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系列专题:《正在降临的危机与金融风暴史:大崩溃》
对于德国的悲惨境地,一战中的战胜国们反应并不一致。老对头法国自然是盼着这个强邻兼宿敌越倒霉越好,在赔款问题上咬紧牙关毫不让步。但英国和美国绝不希望看到法国在欧洲大陆一家独大,在英美的积极协调下,德国的债务一部分被减免,一部被延期偿还。这样,从1924年到1929年,德国经济经历了一个相对平稳的增长时期。当然,其间法国还会时不时给它念念紧箍咒,比如1927年的衰退就是法国追债引起的。但总的来说,还没有出什么大事,直到1929年秋天美国股市崩盘,并将美国带入经济萧条。 股市崩盘和经济萧条让美国的很多银行损失惨重,它们迫切需要大量的资金来保证自己不被破产清算。这样,许多在欧洲的投资和债权被收回。 尽管战争已经结束了十年,德国政府还是根本无法偿还战争赔款和战争债务。1930年底,尽管扣除了一部分,但提供给德国债务人的短期贷款——也就是偿还期限在一年以内的贷款还是达到了约150亿马克。这些贷款大部分来自美国的金融机构,它们已经在股市崩溃中很受伤了,再也无法延长这些贷款的期限了,这也就突然产生了庞大的额外的资金需要量。来自纽约和伦敦的撤消贷款通知越来越频繁地到达德国。 然而这并不只是德国的命运,为了确保自身的利益不被损害,各地的银行也都在抽回其在国外的贷款。各大银行之间互相借钱是常有的事情,A银行贷款给B银行,B银行又转手贷给C银行,C银行再把它贷给D银行。A银行向B银行讨债就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所有银行都在到处催讨贷款,又被别的银行要求还钱,终于,那些资金链条最薄弱的银行开始扛不住了。 1930年底,巴黎的乌斯特里银行宣布破产。很多借钱给乌斯特里银行的巴黎的银行发现自己的贷款打了水漂,连忙撤回在伦敦银行的存款来填补这个黑洞。然后,伦敦的银行一看自己的钱被法国人取走了,就向柏林的银行发出了通知:对不起,没钱贷款给你们了。 德国的银行体系在1931年特别脆弱,有两个原因: 第一,由于德国资金严重缺乏,德国的银行大都是从外国借钱来放贷的。它们从国外银行借入短期贷款,然后作为长期贷款贷给工业或农业企业。他们的负债率太高,一旦无法借到新的短期贷款,或者外国银行抽回贷款,就会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第二,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大银行却迫于大股东的压力,大举买回了它们自己的股票,从而维护股价平稳,减少大股东们的损失。1931年夏天,达姆施塔特国民银行已经拥有了47%的股本。 这是一种非常愚蠢的行为,回购股票让大股东赚了钱,却严重危害了银行的资金安全。因为,银行购回自己的股票必然会用掉一部分流动资金。流动资金外流会对银行——特别是在经济衰退的时期——造成沉重的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