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节:国债的增加速度](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10283041515954.jpeg)
系列专题:《大国衰落:沦陷的美国经济》
国债的增加速度 2008年7月底的美国国债(National debt)达到9万5,333亿美元,即 9.5333兆美元,数目非常惊人。这里说的国债是指联邦政府从总基金(General Fund)借取的金额,即总基金的负债。总基金的资金来源是所得税,支付的项目包括国债利息和国防开支等。 美国政府还有另外两项基金,社会保障信托基金(Social Security Trust)和其他政府信托基金,用做支付社会保障、医疗保险(Medicare)和公路等开支,总存款是6.1兆美元。总基金是负债,另外两项基金是净存款,连同其他欠债,美国国民的总负债只是5.7兆美元,并没有9.5兆美元那么多。 以下是美国债务的情况:从国债时钟取得的数据,单位是美元。取得数据的时间是美国西岸时间2008年8月21日早上8时整。 虽然社会保障信托基金和其他信托基金现在仍然有大量存款,可是近年支出大增,存款金额急降。到了2040年时,社会保障信托基金可能成为负值;而为退休美国人支付住院费用的医疗保险信托基金,可能也会在2019年用尽。美国的国债现在已经是火烧眉毛,经济前景堪忧。 美国房市在2000年开始急速升温,在房价急升的带动下,美国政府税收大增,财政收支从连年赤字转为巨额盈余。2000年度联邦政府财政盈余更达到2,300亿美元,创了新记录。2001年开始,美国的财政赤字再次出现而且快速攀升。2004年,财政赤字突破4,000亿美元。 但是最让人忧心的,并非财政赤字的增加,而是国债的增加。2005年开始,美国财政赤字回稳。2007年,财政赤字低于2,000亿美元,而在财政赤字减少的同时,国债没有减少,一直保持在5,000亿至6,000亿美元之间。 请看以下图表。 当财政赤字减少时,国债增加速度不变,很明显地,国债的利息负担很重。单以2003年财政年度来计算,美国负担的国债利息是3,180亿美元。 国债与GDP的百分比预测 财经界专家小看了美国财政赤字和国债金额。他们认为美国的国债对比国民生产总值只是约65%,在工业国中算是健康的国债。 先看看下页美国国债相对国产总值GDP百分比的历史。 笔者以60%为标准,因为这个国债相对GDP百分比是很多经济学者接受的健康国债。加入欧盟的条件之一,就是国债不高于GDP的60%。 由上图可见,杜鲁门总统在战后开始努力减少国债。跟着上场的总统,艾森豪威尔、肯尼迪和约翰逊都成功地减少了国债。尼克松至卡特期间,国债保持稳定。可惜,老布什和里根政府令国债大升,把前六任总统力图减少国债的努力一笔勾销。克林顿仍然成功地减少国债,至少将国债减到了健康水平。但小布什上任之后,国债又急升。 看完历史之后,让我们看看未来的国债增长预测。以下是国债于GDP的百分比预测。 08 资料来源:http://www.gao.gov/financial/citzensguide2008.pdf 财经专家看到这项预测一定会说笔者太悲观,甚至无中生有。必然有专家大叫︰数10年之后,美国国债是GDP的600%?简直荒谬至极! 请有意质疑这项预测的专家不要发email给笔者,因为这项预测并非出自笔者之手,而是来自美国的官方机构GAO(美国政府的政府问责局,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Office)。 国库债券 美国发行的国库债券之中,除了美国政府(包括美国的州政府、市政府和政府拥有的基金)持有的国库债券之外,超过60%是外国人持有。美国发行国库债券,是变相发行外债。以下是截至2008年4月,外国人持有美国国府债券的数字。 国库债券到了这样的规模,美国政府实在不应该继续发行国库债券。原因是国库债券的利息负担沉重和发债太多。现在应该是量入为出的时候。 香港政府持有的631亿美元国库债券,是外汇储备的一部分,用做维持联系汇率(注:香港联系汇率制度,是港元与其他货币采取固定汇率的制度,依赖香港庞大的外汇储备。香港是一个城市而非国家,经济自由度高,属于开放性经济体系,联系汇率有助于稳定香港经济,降低外国经济及汇率上的波动对香港造成的冲击,也可降低与香港从事贸易及外国投资者在香港投资的风险;由于香港的原材料、食品与消费品等,大部分依赖进口,联系汇率也可稳定香港的物价。但联系汇率令香港需要跟随美国调整利率,经济体系因而较被动,未能发挥以利率调节经济与通货膨胀/收缩的作用。)。香港的2008至2009年度财政预算盈余是148亿美元,只要美元贬值23%,单是国库债券的贬值,就可以将破记录的年度盈余一笔勾销,即全数拨入美国库房。(美元自2000年以来,实质上的贬值是有目共睹的事实。而美元贬值的计算应以购买力为准,以1980年为标准,2007年的购买力只是1980年的40%,下跌60%;1990年下跌37%;2000年下跌52%。也就是说以2000年为标准的话,2007年的美元购买力下跌8%。跌幅不大,原因是美国控制通胀非常成功,而且美元汇价暴跌是2008年才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