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巴菲特和他的财富人生:滚雪球》
随着春季学期的一天天过去,沃伦的同班同学逐渐的接受了教室里的二重奏常规剧目。杰克·亚历山大说,沃伦“是个非常专心致志的人,他可以专注得像一只聚光灯,几乎是一天二十四小时,一周七日,我都不知道他什么时候睡觉。”他能够引述格雷厄姆的投资案例,也能提出自己的投资案例。他常去哥伦比亚大学的图书馆,看以前的老报纸,一读就是连续好几个小时。 沃伦收集信息资料,剔除掉其他人思维方式所形成的偏见。他花很多时间阅读穆迪和标准普尔的手册,寻找股票。不过,格雷厄姆每周的研究班课是沃伦最为期盼的事儿,甚于他所做的其他一切事情。随着学期末的临近,班里的其他同学都忙着找寻他们的未来。几乎所有年轻的经商者都将努力在大工业公司里面向上爬作为通向成功之路。在艾森豪威尔领导的战后及大萧条后期的美国,安全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而美国人都相信,从政府到大企业的这些公司机构在本质上都是乐善好施的。在机构的蜂房里面找到一间巢室,并学会如何适应,这是人们预期想做的通常之事。 沃伦脑子里有一个目标。他知道,如果格雷厄姆雇佣了他,他会超过他人。虽然沃伦在很多事情上都缺乏自信,但在股票这个专业领域,他心里总是很有底气。他向格雷厄姆毛遂自荐到格雷厄姆-纽曼公司工作。即使是梦想着格雷厄姆这位大人物工作的也需要胆识和勇气,不过,沃伦就是这么闯劲十足。毕竟,他格雷厄姆的明星学生,班里唯一一个得A+的人。为了抓住这个机会,他提出无薪工作。他前往格雷厄姆的公司,请求得到一份工作,心里的自信远远胜过他乘车去芝加哥、接受哈佛商学院面试的时候。 格雷厄姆以公司只雇用犹太人为由拒绝了他。 巴菲特发现,自己对老师格雷厄姆无法说任何可以被解读为不满的话,即便在10年之后也是如此。当然,是失望是难免的。格雷厄姆难道不能为他的得意门生破一次例吗?雇佣一个不花他一分钱的人?

将老师奉为圣明的沃伦不得不接受这样一个现实,即格雷厄姆不认为与他存在个人交情,格雷厄姆认定了这点,以至于他不会破例,即使是对在他授课学生中最优秀的一位。沃伦并不投合格雷厄姆的心意,至少暂时还没有。沃伦很灰心失望,一直到毕业,然后再一次让自己振作精神,踏上了归乡的列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