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国际金融领域,人民币汇率问题已经上升为头号焦点问题,西方国家群起攻击中国的汇率体制,中国政府一以贯之地按照自己的方式处理人民币汇率问题,美国政府相关部门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绞尽脑汁攻击中国,中国沉着应对,这是一场金融大战,全球注目。有人感叹:人民币是中国的货币,但却是世界的问题!我们有必要弄清楚西方国家对人民币汇率的主要观点,换句话说,西方人究竟从哪几个方面攻击人民币汇率体制,依笔者掌握的材料,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指责中国通过定值过低的人民币,导致中国出口猛增并输出通货紧缩。日本帮腔力逼升值日本一直也在积极推动人民币升值。一年以前,在2003年G7会议上,日本当时的财务大臣盐川正十郎表示人民币应该升值,“人民币定值过低导致中国出口猛增并输出通货紧缩;任何旨在有秩序、有效地刺激世界经济增长并扭转全球通货紧缩的政策都必须包括人民币汇率调整这一环节”。他还要求其它国家通过类似于1985年针对日元的“广场协议”,逼迫人民币升值。
第二,指责中国操纵人民币汇率,为中国商品的出口提供不公平的优势。2003年由美国制造业、农业、劳工贸易协会和工会等40多个机构所组成的公平货币联盟,向美国贸易代表办事处提出301条款诉状。该联盟认为中国操纵货币的手段已达到一个极严重的程度,为中国商品的出口提供不公平的优势,给美国的产品和就业造成影响。并且认为中国在汇率问题上的措施导致美国对中国的贸易赤字急剧膨胀,应保护美国国内的制造业。2003年11月,斯诺表示,中国必须尽快放弃其一贯坚持的固定汇率制度,这样中国才能向世界证明自己并未操纵本国汇率。他希望中国能够尽快允许人民币汇率自由浮动。2004年9月9日,美国26家纺织、钢铁、农业企业组成“中国货币联盟”,要求美国政府根据美国贸易法“301条款”对中国是否操控货币进行调查,并实施制裁。但美国政府几小时后迅速拒绝了该项申诉。虽然布什政府拒绝了来自劳工组织的申诉,但美国政府表示,美国会继续向中国施压以改革其货币制度。2003年9月中旬欧盟在对人民币升值问题进行讨论的同时,提出“汇率的不公平是导致贸易不平衡关键”的说法,进而要求人民币重新估值。2003年G7会议结束时,曾经发表一个声明,不点名地敦促一些国家要采取更富有弹性的汇率制度,显然是针对中国。2004年9月3日,亚太经合会议财长年会后,21国财长发表共同声明,支持美国要求中国实行更加灵活的汇率机制、放松汇率管制,呼吁降低两国巨额贸易逆差。
第三,指责人民币汇率机制僵硬,是导致全球经济失衡的重要原因,并认为只要重估人民币汇率,就可以消除威胁全球经济的主要障碍。其主要依据是:美国正在扮演着一个世界商品最后大买家的角色,长此以往,美国的负债额不断增加。美国生产量与购买量之差——即贸易赤字——已经上升到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美国的贸易赤字是由一些贸易顺差国来填补的——最突出的有日本、中国和各主要石油生产国——这些国家利用贸易盈余来购买美国国债。实际上,全球商品生产者都在借钱给美国,这样美国才能持续不断地购买他们的商品。IMF认为,美国完全有能力承担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3%的贸易赤字。但6%——且这个数字还在迅速增长中——却会给美洲地区带来难以承受的债务负担。如果形势得不到扭转,最终会引发全球经济的严重衰退。解决之道在于:美国人必须增加储蓄,减少开支,而贸易顺差国的人们则应反其道而行之。即是美国货币相对于该国主要贸易伙伴国货币进行贬值。美元贬值会令美国人消费下降,但却会刺激其他国家消费上涨。他们认为中国对于调节全球贸易失衡起着决定性作用。因为在过去几年,美元一直是相对于日元和欧元进行贬值,而非人民币,这得归功于汇率挂钩制度。因此,如果中国浮动了人民币汇率,世界经济形势会立竿见影地好转。
第四,指责人民币汇率机制过于僵硬。2004年9月3日日本财务大臣谷垣祯一在亚太经合会议财长会议上表明立场,认为应该由中国决定改变汇率制度的形式及时间。这次日本的态度与从前有不同,但日本并非支持中国放弃弹性汇率。2004年10月初谷垣祯一在华盛顿出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国际货币及金融委员会会议时说,中国适当地循序渐进令资本交易自由化,令汇率机制更具弹性,会有助长远的稳定经济增长。日本央行行长福井俊彦也说,中国在汇率问题上,必须采纳市场机制。
第五,指责中国在增加汇率弹性上“步伐太慢”,是故意拖延时间。2004年9月,斯诺表示,会在七大工业国﹙G7﹚财长会议上,再度要求中国采取更具弹性的汇率政策,虽然中国在增加汇率弹性上已取得进展,但他认为“步伐太慢,并不令人满意”。
第六,美国人对人民币汇率的攻击是最全面的,他们认为由于人民币人为低估,损害了美国国内产业,损害了美国的就业,也加剧了美国外贸逆差。(不过,对此,格林斯潘持坚决反对意见,他认为,造成美国就业机会减少的因素不是中国,而是全球化竞争的无形之手。美国此次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之一,是要让更少的人能干更多的事。这一目标意味着要把工厂迁移到劳动力价格较低的国家。人民币升值后可能会使中国对美国出口的纺织品和其他商品减少,但这决不会促进美国的纺织品生产,因为美国从亚洲其他低工资国家进口纺织品取代中国纺织品的可能性要大得多。)
总之,虽然西方官员或者学者有许多不同的说法,但是,归根到底,都是指责中国政府利用定值过低的货币谋取出口竞争优势,附带地输出了通货紧缩,以及在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过程中动作太慢等等。因此,西方国家要求人民币升值,并将人民币汇率与本国宏观经济形势以及商界利益联系在一起,他们认为相对固定的人民币汇率导致了对本国的产品倾销,从而损害了本国商界的利益。
简短评论:
当今世界,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中美)处于产业链条的两个极端。相对其他国家,中美两国产业的互补性最大,而竞争性最小。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就完成了传统制造业为主向服务业为主的结构转型,服务业已占到美国经济总量85%的比重。然而,现在的中国经济还是以传统制造业为主,与美国产业根本不在一个竞争平面上。根本就不存在人民币人为低估进而损害美国国内产业、损害美国的就业以及加剧美国外贸逆差的问题。
人民币在世界经济和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被西方人人为抬高了。从表面看,中国的外汇储备增长很快,但是这主要是因为短期投机性资本流入所致,而不是像日本一样主要是利用巨大的贸易顺差形成的外汇储备,如果是由于贸易顺差形成的庞大的外汇储备,那么,人民币重新定值是非常必要的,也可能是扭转全球性贸易失衡的一个重要因素。实际上,近年来,中国外汇储备的增量部分来自于贸易盈余的还不到四分之一。而短期资本流量仅在过去一年,就超过1500亿美元。部分短期资本还是以经常账户交易的形式出现,因此,这使得中国在全球世界贸易流中的地位被夸大了,如果由此对人民币的国际地位进行定位,则大错特错。
制度缺陷令中国决策左右为难。其实,关于人民币汇率问题,国内外的理解是有很大差异的。美国人看到了就业机会被东方人侵蚀,经常项目赤字在扩大;日本人看到了通货紧缩的威胁;欧洲人看到了传统优势产业的优势日益减少。但是,身为中国人,我们看到的是中国的汇率制度存在严重的缺陷——人民币汇率钉住美元。这种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把中国经济金融捆绑在美国这个金融霸主的战车上,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