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道德与艺术的关系 中庸、艺术、道德



     @意林杂志微博曰:“行于世,当识人,然识人不必探尽,探尽则多怨;当知人,然知人不必言尽,言尽则无友;当责人,然责人不必苛尽,苛尽则众远;当敬人,然敬人不必卑尽,卑尽则少骨;当让人,然让人不必退尽,退尽则路寡。有眼界,能看远;有肚量,能容忍;有锋芒,能内敛;有涵养,能自持。”

  读后不得不为国人的平衡艺术叹为观止,仰望中华文化和行为的深奥,随写微博感叹道:好“中庸”啊!其实,中庸的“度”很难把握,于是要求“艺术”,因而“艺术”成了中华文化的基石之一。不过要警惕,在我们依赖艺术、希望拥有艺术之时,一定要清醒,艺术向前一小步是计谋,再向前一小步则成诡计。而要控制诡计,则求道德,于是中华文化第二基石诞生。因艺术、道德二者均模糊,遂造成中国社会深不可测。

 简析道德与艺术的关系 中庸、艺术、道德
  回头进一步反思这段即时的感叹,觉得其逻辑很有意思,不仅将中华文化三个最重要的要素有机地联系到一起,而且可对社会现象和行为做出合理的解释。

  中华民族一直被视为最有道德修养的民族,中华文化也一直以道德著称于世,其实中国也试图以道德立国、治国。君不见,我们每个时代都会树立相应的道德楷模,以通过模范感应、百姓效仿,实现社会秩序。有人研究指出,由于道德的核心地位,从而在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道德文化变成了一门道德艺术,具体如“善恶之别”、“礼仁之争”、“义利之辩”、“家国之论”等,但贯穿于其中的主线则是中庸。

  《论语 · 雍也》有云:“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中庸被看成一种至上的道德。“中,正也”,“庸,用也”(《说文》中庸字解)。《中庸》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庸成了中国人为人处事的方法与态度,其根本要义是持中,体现在道德上,要琢磨性善与性恶的平衡、内在与外在的平衡、个人与国家的平衡等等。

  到底是先有天人合一的世界观和中庸平衡的行为特色还是先有道德标准可能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但平衡的难度对艺术的需求、而艺术度的把握对道德的呼唤似乎更有逻辑。无论如何,三者互为需求是不言而喻的,三者的模糊性使其有效性依赖于长期的揣摩、感悟、适应,其稳定性不是建立在显性的规则上而是依赖于慢慢演化出的隐形潜规则,因而孕育了中国社会的神秘、深不可测、甚至常常低效的独特景观,社会治理自然也更依赖于人情、关系、权利、金钱而不是法律、制度和规则。

  西方文化的三大基石是科学、法律和宗教,从其清晰规范我们不难理解其社会的简单和效率。当我们在享受中华文化的艺术、道德、中庸的神秘美妙之时,不妨借鉴一下西方文化的法制和规则,使中国社会更透明、使我们的生活更简单、使我们的事业发展更容易、使国家的运转更高效且成本更低。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2544.html

更多阅读

怀孕初期症状-怀孕与月经的关系 怀孕初期症状像来月经

怀孕初期症状-怀孕与月经的关系 怀孕了还会来月经吗?行经是一个连续过程,激素不断发生变化,最终导致子宫内膜的增厚、排卵,假如怀孕没有发生,内膜还会脱落。在经期,每天都会有重要事件在卵巢和子宫内膜里发生。

从圣经看人类与动物关系的三个阶段 哺乳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人类与动物都生活在这个地球上,人类与动物的关系实在是剪不断理还乱。我们在珍惜动物的同时又宰杀动物吃肉;我们在谴责别人虐待动物的同时,自己嘴里却冒着牛羊的脂油;我们不但被别人指责为假惺惺,连我们自己也感觉矛盾困惑。人与动物究竟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区别和联系 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关系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世界观(亦称“宇宙观”),通常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即对自然界、社会和人的思维)的根本看法。世界观不同,表现为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时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不同。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的改变是一种根本的改变。

声明:《简析道德与艺术的关系 中庸、艺术、道德》为网友上进心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