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贝克尔创立的时间经济学,和我要探讨的注意力经济学关系密切。人的时间消费体现为注意力的支出,人的注意力消耗伴随时间的消耗。
贝克尔的时间经济学是广义的时间消费效用研究,我们的注意力经济学的研究仅仅限于网络上。贝克尔创立的时间经济学研究时间的消费效用的最大化的;注意力经济学研究网络上注意力的价值实现,包括注意力的消费和生产两个方面。
贝克尔创立了“新消费者论”、“时间经济学”、“人力资本论”、“社会相互作用论”等理论。他证明了经济学中人的“偏好稳定”的基本假设,可以从个人偏好或需求结构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加以发展,重要的是“唯一改变的是时间的价值”。根据这一观点,新产品是作为新的“方法”和“技术”而出现的,是消费者努力追求更有效的以较低的费用满足自己的需要的产物。以此类推,新产品的普及、更新和加速废弃等,这类“产品生命周期”现象,并不是根源于消费者的需求质变或欲望变化,而是“消费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西方学者把贝克尔提出的时间经济学和新消费者论等称为“贝克尔革命”。 贝克尔对现代经济学的突出贡献体现在“时间价值”概念的引入,通过时间价值分析,经济学关于“经济人”的假定被大大扩展了,经济理性不仅在货币支出的行为中,而且在人类花费时间的一切行为中发挥作用,这样,经济学领域拓展成了人类行为学。贝克尔对现代经济学的开创性贡献始于1964年的《人力资本》和第二年《时间分配论》两篇论著的发表,这两篇论著标志着他与传统的消费者理论的决裂,新的“经济人”形象得以建立。由于引入了时间价值的分析,新的“经济人”有三个不同于传统“经济人”的鲜明特点,可总结为:
一、从静态“经济人”到动态“经济人”。传统的消费者只知道在既定的货币收入水平下到市场去装满需求的“篮子”,他只关心眼前利益,眼前的消费同未来收入水平没有关系。而“新消费者”因为时间价值的引入,不仅以眼前的货币支出做出选择,而且对不同的时间做出选择,考虑使其一段时间内获得的满足极大化,有时宁愿节省眼前的消费而投资于技术和教育以获得长远收益的人力资本。动态“经济人”代替了静态“经济人”。 二、从被动的“经济人”到主动的“经济人”。传统消费理论把一组物品或服务的选择看作是最终消费行为,消费者根据自己的金钱收入和市场价格水平来购买物品,消费者需要的是物品本身。而贝克尔的消费者理论则认为,消费者购买的不是物品而是物品所带来的效用,如购买饮料,实际上购买的是喝饮料时得到的效用。这样,消费者就不是被动的接受物品,而是主动的要求物品采取满足消费者的形式,物品只是人们从中产生满足的工具和形式。形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满足消费者的需要。消费者的行为不再被动。 三、从货币“经济人”到非货币“经济人”。人类的活动不仅限于市场,在一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制度下还从事追求权利、爱情、荣誉、宗教信仰等等活动,通过“时间价值”的引入,这些都可以纳入到经济分析中去。只要不把利益仅仅看成是从市场上获得的货币,而将其扩展到所有的人类的效用,那么,“经济人”的“有理性、会算机、追求最大化”的假设仍然成立,人们花费时间从事的各种活动对消费者来说边际效用相等。注意力经济学遵循贝克尔时间经济学所揭示规律,就以贝克尔的经济人的三个特点来说。 信息消费有的为了取得眼前的快乐,有的为了将来时间价值的升值。
网络上注意力消费主动性强,具有高度的选择性,自主性、创造性,还要求有选择的互动性。
注意力消费不仅仅是获取知识和新闻,也要满足权利、爱情、荣誉、宗教信仰等等活动的需求。
网络上的注意力的消费往往和生产相结合,出现博客以后,还和传播互动相互结合,呈现为产播消三种功能的一体化。
人生的注意力的价值曲线和时间价值曲线一样呈现抛物线,在人生的早年和晚年期间,注意力的机会成本低,可以上网上网消费低价值的信息;在人生的早年注意力的机会成本高,需要消费高价值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