈平说:“唉,要是让我陈平主宰天下,也会像分祭肉一样公平。”(《史记·陈丞相世家》)司马迁的过人之处在于,能够用小细节折射一个人的形象,这个细节透露出陈平早早具备了做丞相的潜质,处事公平,深得人心。像陈平这样胸怀大志而又恪尽职守的人,如果不做丞相,将是历史的损失。

  后来,陈平果然做了左丞相,地位低于做右丞相的周勃。一次,汉文帝问右丞相周勃:“天下一年要判决多少案件?”周勃谢罪说:“不知道。”皇上又问:“天下一年钱粮的收取和支出是多少?”周勃又谢罪说:“不知道。”急得周勃汗流浃背,惭愧不能回答。这时皇上又问左丞相陈平,陈平说:“有主管的官员。”皇上问:“主管的官员是谁?”陈平说:“陛下要是问判决案件,请询问廷尉(廷尉,官名,负责刑狱);问钱粮,请询问治粟内史(治粟内史,官名,负责财政)。”皇上问:“如果各有主管的官员,那么你主管什么事情?”陈平谢罪说:“我负责管理群臣。陛下不知道我的材能低下,让我愧对宰相的职务。宰相的职务,在上辅佐天子调理阴阳,顺应四时,在下抚育万物顺时生长,对外镇抚四夷和诸侯,对内亲附百姓,使公卿大夫们各自都能够胜任他们的职责。”汉文帝于是称赞陈平的回答。周勃感到非常惭愧,退朝后责备陈平:“你怎么平时不教教我回答皇上的问话?”陈平说:“您在右丞相的位子上,难道不知道右丞相的职责?陛下如果问长安城里强盗的数量,您也想勉强回答吗?”这时周勃自知他的材能远远不如陈平,过了一段时间,周勃声称病了,请求免去右丞相的职务,于是陈平独自担当丞相职务。(《史记·陈丞相世家》)

  陈平不愧为历史明相,简单的几句话就概括了丞相的职责,此后,直到明初朱元璋废除丞相一职,1400年间丞相的职责基本上没有越过这个范围。要知道,丞相从秦始皇开始才作为君主之下的最高行政长官,这个职位到陈平,仅仅设立了40多年,中间还有多年因为战争而没有统一政府,没有丞相,陈平能总结出丞相的职责,是非常了不起的。陈平的话道出了丞相的职责,也道出了丞相应当遵守的为政准则,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并且把事情做好,即各司其职、恪尽职守。

  各司其职的对立面是越位兼职和不尽职责,不尽职责我们后面再谈,先看越位兼职。中国古代的官员往往兼职,一个典型例子是诸葛亮。刘备登基之后,任命诸葛亮为丞相,后来,诸葛亮又以丞相的身份兼录尚书事,张飞死后,诸葛亮又兼任司隶校尉;刘禅登基后,为诸葛亮设立丞相府处理政事,不久,又兼任益州牧,政事不论大小,都由诸葛亮决断。(《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丞相是政府的最高行政长官;尚书在三国时期地位还不算高,职责是协助皇帝处理政务;司隶校尉设于汉武帝时期,职责是督察奸猾狡诈的人;益州牧是益州的最高行政长官,兼管军事,益州在今四川,是蜀国的中心区域;诸葛亮还以最高统帅的身份,率兵伐魏;诸葛亮还有其它的官职。综观诸葛亮的职务,包括中央和地方的行政职务、中央的监察职务、军事职务,等等,范围非常广。陈寿在评价诸葛亮的时候说:“诸葛亮治理国家的材能,超过军事指挥的谋略。……从前萧何推荐韩信做大将军,管仲保举王子城父做大司马,都是考虑自己材能长处,不能政治军事两方面兼而有之的缘故。诸葛亮的材能和政治作为,或许可以同管仲、萧何相媲美,只是当时的名将没有像王子城父、韩信那样的人,所以才使他的功业逐渐衰微,统一全国的大志不能实现吧?”(《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陈寿的这段评语比较中肯,诸葛亮很有材能,兼任太多的职务分散了他的精力,然而这是不得已的,蜀国经济落后,人才缺少,诸葛亮不得不这么做,或许他早就预料到这种局面了,所以才会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如果遇到明君,丞相能者多劳,身兼数职,亦不为过,这样君臣相得益彰,往往能够做出巨大业绩。姚崇一开始就得到唐玄宗信任,玄宗刚刚即位的时候,致力于实行德政,军国事务多数向姚崇咨询,同时担任丞相的卢怀慎、源乾曜等,只是唯唯诺诺谦恭顺从而已。姚崇独自担当重任,精通为官之道,裁决从没滞留。(《旧唐书·姚崇传》)姚崇三次作丞相,长期兼任兵部尚书,对军事也很熟悉,安史之乱爆发,玄宗逃亡四川,玄宗不忘姚崇,说:“如果姚崇还在,叛贼还不够消灭的。”(《旧唐书·李林甫传》)姚崇有材能,敢做敢当,深得玄宗信赖,辅佐玄宗,开创开元盛世的局面,功不可没。所作所为基本上都利国利民,因此同僚后人不认为姚崇兼职过分,也没有人认为他专权。

  相反,如果君主暗弱,权臣当道,那么将会后患无穷。宋度宗是贾似道拥立的,贾似道凭着这份功劳,专权独断,作威作福,被任命为太师、平章军国重事,三天一上朝,平时,官吏抱着文书到他的宅第请他签署,大小朝政,一切全都由他的馆客廖莹中、堂吏翁应龙决定,宰执只是充位在文书末端签名罢了。贾似道虽然住在家里很少出来,但是凡御史台、谏议大夫弹劾别人、每个司荐举官员以及京城长官、京城附近的漕运等事情,不禀告他不敢实行。(《宋史·贾似道传》)贾似道不仅控制了皇帝、京城,还控制了行政、司法,专权的程度非常高。贾似道专权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吏治腐败,社会黑暗,正人君子受到排斥,奸诈小人得志,全国上下一片乌烟瘴气,更严重的后果是帮助了蒙元军队南下,加速了南宋的灭亡。迫于民愤,贾似道于1275被流放,在流放途中被杀,第二年元兵就攻下了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贾似道的专权误国误己,给后人留下深刻教训。

  不尽职责有两种情况,或非其所长,或无作为。非其所长,即个人的材能与职位不相符,材能得不到发挥,如周勃做右丞相,周勃本来是一名武将,军功很大,在刘邦分封功臣的时候,周勃仅次于萧何、曹参、张敖,位列第四。(《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周勃很朴实,对文绉绉的东西一向很反感,他不喜好文学,每次召见儒生和前来游说的人,总是面向东坐,责令他们:“快点对我说。”(《史记·绛侯周勃世家》)一句话就显示出了周勃的质朴形象。周勃是很一位成功的将军,却不是一个合格的丞相,因为为将和为相有很大不同,为相比为将需要更多的治人本领,周勃缺的恰恰是治人材能,儒生代表的是文人,是国家文官的主要来源,周勃不懂如何跟文人打交道,决定了他不可能成为合格的丞相。

 汉相陈平 陈平的为相准则
  非其所长,说明其人还有所专长,至于无作为,更是一无是处,历史上无作为的丞相大有人在,并且往往出现在一个王朝开始衰落的中后期,越接近灭亡的王朝,这种人越多。金朝后期的丞相中间流行一种恶劣风气,叫做养相体,遇到事情相互推诿,当时的有识之士刘祁说:“金自从南迁(1214年,金迁都开封,称为南京)之后,做宰相执政的人大多都没有收复失地的计划,遇到事情总是低声慢语地相互推诿,把这种行为看成是培养宰相的体统。每当有四方灾难、民间疾苦,上奏之前总要相互议论:‘恐怕圣主心里不安。’商议事情总是到危难关头停下来,说:‘下次再说。’下次商议的时候还是这样。偶尔有人提出来应当进行改革,总是以横生事端的名义加以压制,所以他们用的人必定选择怯懦圆熟、没有锐气、容易控制的人。每当北兵(蒙古军队)压境,君臣就对面落泪,或者在殿上长嘘叹气罢了。敌兵一退,就大摆宴席,在宫殿里一起喝酒。就这样因循苟且,最终导致国家灭亡。”(《金史·完颜奴申传》)刘祁说的这种局面几乎在每一个王朝末期都会出现,执政者庸弱不堪,抱着侥幸心理,苟且偷安,并且往往打击有识之士,加速了王朝的灭亡。

  各司其职、恪尽职守是为官者应该遵守的准则,也是我们每个人应该遵守的,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到这一点,不仅我们的工作,我们的社会和生活都将会更加有秩序,一切也将变得更加井井有条。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22893.html

更多阅读

陈独秀的《乳赋》 陈独秀书法

一篇署名为陈独秀的《乳赋》可称得上是这方面的巅峰之作。赋云:“乳者,奶也。妇人胸前之物,其数为二,左右称之。发与豆蔻,成于二八。白昼伏蜇,夜展光华。曰咪咪,曰波波,曰双峰,曰花房。从来美人必争地,自古英雄温柔乡。其色若何?深冬冰雪。其质

陈志武教授对郎咸平的评价以及我论 如何评价陈志武

收到卓越寄来的陈志武教授的新书《陈志武说中国经济》,马上看了几篇,感觉的确不愧是大家之言。其中看到一篇记者对陈志武教授的访谈(《陈志武说中国经济》第8页-第9页),谈到对郎咸平的看法,觉得蛮有意思——因为这两位都是在国外拿到顶级

陈其五的坎坷经历 经历坎坷的名人

陈其五的坎坷经历作者 荆位祜  看到《世纪》杂志今年第三期上周天同志的《新中国上海文坛若干风波》,所写的事是关于长期担任中共南京市委、华东局、上海市委宣传部门领导工作的老同志陈其五的。  我很同意周天同志对陈其五

声明:《汉相陈平 陈平的为相准则》为网友莫路繁华终成殇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