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快乐呼吸16法:禅悦》
善待自己 我们可以练习慈心禅,让自己放松一下,以便克服嗔念的障碍。你应对自己说:“通往内心之门已经完全向我敞开,我允许自己快乐,允许自己安定,我要善待自己。在此次禅修中,我要有足够的善意,让自己得到安定与大喜。” 你若发现难以对自己施舍慈心,就问自己为什么吧!也许你心中有根深蒂固的罪恶感,以致你还在期待惩罚,不肯无条件地宽恕自己。

佛教的伦理之美在于,它不在意别人对你做了什么,也不在意你受到了多么不公平的待遇——你仍然可以完全原谅他们。我曾听人说有些事是无法原谅的,但那不符合佛教的伦理。在佛教中,没有什么事是不可原谅的。几年前,一个精神错乱者跑到苏格兰某所小学,杀死了许多小孩,此后的某次宗教仪式中,一位地位较高的教会执事请求上帝不要原谅这个人,他认为有些事是不可原谅的!听到有宗教领袖不肯宽恕悲剧事件的制造者,并以那样的方式治疗人们的痛苦时,我的心情很沉重。 如果你是佛教徒,就必然能原谅一切事情。你的宽恕便是治疗,它解决了旧问题,而且绝对不会制造新问题。因为对自己根深蒂固的成见,致使你无法原谅自己,有时是因为问题深埋在心中,有时是因为你已经忘了它。你只知道心中有些事让你有罪恶感而无法原谅自己,你觉得有理由否决自己的自由、禅那和觉悟。为何不尝试着善待自己呢?对自己生嗔,就是你禅修无法成功的主要原因。 对禅修对象生嗔 对禅修对象生嗔,这常发生于还不太熟悉入息出息的人身上。我说“还”,是因为熟悉入息出息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只要遵从指示去做,每个人都会成功。倘若你仍然不能成功,可能就是对禅修或禅修对象生嗔了。你可能会坐下来想:“哦!又来了”、“这一定很困难”、“我实在不想做这事”、“我这么做是因为禅修者都这么做”,或“我一定要成为一个好的佛教徒,而这是佛教徒应该做的”。你若带着嗔念开始禅修,勉强为之,便很难进步——你是摆明了跟自己过不去。 我喜爱禅修,而且非常享受它。某次有幸轮到自己带领众僧闭关禅修,我很高兴,于是对大家说:“太好了,闭关禅修啊!”我每天早上都很期待禅修。“哇!我正在闭关禅修,不必做寺院的其他例行工作。”我太喜爱禅修了,对它毫无憎恶之感。你若也持这种态度,便会发现心正如佛陀所言的那样,在“跃向禅修”。 我喜欢这个比喻:你走在街上,忽然看见某位老友就在街对面,而你们过去曾共同度过很美好的时光。此时,无论自己正打算去哪里或想要做什么,你都不在乎了,只想冲到街对面去,给他一个热情的拥抱——“去喝杯咖啡吧,我们太久没见面了!我也不管约会是否迟到了。走吧!让我们好好聚一聚。”禅修就像一位亲密老友,你愿意放下手边的所有事情,只为与之相聚一叙。我若是在一里之外看见禅修,一定会冲向它,给它一个温暖的拥抱,并找个地方和它一起喝杯咖啡。至于禅修的对象——呼吸,我的呼吸和我是最佳拍档,我们曾共同度过很美好的时光。若以这种善意看待呼吸,你就会明白,在禅修中觉知呼吸其实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