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员工优秀培训读本:爱上工作的四个秘诀》
运用你的新角度〖1〗 不作判断的观察 在我们所使用的形容行为风格的动词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描述中不带任何“感情”色彩。这并非易事。你很有可能会把其中某个词汇与反面特征联系在一起。比如,“领导”这个动词,可能对一些人来讲,他们联想到的是过去经历中的某个霸道专横的人;而另一些人可能会想到正面的人物,如令人尊敬的领袖、运动员,或是面对重重挑战仍旧勇敢向前的朋友。 不管那些词汇或行为风格会让我们联想到什么,它们都是源自我们过去的经历和偏好,而并不是行为模型本身或是我们要观察的下一个人的真实面貌。因此我们必须尽可能地让自己客观而中立,这是真正改变我们的视角的唯一方法。 中立,是一个容易理解,却不怎么容易实践的词。如果你觉得很难,不妨想想那四种行为风格的正面和反面。比如说“领导”类型的人,在面对紧急情况时这种风格便是优势,而如果遇到释放人质的谈判时,可能就不妙了。 同样,在其他三种行为风格身上,也有类似的优点和弱点。想想每种风格的“好与坏”,就可以让自己尽量客观。
![第25节:第三章观察行为(4)](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10290556759036.jpeg)
按照行为而非人来分类 把一个简单的模型应用于一个复杂的世界中是有风险的。Abraham Maslow说过:“如果你唯一拥有的工具是把锤子,就会把每一个问题都看成是钉子。”过于简单化,不仅会产生错误的结论,还会产生错误的思维。 细致地测量某个人的行为倾向和行为改变是可以做到的,但是这需要比前面所讲的两个基本问题更为复杂的工具。这些问题能够让你迅速地理解我们所观察到的行为,但是这并不是说我们能够因此给做出这些行为的人贴上任何标签。 毕竟,人的内在很复杂,并不是通过上述坐标中四个简单的位置选择就能够确定人的行为模型。实际上,最常见的滥用行为模型,是通过把人贴上“这个”或“那个”的标签,生硬地把他们往坐标里套。现在还有一些模型,把两类坐标结合在一起,从而把类型由4种变成了16种(4×4),但是如果说这世界上的人只有这16种,也是不现实的。 还有一些人,他们在工作场所中表现出的行为并不同于自己本身喜好的行为方式。有时候工作要求我们必须去假装!想象一下,一个内向而害羞的人去做销售,他的工作要求他不停地打“陌生推销电话”。如果你观察他的工作,他展现的或许是速战速决的方式。但如果你因此而得出结论,说他是个速战速决的人,那么显然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