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电话营销实战案例精选:打遍天下》
这非常公平,不是吗?
![知我者谓我心忧怎么用 第21节:第三章 用心倾听—生我者父母知我者谁(5)](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1030018308755.jpeg)
案例3.5“你们的卡根本不能打折” 笔者曾在一家商务旅行服务公司工作,主要工作就是打电话推销商务旅行卡,这种卡可以帮助客人以比较优惠的价格提前预订酒店、飞机票等,但持卡的客人必须通过该公司设定的电话事先预订,才能享受到相应的优惠。然而,经常有客人直接持卡到酒店前台去订房间,这样自然就享受不到优惠了;而反过来这些客户却会对笔者所在公司产生不满,认为欺骗了他们。有一次,笔者就遇到了这种情况,以下是当时的对话。 笔者:您好,请问是刘经理吗? 客户:是的,请问什么事? 笔者:刘经理您好,我是××旅行公司的舒冰冰,有个事情想请您帮忙! 客户:××旅行公司?你们都是骗子,我用过你们的卡,可是根本没有打折,我已经把你们的卡丢掉了。 笔者:我知道,这就是我今天给您打电话的目的。我相信一定是我们哪方面工作做得不好,导致您有这种想法。我本人深感抱歉!请问是酒店的人告诉您不能打折的吗? 客户:是呀! 笔者:请问您是直接拿卡去酒店前台打折吗? 客户:对呀。 笔者:我应该向您道歉,一定是我们公司发卡给您的电话营销人员没有说清楚,其实卡必须通过电话预订之后才能打折,如果是直接到酒店前台是不能打折的,这是我们与酒店的协议中规定的。 客户:是这样的呀,那我怎么办? 笔者:请放心,我会尽快再邮寄一张卡给您,如果有需要我帮忙的,请直接与我联系好吗? 客户:好的。 其实整个过程就是一场误会,而在面对误会时我们要尽量避免争论。 小故事“是这样吗” 南隐禅师是一位非常有名的得道高僧,关于他的故事有很多。 一个年轻的女孩因为没有结婚就生下了一个小孩,她的父母非常气愤,追问女儿孩子的父亲是谁,女孩撒了个谎,说孩子的父亲是南隐禅师。于是,女孩的父母就直接找到南隐禅师,当面狠狠地羞辱他,还把孩子留在了南隐禅师修行的寺庙里。南隐禅师自始至终只说了一句话:“是这样吗?”他认真倾听,理解对方的想法,相信事实终会真相大白。 在众人七嘴八舌中,南隐禅师非常认真地抚养着小孩。过了一年多,那位女孩与自己的男朋友和好了,才把真相告诉了父母。女孩的父母非常羞愧,觉得当初对南隐禅师的态度太过分了,于是提了些银两,备了些干粮,带着全家人到南隐禅师修行的寺庙里去道歉。 南隐禅师听完整个过程,把孩子交给了他们。 小结 电话营销人员有时也会遭到客户的误解。面对误解,如果我们想尽一切办法进行辩解,其结果只会让误解陷得更深;退一万步来讲,即使我们最终通过争辩获得了胜利,却不可避免地失去我们的客户,这种胜利对于我们又有什么意义呢? 所以说争论的双方没有赢家,面对误解,我们的态度恰好是我们个人修养的最好表现。 案例3.6投诉升级 面对投诉,说话稍有不慎,就很容易导致投诉升级。下面这个案例,相信很多在电信部门处理投诉的客服人员都很熟悉。 客户:我们公司的电话怎么会有呼叫转移的功能呢? 客服人员:请稍等,我帮您查一下,是你们公司的工作人员通过1×××号码办理了此项业务。 客户:怎么能这么随便就办了呢,能不能告诉我是经过谁批准的? 客服人员:我们查看了资料,是你们公司××办理的。 客户:请你马上给我取消,而且请帮我一个忙,禁止我们公司所有员工通过你们1×××号码办理此项业务。 客服人员:通过座机办理业务也是为了方便客户,而且呼叫转移只是一项普通功能,如果你们不使用可以不办理,我们很难对您这部电话进行限制。 客户:你不知道,有些员工不上班,又怕领导发现,就办电话转移,转到家里去。你们这种流程也不对,随便一个人说要办就能办,这样不是方便用户,而是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