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节:第一章 大崩溃:“货币战争”的真相(9)](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10311599878142.jpeg)
系列专题:《正在降临的危机与金融风暴史:大崩溃》
而最重要的是――它拥有最优秀的金融企业,这些企业用全世界最高的平均工资水平,将全世界最聪明的人才纳入麾下――以至于比尔·盖茨也抱怨说:微软最可怕的竞争对手不是IBM、雅虎、google这些同行业的公司,而是高盛和摩根士丹利这样的金融公司,前者只是和微软抢市场,而后者则是在和微软抢人才。 所有这些因素加起来,美国金融系统就成了一个“大号的巴菲特”,在全球市场上买入那些被低估的优秀资产,卖出被高估的资产。巴菲特通过低买高卖在中国石油上把5亿美元变成了40亿美元,资产翻了8倍,这种操作只需要再做两次――如果不考虑政治和法律方面的限制,他就可以成为中国石油的控股股东。如果他又在高位的时候把它们全部卖出去,就可以造成市场的暴跌,毁掉我们辛苦创造的大量财富。实际上,正如我们即将在后面看到的,在1990年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和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中,美国金融系统――这个“大号巴菲特”确实就是这么做的。 这一切,和“阴谋论”毫无关系,并没有一个人或者一个阴谋集团在背后操纵,这些金融资本家们并没有什么高尚的爱国情操,以帮助政府击败对手为己任――他们只是在追逐最大的利润。美国南北战争的时候,在北方控制下的华尔街的黄金交易商们发现,如果北方政府战败,那么黄金的价格就会上升――因为政府的失败会让民众不信任政府发行的纸币,抢购黄金。反之民众则会放心的使用纸币而没有必要保存黄金,这样黄金价格就是下跌。于是,这些华尔街巨头们几乎无一例外的把赌注押在北方战败上。这让林肯领导的北方政府极其愤怒,把他们称为“李将军(南方军队统帅)在华尔街的左路军”,最后交易所也不得不关闭了黄金交易所。而亚洲金融风暴的导演美国人索罗斯在1992年攻击美国最忠实的盟友――英国的时候显得是那样冷酷无情。但在1997年美国最大战略对手――俄罗斯面临经济危机的时候,索罗斯却一再伸出援手,最后把自己也套了进去。 金融战争本身是没有国界的,金融资本只是在追逐利润。至于国家的兴衰,不过是一个无关紧要的副产品。但是金融战争的结果是有国界的,因为,最后获胜的那些金融资本,都必然属于那些拥有高效金融市场的国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完全避免一时的股市崩盘和经济崩溃。如果要论股市崩盘和经济崩溃的次数,美国可能要算全球第一。但这不是问题的关键。问题的关键在于:繁荣的时候,强者和弱者可以分享收益,和平共处。只有在崩溃的时候,市场优胜劣汰的法则才会真正发挥作用,弱者将会被淘汰,而强者将会生存下来,并变得比以前更加强大――这,才是大崩溃的真实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