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节:第二章禅修的障碍(2)



系列专题:《快乐呼吸16法:禅悦》

  逐渐去除欲贪

  你无法单靠意志力便能放下五入处与身体,在禅修中去除欲贪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首先,应选择舒适安静的地方开始禅修,你若觉得坐在椅子上更舒服,也可以这么做——别忘了佛陀有时也坐在椅子上。刚闭上眼睛时,你对身体还没有太多感觉,这就像从明亮处走进黑暗里,得花几分钟才能看清周围,同理,要在闭上眼睛几分钟后,我们的身体姿势才会做出调整。

  像这样迁就欲贪,你的身体暂时会感到舒适,五入处也会得到满足,但这并不会持久。你必须利用这最初的舒适,赶紧让心远离五入处,将其置于五入处所不能及之地。具体方法得从“觉知当下”开始。

  我们的过去与未来几乎都被五入处之事所占据,记忆里充满身体的感受、味道、气味、声音或影像,未来规划里也同样离不开五入处。通过觉知当下,我们可以斩断关于过去与未来的多数欲贪。

 第14节:第二章禅修的障碍(2)
  下一个禅修阶段是“静默地觉知当下”,你需要在此阶段去除一切思想,也即去除“欲寻”。佛陀称欲贪的某些部分为“欲寻”,意即细想五入处的世界。对于禅修初学者而言,欲寻最明显的形式是性幻想,我们会为此类欲寻虚耗数小时,尤其在长期闭关时。

  要突破这个阻挠禅修进步的障碍,你需要内观或净信①,且要明白彻底解脱五入处(即禅那)是比性经验更棒的事。出家僧尼放弃性行为,并非出于恐惧或压抑,而是因为他们发现了某种更有意义的事。即使只是想到午餐也是欲寻,静默会被此打断。少数禅修者能体悟到自己在注意身体的感觉,例如想到自己正在“吸气”或“听到一种声音”或“感到一阵刺痛”,这些也属于欲寻,都是进一步禅修的障碍。

  ①净信,即清净的信心,所信的对象是真实的、有功德的、能够成就菩提的,乃是佛教中对“信”的一般定义。

  伟大的道家圣人老子,会在傍晚时让一名弟子陪他一起散步,弟子总是一路保持静默。一天傍晚,他们走到山脊时,弟子叹道:“好美的夕阳。”老子从此再也不让这名弟子陪他。当其他人问起原因时,老子解释:“那个弟子说‘好美的夕阳’时,他已不是在看夕阳,而是看见那些字。”所以你们在禅修时必须放弃言语,因为那意味着你已不再对事情保持正念,而只是把时间徒然浪费在描述上。

  在“静默地觉知当下”时,五入处的世界就如被局限在笼子里,无法漫游或造成任何危害。其次,为了完全舍弃五入处与身体,你应将正念集中于五入处世界的一小部分而排除其他部分,也就是将正念集中在对呼吸的感觉上,而不去注意身体的其他感觉或声音。呼吸将成为你从五入处世界进入内心的踏脚石。

  当成功地持续专注于呼吸时,你将会发觉所有的声音都消失了。而你完全不会察觉到声音停止的那个瞬间,因为它的本质即是逐渐消逝。这种消逝就像肉体的死亡一般,是一个较为缓慢的过程而非突发事件。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23667.html

更多阅读

回归纯真少年模样 第17节:第二章 回归教育的纯真(2)

系列专题:《回归教育的本质:教育是没有用的》  相对于教育回归心灵深处的真谛,《现代汉语词典》中,"教育"被解释为"把知识或者技能传给人",亦即"传道、授业、解惑"的白话文解释,这种解释是苍白的。教育之道,道在心灵,而不是被动的知识传

第22节:第二章禅修的障碍(10)

系列专题:《快乐呼吸16法:禅悦》  蛇的譬喻  有些禅修者抱怨说,某些纠缠不清的障碍在禅修时经常出现。这些反复出现的障碍,可用以下由“蛇的譬喻”衍生出的方法加以克服。  早年我在泰国森林里修行时,因为没有凉鞋,所以晚上经常打

第21节:第二章禅修的障碍(9)

系列专题:《快乐呼吸16法:禅悦》  事实上,只要你有足够的决心与信心,成功是迟早的问题,唯有那些中途放弃的人才会失败。  你也可能会转而怀疑自己当下的经历:“这是什么?这是禅那吗?这是对当下的觉知吗?”这即是疑障,它不应该出现在禅修

第20节:第二章禅修的障碍(8)

系列专题:《快乐呼吸16法:禅悦》  要满足于静默的当下。你若真的知足,无需说话,无需多想。大多数言语或想法,不是抱怨或想要离开,就是想做其他事情。“想”意味着不知安定。若真的知足,你一定是安定、安静的。试着强化自己的知足感吧,那

声明:《第14节:第二章禅修的障碍(2)》为网友我落泪的情绪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