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大国衰落:沦陷的美国经济》
花旗集团的困境 2008年8月,纽约州检察长安德鲁·库默(Andrew Cuomo)扬言将起诉花旗后,花旗执行长维克拉姆·潘迪特(Vikram Pandit)担心商誉受损,随即宣布向4万名客户回购总值逾70亿美元的标售利率型债券,并且向纽约州和北美证券管理协会,各支付5,000万美元罚款。美国证监会也考虑向花旗征收罚款。 在此事件中,花旗集团从未承认或者否认在标售利率型债券的经营上有任何不当行为,也没有回应相关的指责。 花旗为标售利率型债券所做的提拨并不多,约为5亿美元,但是赎回后需要大量流动资金补充资本额的增加需要。花旗集团本来已是资本额偏低需要集资,这时候赎回大量标售利率型债券,后果恐会更加严重。除此之外,商誉上的损失更是难以计算。 花旗集团的业绩连续两季出现赤字之后,决定在投资银行部门裁员,希望能够节省开支150亿美元。裁员人数约为6,500人,占全体员工数的10%。这次裁员将会令花旗集团失去整个国际交易部门。这样狠心的裁员行动,可说是逼不得已,由于受信贷危机冲击而蒙受巨大损失,花旗目前正设法重建资本。花旗于2008年初售出优先股集资60亿美元,2008年4月底宣布发行新股集资45亿美元。 笔者估计,花旗可能要进一步收缩业务,例如关闭旗下一些基金之类,不能单靠裁员解决资本额偏低的问题。除了次贷证券和标售利率型债券之外,其他银行零售业务,例如信用卡贷款和房贷等业务都出现业绩衰退的状况,而债券业务也不尽理想。花旗的替代性投资产品规模是619亿美元,业绩极差。旗下的基金Falcon Strategies hedge fund在2007年第四季亏损高达52%,2008年上半年的亏损为30%。 次贷风暴不断恶化,美国的市场及经济情况欠佳,业绩衰退的窘况使得花旗集团的前景并不乐观。可是,2008年9月,花旗集团收购了已被美国政府接管的美联银行的银行业务。 花旗集团是美国的主要金融机构,要是它出了事,美国的经济情况如何,大家应该心里有数。 财经界的VUWL 谈到VUWL,很多财经界的分析师都会脸红。美国经济于2007年中出现问题时,大部分人都预期美国经济会出现“V”形反弹(即触底后强力反弹),一次过收复失地。到了2008年4月,大家都看到反弹,但是反弹力不足。所以他们立即将“V”改成“U”,即反弹并不是见底之后强力反弹,而是缓慢反弹。6月,反弹力度不足,经济下滑。于是,又将“U”修订为“W”,即一次反弹不足以复苏,需要第二次的反弹。可惜,等了一段时间之后,第二次反弹仍未出现。8月,大家都不想说那个可怕的“L”,但是心里却想着它。“L”形经济情况是经济下滑之后,将会留在低点一段长时间,没有实质的反弹。

说不定创造英文字母的人,早就想到现代股市的情况,所以有这些合适的字母给财经分析师使用。至于使用是否得宜,那可与创造字母的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