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想不通一件事情,为什么网络这么新兴的事物,这么有前景的东西,但是搞这个的,却日子都不怎么好过?我的很多做网络的公司,发展都一般。为想通这个事情,我还写了一些感慨,开始的时候,我一直在怀疑是中国网民素质的问题,然后有感叹做网络的天天起早贪黑牺牲自己的身体不值,接下去更悲观了,心情开始不好,开始胡说了。 今天无意中看到王建硕的中国的互联网现状究竟相当于美国的哪一年?,他也是在发同样的感慨,而且他找到了根本性的东西,帮我解开了疑惑。 引用他的一句经典的话:“概念同步,应用紧跟,商业模式迅速复制,但是用户呢?” 是啊,现在概念的东西我是很失望了,一个成功的商业模式很快就被人复制。卡卡的taokee是拷贝了N个web2.0网站,把他们整合起来了,真是让我不知道说什么好。但是呢?卡卡的东西也不一定能够成功。为什么呢?王给的解释就是用户问题。是啊。目前其实玩这些新概念的,就是那么几个人。卡卡的一大堆web2.0概念,虽然是面向高校学生的,但是他不知道目前高校学生在玩什么,会用网络干点什么,很多大学生连从网上下点东西都不会,上网,只知道点击桌面的企鹅头像,有些稍微好点,能够熟练应用好几个应用软件,但无非都是游戏。大学生网民都如此,更何况其他网民。所以王说中国、美国互联网的差距不在于技术和概念或者模式,而在于网民,更正确地说,就是网民的质与量。中、美互联网的真正差距是网民的质与量 其实再找找根,关键还是网络的普及率,中国还是不够发达,网络普及还需要一定时间,确实这也是急不来的。中国互联网的困惑也在于此,网络公司全力以赴,投入很大,收益很小,发展很缓慢。主要原因还是网络普及,网民的质与量。这就形成了一个瓶颈,公司及时耗人力、物力去引进新概念,新应用,新商业模式,但是用户不买帐啊,这样网络公司就没有收益,于是发展很困难。但是网络公司又不能等,王建硕说:“这迅速增长,新用户超越老用户的时段,恰恰是中国互联网稍纵即逝的黄金时代,是一旦错过,就再也找不回来的确立自己霸主地位最重要的时期,这一点,很像美国95年到98年的互联网历史。”所以网络公司还得奋斗。
![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历史 中国的互联网的困惑](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10264664744619.jpeg)
让服务先让新增长的用户使用 为什么我们中国网民对三大门户的热情一直未减,很多人习惯性的浏览的网站就是三大门户。这就是三大门户肯定是很多网民见到的第一个网站。同理我们推出新的服务的时候,不妨先让新增加的网民使用。这也是一个解决“瓶颈问题”的办法之一。中国的互联网就象一个早发育的孩子,有成人的样子了,但是还在做小孩子的事情。 这对中国互联网本身是非常有害的,但是也没有办法!所以只有靠所以的人去善待他,但是网络游戏带来的某些坏的影响对这个孩子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其实也不是网络游戏本身的错误,早熟的孩子就是容易受到伤害。 王建硕最后说了一段话“我已经决定,在今后的几周,挪到网吧里面办公了。只有网吧,才是互联网真正的终端。我是要做互联网的人,我要亲眼看到中国的互联网长的是什么样子。” 我觉得当网吧慢慢消失的时候,当将来我们去网吧上网,就想是去星巴克咖啡厅喝咖啡一样的时候。中国的网络真正长大。最后还是说一句,很多事情急不来的,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