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栖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近日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公众认为行政成本浪费现象最为严重的三大表现分别为“公款吃喝”(95.8%)、“公车私用”(86.2%)和“公费旅游、出国”(86%);有81.5%的被调查者认为政府官员应该保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作风。由此可见,公众很关注行政成本中的公款消费问题,也很在意政府官员是否节俭。 虽说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副局长寻寰中否认中国各级党政部门每年公款吃喝消耗掉3000亿元的说法,他们经研究,认为该数据有夸大性(6月20日《新京报》),但中国的行政管理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19.03%,几近五分之一,为全球之最,却是不争的事实。从1978年改革开放始,到2003年的25年间,我国的财政收入从1132亿元,大幅增长到3万亿元,增幅达27倍,可同期的行政管理费呢,则从不足50亿元,迅猛攀升到7000亿元,增幅高达140倍之多,其增幅之绝对比例竟是财政收入增幅的5倍之高! 应当承认,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各项事业的发展,政府的规模以及行政的功能日益扩大,这使得政府的运行成本也不可避免地随之日趋提高。但这个“提高”应与国情相结合,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并且以合理的节俭为准则。这就要求,政府部门必须对“取之于民”的公共财政保持一种敬畏感:公民的纳税不是为了给“官员”享受的,而是为了让“官员”更好地为民服务。就拿政府办公大楼来说,中国城乡最有气派的建筑物就算它了,甚至连一些贫困地区的政府办公大楼也建成了“天安门”、“白宫”,颇为轩昂!在德国,政府如要新建办公大楼,有着严格的基建程序:一、要明确使用部门的功能需求和人员情况,核定所需面积;二、选址一般只能在公共财产内;三、要根据选址地区房地产的市场状况,以及政府的财政状况,决定是租还是建。正是出于节俭行政开支的考虑,不少欧洲国家的地方政府靠租房度日,够“小气”、“寒碜”的!豪华的设备,舒适的环境,孰为享受者?不是“公仆”而是“主人”,这在我们某些人看来,简直是“天方夜谭”! 中国可能是世界上强调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最多的国家,那句“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名言,妇孺皆知。但是,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在具体的行政运作中,节俭常为某些人淡忘,代之以奢侈。奢侈之风盛行,使得行政开支居高不下,连年攀升。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行政开支中存在着大量的隐性公款消费,诸如巧立名目发放津贴或报销旅游费用。发票上注明“外地开会”、“买办公用品”,即使日后审计也查不出一个子丑寅卯。相比公宴、公车、公楼这“三公”的显性公款消费,隐性公款消费危害更烈,它以公款“买”一己之私利,堪称“腐败的温床”。 近来,为了支援抗震救灾,中央国家机关行政经费支出减少5%,很多地方政府也表示尽力节制政府的行政经费以降低行政开支,有的还制定出诸如少开空调以降低能源消耗、拼车上班以减少公务用车等节制行政开支的具体举措,这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导向作用和现实意义。然而,我觉得,降低行政开支的成本,关键是在进行公共事业投资建设、公务日常消费等方面应持之以恒地采取节俭的制度。手头正好有一份“英国公务员18年手纸之争”的剪报,权当明鉴:为了争取使用比较柔软的手纸的权利,英国公务员竟然争取了整整18年。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按照制度,英国政府在进行各项决策的时候——包括日常办公消费的增加,必须经过严密的科学的论证,而不能随意决定或者改变原先的规则;其次,政府的决策行为处在各方的监督之下,媒体也对官员们的行为保持高度的关注,时时挑刺,身为政府工作人员,就得谨言慎行。手纸虽小,却也是纳税人的钱,所以在花钱的时候就得格外节俭,惟恐一不小心让人攥住了小辫子。 节俭行政开支,说到底,就是要建设一个“廉价政府”。以往人们所多谈及的是“廉洁政府”,其实,“廉洁政府”和“廉价政府”有着密切的关联。一个奢侈成风的政府不可能是“廉洁政府”,一个勤政廉洁的政府必定是“廉价政府”。150多年前,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对资本主义国家政府组织的广泛研究,以及对“巴黎公社”经验的总结,在展望未来社会理想的政府组织形式时,明确提出了“廉价政府”的理念。这一无产阶级国家政权的原则规定和构建,理应成为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目标。试问:我们离这个目标尚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