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正在降临的危机与金融风暴史:大崩溃》
但在胡佛的年代,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正一边写作一边炒股,1929年的股市崩溃让凯恩斯亏掉了老本,他那本划时代的巨著《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要到1936年才出版。财政赤字被看成是政府财政出现危机的征兆,人们不能够把政府财政和公司财务的性质很好的区分开来。如果一家公司在负债经营,那么它是非常危险的。但如果政府财政出现赤字,情况可能并非如此。因为如果公司的财务状况出现问题,它的债券就卖不出去,没有人会向它投资,一旦还不起债务就只能倒闭。而政府可以自己授权自己发行新债还旧债,实在没有钱还债还可以多印钞票和增加税收,真的逼急了还可以改变游戏规则宣布赖账——比如1997年的俄罗斯政府就选择暂停偿还外债。但是,在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人们并没有这种认识。 所以,当财政出现巨额赤字的时候,胡佛慌了手脚。于是,在1932年,胡佛政府决定填补财政赤字,方法就是增加税收和压缩政府开支。这跟美联储在1932年由于以前花钱太多而收缩银根一样,对国家经济纯属雪上加霜、落井下石。在经济最低谷的时候,美国政府居然开始大规模的加税,而且增加幅度之大在美国历史上空前绝后! 财政与货币政策同时收紧,这个时候的美国经济根本无法承受这样的打击,股市暴跌、银行破产、企业破产、大规模失业、农产品价格暴跌……所有这些被胡佛用行政手段掩盖了两年多的问题全都变本加厉的爆发了。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9000多家银行破产。失业率超过了25%,也就是每四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人失业,在1932年,国民生产总值只有1929年的一半。 胡佛的干预主义政策彻底破产了。1930年初,一群传道士来到白宫向胡佛询问关于经济衰退的问题时,胡佛告诉他们:“你们来晚了60天,大萧条已经结束了。”实际上,它才刚刚开始,正是胡佛本人把大萧条变得比以前都要严重和漫长。在1928年竞选的时候,胡佛获得了41个州的支持,而他的竞争中只获得了7个。但到了1932年的时候,情况倒了过来,只有7个州支持胡佛,而他的竞争对手,纽约州长富兰克林·罗斯福则获得了41个州的支持。 1933年3月4,罗斯福宣誓就任美国总统。这个时候整个国家都陷入了绝望,人民迫切希望出现一位强有力的人物来改变这一切,而罗斯福正是这样的人物。罗斯福上台后对国会宣布:“如果你们不支持我,我就抛开你们直接向人民获得授权。”在美国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位总统敢这样对国会讲话,但国会并没有和总统对抗,而是选择了全力支持,给予了他独裁者的权力。
![第46节:第五章:谁是大崩溃的罪魁祸首?(8)](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10310964327897.jpeg)
也就在同一年,绝望中的德国人把政权托付给了希特勒,他向国会要求的权力更大,也用同样的口吻告诫国会,如果国会“拒绝这种友好的合作”,那么新政权将丢开国会自行其是。从这一点上看,罗斯福和希特勒似乎区别不大,但他们分别为自己的国家选择了不同的道路,一个因此而成为世界历史的伟人,另一个则将永远被钉在文明的耻辱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