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掌握经济学精髓: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5)“一个什么都能解释的理论,什么也解释不了。”你是否认同这个观点呢?为什么? 第4章 在变与不变之间 在交通法规中,一般强制规定驾车者必须系上安全带,这是为了降低车祸伤亡。这种法律规定的“理论依据”是:当发生车祸时,系安全带者要比那些没系安全带者的伤亡概率更小。这个“理论”其实还有隐含前提条件,那就是:无论是否系安全带,司机都会按照相同行为方式和状态去开车。经济学家认为,“变”与“不变”是相对的,实际中发生的事情不会因为你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它就不变,重要的是要分清理论分析的“假定不变条件”与实际发生事件的条件之间有什么差别。 4.1 人“心”不定,路“况”无常 星期二,凯伦开车出行,因为没有系紧安全带,总觉得不太安全,驾驶过程就格外小心。她遵守每个限速标志,在每个停车标志前都及时停车,且在并线之前都会仔细地观察后边是否有车辆。 星期三再次出行,凯伦驾车前系紧了安全带,当安全带扣好的那一刻,她觉得安全感大增,因而不由自主地将车速加快,看到路标时也有些漫不经心,并线时也不那么小心翼翼了。 在这里,我们假设凯伦开车行为是她内心安全感的一个函数。当她感觉相对不安全时,就会比在感觉安全的情况下更加小心地开车。实际上,不光是凯伦,我们每个人大都有类似的经验感受。 假定有两种情况:一是开车者能确知自己在事故中100%不会受伤,二是开车者认为发生车祸时受重伤的概率是50%。我们可以猜测,在后一种情况下开车者一定会更加小心谨慎,因而也更加安全。我们再回到凯伦周二和周三不同的开车行为表现上,就不难看出:我们普遍所认同的安全法观点,即“强制系扣安全带法规将有助于挽救生命”可能会存在问题。
![7.1永冬之冠不变了 第19节:第4章 在变与不变之间(1)](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10292434095193.jpeg)
当然了,如果人们保持驾驶行为“不变”,那么,“系安全带会减少伤亡”这个推论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但是,如果人们系了安全带与不系安全带的时候相比,放松了开车的应有警觉性,那么,系安全带是否能够减少伤亡就不一定了。相应地,强制系扣安全带法规的合理性也就会大受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