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链金融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金融支持问题初探



农业是国家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发展农业产业化是党和国家确定的经济重点之一。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推进,如何加强金融支持,引导资金合理配置,促进农业产业调整升级,是摆在各级行社领导面前的一道难题。本文试就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金融支持问题作一简要分析。

    一、农村金融业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从根本上说是一个农村资金的合理配置与流向问题。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每一个产业的生存和发展都需要资金,离开了持续性的资金供给,任何产业都不能满足抵偿债务的要求;有了持续性的充足的资金供给,一个产业开展正常的经营活动,才能得到发展。因此,资金在产业之间的配置和流向,实际上决定了这些产业的生死存亡和此消彼长,也决定了农业产业的结构及其调整,快速增长的产业之所以能够得到快速增长,根本原因是这些产业拥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和赢利空间,能够为资金投入提供良好回报,吸引资金源源不断流入。农村金融业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就在于行、社能够提供资金投入优质高效的农业产业,对“夕阳”产业切断资金供给,通过合理配置资金流向,实现农业产业更新换代和升级调整,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在农村地方财力普遍紧张,无法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外部资金支持的情况下,两行一社的信贷资金无疑是支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最重要的一个渠道和环节。在当前农村全面奔小康的路途上,农村金融业的地位可以说摆到了一个尤为突出的地位,这从国务院对农村金融业的空前重视程度上可以看出。农村金融业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实质是唇亡齿寒的关系,可以这样说,没有农村金融业的支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只能是镜花水月、空中楼阁。

    二、当前农村金融业参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矛盾和难点

    (一)农村金融业认识滞后跟不上农业产业化规模的快速发展。现实农村经济发展主要体现在农业产业化经营这个高效信贷载体上,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的桥梁,并正以较快的速度推进,其核心是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实现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作为发展农村经济主力军的两行一社负责人特别是基层处、社负责人对农业产业化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行社的主要职责是为农民和社员的生产生活提供信贷服务,而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以产、供、销、贸为载体的“系统工程”,是其它金融机构的事情,没有真正弄清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家庭经营之间的内在关系,没有认识到稳定的农业产业化项目是高效信贷载体这一事实,致使支持服务能动认识不足,信贷支持服务与产业化经营发展速度不合步合拍。

   (二)金融企业之间协作不力与项目主体的多样性之间的矛盾。农业产业化主体群中有工业企业、加工企业、乡镇企业及其它经营企业,而单个金融企业一般没有实力也不能承办独揽某条产业链各个环节的信贷资金的需求,再加上各行、社受信贷政策及资金实力的影响,不可能同时一挥而就、一呼而应,这无形中使企业不能足额或按时从行、社获取信贷支持的现象屡见不鲜,使资金扶持渠道出现了某方面的“梗阻”,由此造成了产业链条不润滑、结构调整不衔接。金融企业的支持不同步性和协作不力会轻易摧毁某个产业链条,造成整个产业系统瘫痪乃至崩溃。

   (三)农业项目的初始低效、周期长的特点和信贷利益驱动及贷款期限短之间的矛盾。对于农业产业化新上项目,在产业化经营初期具有投入多、风险大、效益低等特点,行、社信贷资金要遵循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原则,必然在产业初始阶段谨小慎微,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产业化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同时,农村金融机构在信贷经营上难以突破“春放、秋收、冬不贷”的传统模式,贷款的一般期限最长为一年,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及产业化项目贷款一般周期都较长,基本上是三至五年,二者时间的不一致性将导致产业化经营生产发展不协调、不同步。再加上目前人民银行支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些支农再贷款,贷款期限一般为三个月、半年,其再贷款的短期行为与所支持产业生产周期的不对称性,造成了农村金融机构望而却步,害怕放了贷款后因生产周期影响难以及时收回,因此失去了一些发放支持机会。

   (四)项目一哄而上与谨慎支持之间的矛盾。部分地区的党政部门在实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农业产业化项目时,盲目追求政绩,不切实际乱调整、乱上马,只图数量多,不求质量优。在选项上不结合本地资源和技术优势,不进行严密的项目论证,而是凭主观臆断想当然、定项目。根据行、社信贷择优扶持原则,低产低效的项目自然得不到支持,如个别乡镇向当地行、社申报上马的一些项目,大多数都被行、社“一票否决”;有些“领导项目”通过行政干预放款,搞违心支持,盲目上马而又匆匆下马;一些企业由于行、社“断奶”,自然而然成了“半拉子”工程;有些“领导项目”根本就无市场,无效益可言,更谈不上“择优扶持”了。

   (五)农村金融供给体系不适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村资金大量外流,邮政储蓄成为农村资金流失的主渠道,农村资金的需求缺口不断扩大;二是农村贷款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农户、龙头企业贷款难的问题较为严重;三是金融市场的城乡分割和相对严重的农村金融抑制,提高了企业的融资成本与风险;四是农村金融服务品种单一,金融服务的时效性和连续性缺乏有效保障。

    三、农村金融业合步合拍、齐心协力支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具体做法

   (一)适应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要求,加快金融结构的调整,将加快改造农村信用社为中小银行与促进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多元化改革结合起来。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中小企业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国外经验看,相对于大银行,中小银行经营灵活,具有服务于中小企业的信息优势和成本优势。积极改造农村信用社,使之发展为中小银行,以改变金融结构调整滞后于经济结构调整的状况,对于促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加快国有独资银行的产权多元化改革,鼓励民营经济和国外资本参股国有银行,一是有利于改善国有银行的资产质量,提高其抗风险能力;二是能克服其经营中的政企不分和政府干预问题,逐步实现其相对独立发展;三是可以逐步提高宏观金融政策的公平性,减少金融抑制和对非国有银行发展的金融歧视。

   (二)结合县域金融市场准入制度的调整,督促商业银行将其吸收存款的一定比例通过贷款方式支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了减少农村资金流失对县域经济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负面影响,可结合金融市场准入制度的改革,调整商业银行的分布结构:凡在县城及以下设立网点的商业银行,对农业(包括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贷款必须达到其吸收存款额的一定比例,以减少农村资金外流。国外的一些经验证明:这样做,不仅促进了农业信贷投入的持续增加,还有效地推动了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另外,对邮政储蓄机构也要有一个长期性的制度安排,将其改组为邮政储蓄银行,使之吸收农村资金后通过放贷实现资金回流,支持农村经济发展。

   (三)强化项目论证,选准支农的“振兴点”。选好项目,科学论证,是倾力支持农业产业化的重要环节。选准选好农业产业化项目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保证行、社信贷资金的良性循环,更重要的是利用信贷杠杆,全面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质量,加快农业产业化中持续发展。在当前一哄而上的农业产业化热潮中,有出于地方领导政绩的,有出于短期利益驱动的,有行政干预盲目匆匆上马的。因此信贷人员要高度保持清醒的头脑,对每一个项目都要经过严密的论证评估,要看其产品和市场是否有前景;各个生产环节问题是否有稳固的契约关系;经营主体问题是否是利润共享、风险同担的共同体;龙头企业是否可以为基地和农户提供配套服务;产业化信贷支持环节是否有充足的自有资金或稳定的资金来源;产业化经营是否符合环保政策要求,六者缺一不可。同时要树立贷款是对农业产业化的支持、严把项目贷款审批关也是对农业产业化支持的新观念,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刀刃”上。

   (四)强化配套服务,拉长农业经济产业化链。配套服务是支持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一是要结合地方产业政策,迅速制定行、社支持农业产业化规划和具体实施办法,把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纳入日常工作范畴,以组织保障、措施手段来促进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二是在服务手段和方式上要有改善和创新,改变坐门等客的“官办”作风,积极寻找高效的农业产业化信贷载体,主动为产业化项目提供优质、便利的结算服务,强化社会服务功能。三是利用金融行业信息集中的特点,为产业化项目提供信息服务,从而减少决策及经营上的失误。四是依靠党政部门和协助其他金融部门,做好产业链条各个环节的信贷扶持,做到资金有效扶持、利益风险同担。五是要根据农业产业化项目周期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和投向投量,以满足农业产业化实际生产的需要。人民银行应继续加大支农再贷款的发放和管理力度,对于支农再贷款的发放要因地制宜,适时调整,在贷款对象上不能只限于“农户”,在贷款额上不能仅限于“小额”,要将支农再贷款的范围扩大到“三农”。行、社要积极自筹资金,在加大农户贷款发放的同时,大力扶持“农户+公司”的生产经营模式。

    (五)农村金融机构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契机,全面加强合作。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要按照国务院农村金融改革的一系列文件精神的要求,合理分工,协调一致,加强合作,要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进行农业产业化项目金融支持的磋商会,互通有无,信息共享。对农业产业化项目大额资金需求,农村信用社和农行要制定“银团”贷款管理办法,在经过认真评估论证、审查的基础上,要大胆组织银团贷款,确保足额扶持,及时解决大额资金需求。在依法合规经营,努力防范风险的同时,让合作金融、商业金融、政策金融都能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共同发挥作用,一起尝到甜头。

    总之,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进程中,农村金融业可以说是重任在肩,各行、社应从改进信贷决策程序入手,努力防范信贷风险,精诚团结,携手共进,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倾心支持“三农”发展,力争在支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实现自身的发展壮大,达到双赢的效果。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24768.html

更多阅读

沈阳经济区产业结构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沈阳市产业结构

沈阳经济区产业结构的现状与存在问题一、现状与优势产业基础较好,产业实力雄厚,形成了构建沈阳经济区的独特优势。沈阳经济区是中国最早建立的老工业基地,工业基础雄厚。这里有“钢都”鞍山,是全国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之一;“煤都”抚顺

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难度及政策选择 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政策

刘秀莲2013-1-23 13:49:43  来源:《经济研究参考》2012年42期第5~12页内容提要:中国“十二五”期间,经济结构调整进入了关键时期,而产业结构的调整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环节。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目前正处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加快发展的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 2013年修订 产业调整指导目录2013

为更好地适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根据《国务院关于发布实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决定》(国发[2005]40号),我委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有关条目进行了调整,形成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修改<产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调结构产业生死劫

  “经济结构转型已进入一个动真格的阶段了。”财经专栏作易鹏告诉《英才》记者。于2009年12月7日落下帷幕的中央工作会议为2010年中国经济定下了“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调子。

声明:《农业产业链金融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金融支持问题初探》为网友第二姿态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