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今天的环境保护问题,首先不是一个科学技术问题,甚至几乎就不是科学技术问题,而是彻头彻尾的政治问题。
BY 江晓原
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话头,它既是在“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之后对其余人的承诺,也是对那部分已经先富起来的人的提醒。但是,这条“共同富裕的道路”是不是肯定能走通?我们以前从不思考这个问题——因为我们从一开始就假定了答案:肯定能够走通,只是时间早晚而已。 这种关于“共同富裕”的信念,对于一个乡,一个县,乃至一个国家,确实都有可能成立。但是,如果将范围扩大到全世界,它能不能够成立呢? 这种全球“共同富裕”的类似“大同世界”的信念,实际上是以“无限地球”作为前提的,即假定了地球的资源是无限的——或者至少也是供全人类使用绰绰有余的。 然而,我们现在已经进入“有限地球时代”——其实人类从一开始就是处在有限地球时代,只是我们直到很晚的时候自己才意识到这一点。 所谓有限地球时代,意思是说,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还有一个平行的说法是:地球净化、容忍污染的能力是有限的。 这两个“有限”,在今天早已成为普遍的常识,可是在唯科学主义的信念——相信科学早晚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之下,这个常识竟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被遮蔽。取而代之的,是所谓“人定胜天”的盲目信念——相信我们对大自然疯狂的征服和榨取可以永远持续下去。在这样的信念之下,地球上的资源,地球净化、容忍污染的能力,都已经被假想为无限的。即便在理性的层面没有否认其有限性,但这两个极限也被推到了无穷远处——在眼下就可以先当作无限来尽情榨取。 在西方,从1962年蕾切尔·卡森出版她的《寂静的春天》(SilentSpring)一书,强烈警告地球容忍污染的极限开始,环境保护和“有限地球”的观念就日益深入人心,最终汇成全球性的运动。 在中国,最初我们曾经认为,“环境污染”是资本主义国家才有的问题,和我们毫无关系。后来我们被现实所教育,知道这是谁也避免不了的问题,而且西方国家在环保方面已经走在前面了。但是,我们中的许多人还想当然地将环境保护问题理解成一个科学技术问题。以为只要进一步发展治理污染的技术,就可以逐步解决问题。 但是贾雷德·戴蒙德在他2005年的新著《崩溃——社会如何选择成败兴亡》(Collapse:HowSocietiesChoosetoFallorSucceed)中指出,事实上,今天的环境保护问题,首先不是一个科学技术问题,甚至几乎就不是科学技术问题,而是彻头彻尾的政治问题。 10年前戴蒙德写了《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Guns,Germs,andSteel:TheFatesofHumanSocieties,1997)一书,试图探讨“人类史作为一门科学”的可能性。如果说他当时的这种意图还有一些唯科学主义色彩的话——尽管他是在更为广泛的意义上使用“科学”这个词的,那么在《崩溃》的结尾部分,他竟然已经明确地宣告:“我们不需要科学技术来解决问题!”——他的理由是:“虽然新科技可能会有所作为,但大部分问题,只是需要政治力量来实施已有的解决方案。”确实,环境问题不是靠进一步发展科学技术就能解决的;而且,环境污染问题,归根结底也不是科学技术带来的。 为什么环保问题不是科学技术问题而是政治问题呢?戴蒙德说,归根结底,这是因为西方有一部分人抢先过上了“穷奢极欲的”——也即所谓“现代化的”——的生活而带来的。而这种现代化生活是高能耗、高污染的。但是现在,这种西方生活方式已经成为全世界人民追求的榜样。然而,“如果中国和其他第三世界的国家,以及当前第一世界国家,都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地球必定无法承受”。 同时戴蒙德又知道:“如果告诉中国,不要向往第一世界国家的生活水平,中国当然不能容忍这种态度。”但是你要第一世界国家人民放弃他们如今的生活水平,他们当然也不能容忍。而大家都过上“穷奢极欲”的生活呢?地球又不能容忍。这样一来,环境问题,资源问题,发展问题,自然就成为未来最大的政治问题了。 戴蒙德希望第一世界的人们能够认识到,即使你们现在还可以向第三世界转移污染,但终究会有无法继续转移的那一天;即使第三世界不反抗(这实际上肯定是不可能的),地球承受污染的极限也很快就要到了。这就是我们面对的现实。在全球尺度上,“共同富裕的道路”走得通吗? 《崩溃——社会如何选择成败兴亡》 (美)贾雷德·戴蒙德著,江滢等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8年4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