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节:迈克尔·哈默(2)



系列专题:《管理大师用著作与您对话:管理思想全书》

  2.主要贡献

  哈默1990年写了一篇文章《组织再造的工作:不是自动化,也不是销毁》,并且还辅以大标题“管理者能够释放计算机的能力,挑战旧的工作方式”。它抓住了哈默思想的精髓所在,即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企业绩效问题提供简单而又有效的解决方法。这种方法被认为是对现有理论的彻底颠覆。《企业再造》的副标题说的就是这个主题,他把这本书看做“企业革命的宣言”,同时在第二本书的题目中也出现了这样的字样。

  在他的著作中,哈默对组织再造的标准定义是“在当前的企业绩效衡量下,为促进绩效的大幅度提高,对企业流程的根本性再思考和再设计”,这一定义获得了大家的普遍认可。这一定义的关键词是“根本性”、“大幅度”和“流程”(尽管在一些情况下“基本”和“再设计也很重要”)。“根本”指的是再设计应该从一张空白的石板上开始,即抛弃一切旧的流程和假设重新开始,也就是组织再造是一个全新的开始。“大幅度”指的是组织再造后绩效提高的目标要本。与全面质量管理所提出的许多方法相比,组织再造的目标是使企业绩效获得突破式的提高,而不是无关紧要的提高。

  但是,哈默把流程作为组织再造的一个基本方面予以明确是后来的事。他认为,自从亚当·斯密(Adam Smith)之后,劳动分工进一步促进了组织功能分工的激增,也使得现代管理实务逐渐向任务型组织结构发展。但是,哈默还认为,组织从根本上说就是许多流程的组合:各种投入要素的收集和创造为顾客带来价值的产出。未来企业生存的唯一方法就是,选择和从根本上重新设计能够使组织更加简单化的流程,以有利于组织更有效地把价值传递给顾客。

  总地来说,哈默的所有著作都是围绕这些主题展开论述的,但是随着时间变化其内容会有所改变。因此,《哈佛商业评论》陈述了组织再造的七个原则,这些原则可以说是建立在组织特殊的信息流程观点基础之上的。同时,那些强调信息技术(IT)对组织转换的贡献的文章也进一步充实了这一观点。在《企业再造》这本书中,明确提出信息技术在打破对工作管理的限制方面的作用,他用整整一章讨论了运用这种方法的一些案例。尽管他在《再造革命》和《超越再造》这两本书中,也把信息技术作为企业重新设计流程需要考虑的基本因素之一,但它们已经不再处于特别重要的地位了(甚至在索引中都没有提到)。

  还有两个重要的转变就是明确了概念的新颖性和特色及其相关范围。在《企业再造》中,哈默认为组织再造是一个新颖的概念,该认识受到了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的支持。更重要的是他还指出,组织再造从根本上来说不同于质量改进,因为它摒弃了那些令全面质量管理运动失败的因素。而在《再造革命》中又再次提到了这些要求。但到《超越再造》中,全面质量管理和组织再造则变成相互补充的关系。

  早期的实践中,再造成功的案例几乎全来自最大的美国公司——通常是主要的跨国公司。但在《再造革命》中,哈默开始把重点放在了美国之外的一些小公司上面,甚至是公共或非营利组织(“任务驱动型”组织)。因此,组织再造成为了普遍性的解决方法。

 第35节:迈克尔·哈默(2)
  哈默在这三本书中,除了举出了组织再造的案例和界定了关键因素外,还着重解释了经理人员如何成功地完成组织再造项目和组织再造在组织中的应用。在《企业再造》中,他讨论了实行组织再造的各种因素并强调对强有力和有预见性领导的需要。同时,还描述了组织再造创造了一个“新工作方式的世界”。并且认为,组织再造将需要一些转变:功能型部门向流程性团队转变、简单任务向多维工作转变、控制向授权转变、培训向教育转变、根据能力支付报酬向根据结果支付报酬转变、根据绩效晋升向根据能力晋升转变、保护价值向生产价值转变、管理者从监督员向教练员转变、垂直组织结构向扁平组织结构转变、经理从记分员向领导者转变。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23359.html

更多阅读

电影发狂 《公众之敌》:迈克尔·曼的走火影评)

迈克尔·曼执导的《公众之敌》全美票房收入了9,710万美元,全球票房高达2亿美元,成绩不俗。这部卡司超凡的枪战片有着约翰尼·德普、克里斯汀·贝尔和玛丽昂·歌迪亚这样的一线红星,但看完之后总觉得这部电影捂热了《盗火线》余温之余欠

美国高级将领之一:迈克尔·马伦

迈克尔·马伦海军上将(1946.10.4-) 第17任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2007.10.1-2011.9.30)2007年6月8日美国时任国防部长盖茨宣布总统布什将提名海军作战部长迈克尔·马伦海军上将出任下一任参联会主席,6月28日时任总统布什确认该提名,8月3

1993年:迈克尔·杰克逊“危险之旅”台湾之行

1993年9月,在媒体与乐迷的众相期待下,迈克尔·杰克逊声势浩大的“危险之旅”巡演落站台湾。从他到来之前到演唱完离去之后,超过一个月的时间,其在媒体、乐界与教育界所引起的各类喧腾话题,可谓是百年难得一见。而真正令人目眩神迷的还

李牧:迈克尔杰克逊给中国人打开一扇窗

迈克尔·杰克逊——我周围的成年同胞,往往脱口而出:怎么死的?比这个比例略少,或者次一级的问题是:终年多少岁?没有一个人问:他是谁?   只有我十二岁的儿子,误把迈克尔·杰克逊当成了篮球运动员。然后他用流利的英语重复这个名字并解释:

第35节:随时表现自己的修养(2)

系列专题:《20几岁要懂得的人情世故》  如此反反复复,当他第十次退出时,内心的欢欣和憧憬早已消失殆尽,这哪是招聘面试呀,分明是刁难戏弄。他很想生气地转身离开,可又不甘心,他想知道经理究竟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于是,他抱着最后一次希望,耐

声明:《第35节:迈克尔·哈默(2)》为网友自欺自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