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危机下的中国企业战略突围:公司战争》
孙宏斌在顺驰实行全国化发展战略之前,首先决定打通顺驰的外部融资渠道,解决扩张所需的资金问题。为此,孙宏斌成功地与天津滨海市政及天津信托结成联盟,共同进军国内地产市场。现在顺驰中国旗下的项目,一半以上是顺驰和天津滨海市政的合资公司顺驰滨海所投资。而据天津信托投资部副经理卢金鹏介绍,即使现在顺驰“问题比较多”,天津信托与顺驰的合作项目也一直在继续。
![成功企业家的9大素质 第17节:第二节 企业家个人的成功≠企业成功(3)](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10310534555131.jpeg)
更为关键的是,孙宏斌在顺驰内部建立了一套严格的资金管理系统。他要求各个项目公司的负责人和财务主管每天晚上10点钟要核对当天账目,不管周六日,风雨无阻。他极其坚决地告诫各个项目公司的老总,在顺驰处于大力拓展的阶段,他不能容忍任何项目上空着闲钱。 第三是改革内部管理制度,孙宏斌希望快速组建一支带领顺驰从天津走向全国的员工队伍,将顺驰送上全国第一的宝座。 在这三个安排之中,顺驰内部的资金管理系统,成为顺驰能够在全国性扩展之初取得重大进展的关键。这个系统将顺驰的资金用到极致,并以滚动开发的方式扩大规模,通过快速运转的方式快速拿到销售回款,然后再去获得土地,进入下一轮循环。 在顺驰各家分公司进行具体操作时,孙宏斌在内部一再强调的就是一个字,“快”。对此,顺驰华东集团原总裁闵峰曾有一句精辟的概括:“一年走完十年路。” 顺驰中国总裁汪浩曾经具体阐释过顺驰的“快”:“买地时推迟首付款时间,拉长后续付款时间;买到地后尽快开工,尽快开盘,尽快回款,也就是说尽量缩短付地款到收房款之间的周期。” 这个“快”字诀在顺驰进军全国的初期,可谓无往不胜。顺驰2003年11月在南京获得土地之后,仅仅7个月就开始销售,创下了我国地产界的项目运作速度的奇迹。2004年,南京顺驰的销售额就达到了3?5亿元。 在其他城市,顺驰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尽管受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2004年顺驰的销售额依然超过了100亿元。但这种业绩是建立在不追求项目利润率的基础之上的,尽管2004年万科的销售额只有80亿,但利润却至少是顺驰的5倍。 孙宏斌在2004年年中的时候并没有考虑这些。那时,他口中不断强调的是规模,也就是说顺驰要继续扩张,把企业做大。到2005年底,顺驰如愿地在全国拥有了42个地产项目。 然而,就是2005年底顺驰的处境已经非常危险,当时,整个苏州项目公司的账上只有16元。孙宏斌对此束手无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