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节:亨利·福特(6)



系列专题:《管理大师用著作与您对话:管理思想全书》

  福特懂得仁慈地对待农业生产,知道要将工业和农业紧密结合起来,而不是相互分散和对立。他的自相矛盾的想法还有一个更为鲜明的例子是:他在中老年时甚至违背了自己的基本信仰,坚持认为人们被剥夺了选举权之后反而会更为快乐。

  4.评价

  福特的主要贡献和思想在于他阐释了大规模生产,并且将工业化进程带入了成熟期。机械化、不固定库存和垂直一体化是他思想成就的核心内容。而福特对于物力、人力和权力的过分使用,使这些思想最终不能贯彻到底。他将道德定义为“正确活动的准则”而不仅仅是设法做个好人,是为了加速产生不可避免的积极事物所要进行的运动。他宣称赚钱是服务他人的一种手段,而不是去剥削他人。“寻找或创造”一种将人们从艰苦的劳动中解放出来的办法,是福特的另一个主要理想。

  对于福特的批判主要集中在他缺乏组织观念上,这是比较公正的评价。福特在1926年写道:

  在我看来,一个企业不同于一台机器,它是许多被召集在一起工作的人的集合而不是给对方写信的人的集合,因此不需要让任何一个部门知道另一个部门正在干什么……不需要去开会建立个人或部门之间的良好关系,不需要让人们相互热爱。

  (Ford and Crowther,1926)

  这是从福特和萨缪尔·克劳瑟所著的《我的生活与工作》一书中由很长的口述记录节选而来,它确实深刻影响了福特的工作方式。无疑,福特在1910年所组建的团队要远远好过他在1925年所组建的那支队伍,那个时候,他是一个大权在握的独裁者,一个怀有人道主义目标的、无所不能的自私管理者。而在20世纪30年代,他的管理方式所存在的缺陷又被艰难的时事放大了:随着需求和产出的减少,福特汽车公司的单位成本增长得明显快过其他公司,其产品在美国也开始变得过于昂贵。

  同时,随着福特的日渐苍老,他在人员管理方面顽固不化的缺陷也开始表现得日益显著,尤其是在20世纪头一个十年他赶走了许多能力超群者,几乎毁掉公司的大半基业,之后更是如此。他常常冷酷无情地对待一些下属经理,但最厉害的还是在20世纪30年代,当时,一些冷酷的做法几乎成为家常便饭,而他也愈发明显地用反复无常的标准审视别人。凭直觉行事、冲动,以及欠缺细致思考的一贯风格,完全左右了他的成败。

  至少,以现在的眼光来看,福特并不是一名非常伟大的工程师或商人,他更像一名协调者和开拓者,一个拥有许多既得权力的追名逐利的经理人。他是那种年龄越大缺点越明显的人,这不仅体现在他态度与行为的日益专横,更体现在他最后25年中对商业和技术的日益保守。我们有较大的理由相信,福特在1915年之前取得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他早期的商业智囊詹姆士·考森斯。

  福特缺乏系统观、偏激和武断行为被广为记载,即使是那些最为欣赏他的人也否认不了这一点。尽管如此,他的许多重要创新,他面临严峻挑战时(如他晚年遭遇了工会的挑战)所体现出的灵活性,以及他作为一名开拓者和劳苦功高者的事实,仍被人们所津津乐道。

 第31节:亨利·福特(6)
  从描述福特生平的读物和那些批判流水线大规模生产的众多批评家的作品中,可以明显看出福特通常被描绘成一个对现代主义顶礼膜拜,一个坦率剥削工人的理性主义者,实际情况远比这个复杂。显然,大量非常灵活的思想汇集起来才能构成“顽固”的福特式生产方法,才能导致他对于这一方法及其众多的衍生物的自我标榜式的宣扬推广。同时,他本人也明显是一个非常另类的人,将他视为一个简单的农村小孩,难以理解他所取得的成就。因此,尽管他的工作方法是导致他和他所处时代的许多变革的重要因素,但其实这些方法的使用者仅仅局限于他和他的公司,既不具备那一时期汽车制造这个特殊产业的典型特征,也不能代表一般的大规模生产。福特的许多所作所为都源于严格的技术驱使或者市场驱使,与科学管理没有半点直接的关系。

  福特的家长式作风,更多地是出于商业远见、私利和虚荣心而不是人际关系的思想体系——尽管许多人牵强附会地强调这一点。也许,福特对于其后的管理思想最为重要的影响在于以下两点:其一是他将自己对待工人的方式与流水线大规模生产理论上的“疏远化”特征相结合并加以定型——正是这种疏远化特征导致了人们对制造业的消极感知与描述;其二是他生命的最后25年里留给了后世许多管理失误和组织涣散方面的教训,这些教训无疑促进了通用汽车和其他一些企业组织创新和理性组织形式的产生。

  虽然福特有很多缺点,但他的一生还是展现给我们一个有关大胆而积极变革的生动素材。他在现时的发展中国家或是当时的发展中国家的受尊重程度,远大于在德国和英国这类有着雄厚机械技术支持的发达国家。在福特去世后,他凭直觉进行工作与创新的做法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批判,但现在却日益被管理研究者视为有效行为的一个综合特征。内文斯( Nevins)和希尔(Hill,1962)将福特的一生视为“或许是最为生动和激动人心的美国工业发展史”,他们对于福特的评价是:“1915年之前……总体上说是一位非常有魅力的人”,他早期的理想主义和无知令他遭受了磨难,使他变得坚强,同时也造成了他后来生活的痛苦,让他经受了剧烈的时代变革所带来的煎熬,承受了一小撮人冷嘲热讽的、恶毒的、伤害性的攻讦和歪曲。如果作为小学生,他会认为“历史就是废话”,但当成熟后,他对历史表示出相当的尊重和兴趣,他热切希望自己从前的那些积极的东西能够得以保留和珍藏。

  5.结论

  福特的主要贡献体现在以下四点:(1)工业上重要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规模机械化;(2)大规模垂直一体化;(3)持续变动库存;(4)工人即顾客,通过大规模生产和高工资发展大量市场。福特的功绩还包括将许多技术和商业活动推向了盛极一时的顶点,这就促成了更为多样化和理性的劳动分工和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对于许多组织和部门而言,给人民大众带来汽车就和促进人民大众的富足一样同等重要。

  撰文:伊恩·格拉夫

  (Ian Glover)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23363.html

更多阅读

亨利·福特的六大管理精髓 亨利福特自传读后感

亨利·福特(HenryFord,1863—1947)是福特汽车的创始人,世界著名的“汽车大王”。现在,福特汽车公司依然是世界最大的汽车企业和全球财富500强企业之一,该公司推出的“T型车”和第一条流水线带来了世界汽车工业的革命。其中,“T型车”1500

亨利·福特 亨利福特故事

亨利·福特亨利·福特(HenryFord,1863年7月30日—1947年4月8日),美国汽车工程师与企业家,福特汽车公司的建立者。他也是世界上第一位使用流水线大批量生产汽车的人。个人简介  亨利·福特(Henry Ford,1863年7月30日-1947年4月7日),美国汽车

亨利福特二世 爱吃亏‘冒傻气‘的亨利·福特

     最近读《亨利·福特自传》,是的,就是那位给美国“装上了车轮子”的福特先生的自传。因为书的扉页上有一句话,“消费者是我们工作的中心所在。我们在工作中必须时刻想着我们的消费者,提供比竞争对手更好的产品和服务。”这句话

第31节:不干胶先生(6)

系列专题:《最伟大的推销员是怎样炼成:职道》  "你怎么搞这么多钱?"  汤剑闪了闪眼睛,那意思似乎是说:"天机不可泄露,老兄你自己领会吧!"  我终于明白了汤剑今天上客户的当、明天上客户的当;今天丢货、明天丢货的真实原因了。听吴科

声明:《第31节:亨利·福特(6)》为网友留点小胡须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