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节:危险的金融衍生工具](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10282821537412.jpeg)
系列专题:《大国衰落:沦陷的美国经济》
在自由市场经济中,商业诈骗案可说已经失控,次贷风暴本质其实也是商业诈骗,是最明显缺乏适当监管的例子。美国政府明知次贷放款人把钱借给没有能力偿还的人、大量贷款申请书内容都是虚报、房屋价值也被刻意高估、次贷放款人将不良次贷包装成债务抵押证券卖给银行和基金、评比机构将高风险次贷证券评为最优良的AAA级等等。可是,政府坚持自由市场原则,对其不加干预,对于证券市场及金融市场上的严重问题也坐视不理。 危险的金融衍生工具 2008年1月,法国兴业银行(Societe Generale)的一名交易员进行违法金融衍生工具交易,让该银行蒙受了71.6亿美元的损失。这件事只是冰山一角,类似的事件也发生在法国农业信贷银行(Credit Agri?cole),以及联合爱尔兰银行(Allied Irish Banks,简称AIB)的一名员工也因违法交易被判入狱。 英国巴林银行(Barings)的尼克·李森(Nick Leeson)进行违法金融衍生工具交易,亏损10亿英磅,把著名的巴林银行搞垮了。日本住友商社交易员滨中泰男涉及违法的期铜衍生工具交易,1996年5月31日起的短短34个交易日里,亏损了40亿美元。 2008年9月,香港的东亚银行也有交易员进行违规交易,损失9,300万港元。 以上例子都是单一交易员的违法交易,导致巨额损失。问题不在个别交易员身上,而是在于大企业的管理层。位高权重,薪酬千万美元的银行主管竟然让部属做出如此只手遮天的行为,政府对金融业的监管也有问题。笔者很难相信公司内部出现数10亿美元的违法交易,时间竟然能长达数年之久,在正常的管理制度之下,公司高层不可能会懵然不知,更加无法相信政府对这种事会无能为力。 以下例子是合法的交易,但同样造成了巨大亏损。2004年11月,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由于操作高风险的原油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工具不当,导致公司亏损约5.5亿美元,亏损金额相当于该公司的市值。 由此可见,衍生工具的投机活动有极高风险,不要说是财力薄弱的散户,即使是财大气粗的大户投资衍生工具,也会有随时破产的可能。近年,证券业发行大量前所未有的金融衍生工具,例如次贷风暴中尚未一鸣惊人的“信用违约掉期”(CDS)。这些衍生工具金额巨大,通常以兆美元为单位,一旦出事,后果不堪设想。由于滥发及滥用衍生工具,金融业的崩溃风险比10年前大得多,只是没有人肯花时间去想一想。 笔者实在不明白为何金融业、投资人和政府都漠视这类衍生工具的危险性,政府竟然任由发行商滥发衍生工具,又让投资人自由买卖。以上述的信用违约掉期为例,很多已落入无法履行付款责任的投资人手中。这些人之中,大部分根本不应该涉及衍生工具交易。 如果下一轮金融风暴是由衍生工具的操作引起,破坏力将会难以想象,全球经济可能一沉不起,没有翻身之日。大量新奇古怪的衍生工具出现之后,资本主义和自由市场经济将受到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