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正在降临的危机与金融风暴史:大崩溃》
“在以往的萧条中,政府采取的产业政策是对劳工市场立刻进行清算。我对这些字眼和政策都很反感,因为劳工不是商品,它代表了人类的家庭……此外,从经济学的观点看,由于(工资降低)突然间购买力减少了,这些行动只会加剧萧条。” 胡佛告诉了各位实业家他的想法:现在工资水平不应该下调,各个工业企业不应该因为暂时的经济萧条而减少生产,原定的投资计划应该继续进行,这样就可以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即使企业的生产活动减少,需要的劳动力数量下降,企业也不应该解雇工人,而是减少每一个工人的劳动时间,从而避免失业。如果企业家们听从他的劝告,“巨大的灾难以及经济和社会的困难将被避免”。 与会的企业家们都是聪明人,绝对不会误认为总统所说的只是“劝告”。他们一致同意总统的看法,纷纷表示绝不会降低工人的工资,并且还建议全国的所有企业家都这样做。电话行业、钢铁行业、汽车行业的代表都保证他们会继续投资新的项目,扩大产业规模, 这个会议的内容很快向民众公布,以恢复公众对未来的信心。此后,胡佛又召开了很多次类似的会议,并成立了一个临时的咨询委员会和执行委员会来负责政府和企业家们之间的团结协作,共同战胜经济危机。 工资水平被稳住了,失业率也没有上升,各种扩张性的投资在有条不紊的进行。胡佛总统对此十分得意,在12月3日一年一度的国情咨文中,他再次满怀信心的说道: “我们已经建立了与商业的系统合作……这样工资以及由此带来的获利能力将不会减少,同时我们应该通过特殊的努力扩张建设。 ……(通过以上的努力),极度的个人痛苦和失业已经被避免了。”

干预主义为什么失败? 商界和劳动人民都对总统的努力表示满意,胡佛则对自己更加满意,他显然已经把自己看成是一个推动划时代变革的伟大人物了。在这种大好形势下,胡佛将他的干预主义思想运用到了更加广泛的领域。包括扩张信贷、兴建大型公共工程、抑制农产品价格下跌、提高关税等。 扩张信贷是胡佛和美联储联合推动的,前面的章节已经讲过了。提高关税是一场彻头彻尾的灾难。它的初衷是减少进口,优先保证美国企业的产品在国内销售。但在任何时候擅自提高关税都会引来其它国家的报复,欧洲国家也纷纷提高美国产品的关税,最后的结果就是国际贸易遭受承重打击,所有的国家一起吃亏。这种情况加剧了各国的经济衰退,加速国际金融体系的崩溃。 抑制农产品价格下跌是为了保护农民的利益,这跟高工资政策是为了保护工人的利益一样。这个政策的出发点是好的,也符合胡佛一贯的经济思维:农民和工人的收入水平都不要下降,这样整个社会的购买力就不会下降,经济也就可以很快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