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新营销》2009年2月刊
策划人语
风雨飘摇的香港制造文/本刊编辑部
就像南柯一梦,一切都要重新开始了。
百年一遇的金融海啸让美国华尔街风雨飘摇,但在这样一个动荡的时代,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能独善其身、全身而退,香港更无法例外。这个有着“亚洲金融中心”之称的中国城市经历了1998年的金融风暴,然而这一次风浪比10年前更猛烈、更持久。危机已经波及消费层面,人们对经济萧条的恐惧转化为消费恐慌,他们宁可缩在家里,也不愿意上街消费。消费者的悲观迅速转化为企业不断下滑的销售数据,制造业的利润进一步被摊薄。亏损的预期像瘟疫一样蔓延开来,关于未来的选择像达摩克利斯之剑,再一次悬在了企业家们的头顶之上。除了转型之外,是否有第二种路径选择?如果无法改变自己的业务模式,那么,不妨洗掉脑中陈腐的营销思维。在东莞的制造业中,相当一部分是来自香港,它们是经济危机的直接受害者—长期有利可图的“出口”业务让它们没有及时建立品牌,可现在不断恶化的出口情势将它们推向了悬崖边。现在到了不得不调整原有战略、构建品牌经营方式的时候了,治愈那些制造业与生俱来的顽疾也刻不容缓。接下来,将是一场思想与观念的博弈,其中,品牌将是一个主角。2008年12月9日,香江之畔,香港会议展览中心。由香港理工大学亚洲品牌管理中心主办、香港设计中心协办、《新营销》杂志支持的“第四届品牌管理国际会议”现场听众云集。在这个异常严峻的时刻,举办这样一场以“企业战略与品牌”为主题的国际会议正当其时。此次会议旨在解决困扰“香港制造”的品牌管理问题,探讨企业如何建立和管理品牌,如何衡量品牌投资所得的回报,如何培育强势品牌以迎合地区文化。国际品牌大师和香港本土企业家就这些话题进行了一次头脑风暴。“品牌管理是现今流行的议题。”香港理工大学校长潘宗光说,“无论是商品或服务行业,旧有品牌在不断更新,而全新的品牌又不断诞生。”因此,品牌不仅是中国制造业一个再次崛起的途径,更是企业应对竞争的必然战略。在这样的竞争情势下,香港政府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常任秘书长(通信及科技) 柏志高在接受《新营销》记者采访时说:“企业应该更有效地管理品牌,充分保护好品牌资产,以迎接挑战。”如何在持续恶化的经济环境中打造一个具有竞争力的品牌?国际品牌大师和香港本土企业家给了我们很好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