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节:理智与直觉](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10281669526852.jpeg)
系列专题:《平静内心的25种方法:平静》
理智与直觉 直觉是讯息的再生之源,它就像一条清澈的智慧之河,由心灵流入意识。它就像其他五感一样,向我们提供讯息,也由此被人们称为“第六感”。 事实上,直觉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生命的指南针,它就是本我。通过直觉,我们可以认知生命的特性。只需推开心灵之门,我们就能与内在的纯洁光芒相遇。 那么,理智的状态和角色是什么?如果心灵认知是一种直觉,那么理智不就变成探索心灵的敌人了吗?其实不然。十七世纪的英国哲学家托马斯·霍布斯(Thomas Hobbes)相信,理智的功用在于平衡我们的情绪。 另一种更准确的诠释认为,理智是一种调和、掌控的力量,但是不具有创造力。在日常生活中,如果碰到必须抉择的时刻,我们常仰赖理智来判断、分析事物的前因后果。当然,如果直觉凌驾于理智之上,理智必须受到直觉的支配,以免我们只听从理智的引导而误入歧途。 除直觉之外,还有潜意识。当我们的行为有所偏差时,来自潜意识的声音会警告我们正在犯错误。我们可能会忽视那声音,再次以自我的理智来判断自己的行为。但不见得每次都能做出正确的判断,有时它会干扰我们,蒙蔽我们对事物的见解。这时直觉将持续发出规劝的讯息,我们可选择抑制这股声音,或选择改变心意并修正错误。 直觉与内在的核心是紧密相连的。直觉让我们敞开胸怀,用爱、接纳与包容待人,但理智所崇信的冷静、沉着让我们错失太多生命的机遇,导致人际关系疏离。有很多人际互动的案例,让我们看清这两者的差异。当我们直觉与某人很投缘,通常会由此发展出美好的友谊;一旦关系更进一步,当理智的常用工具——言语成为沟通的要角时,猜忌、误会等就难以避免,而原先那种契合的感觉也会不翼而飞。 理智无所不在, 如同偶像崇拜, 当你一味相信大树和石头拥有灵力时, 它们就成为上帝。 甘地 (Gandhi,1869-1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