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建议家长,儿童节除了送孩子礼物,也启发孩子为他人做一点事情,如帮助家长做一点家务,或者和孩子一起参加一项公益活动,把“爱心的培养”作为送给孩子的最好节日礼物。
作者:柯云路
六一快到了,许多家长开始筹划着给孩子过节。以现在城市家庭的生活水平,又是独生子女,通常人们会想到带孩子一起吃顿饭,买一身新衣服,去游乐场或郊区旅游地玩一玩。当然,作为学习成绩的奖励,也要给孩子买一些玩具。 一位家长却说他最近很郁闷。 他的孩子期中考试成绩不错,按照他事先对孩子的许诺,他提前很多天就跑到商场里买了一大堆礼物,包括一架2000元的飞机模型。孰料兴冲冲抱回家里,孩子只淡淡瞄了一眼,就放到一边,说同学新近拿到班里一款更新式的游戏机,而飞机模型对于他这个年纪已经有些过时了。 家长不免有些伤心,觉得孩子一点都不知道体谅大人。他和妻子都是工薪族,平日省吃俭用,生活并不富裕,连新衣服都很少添置。唯有对孩子的花费从来不含糊,甚至称得上不惜工本。但孩子并不知足和感恩,今天要这个,明天要那个,若不能及时满足,轻则发脾气,重则以不写作业、不好好考试来要挟。 孩子的任性和自私让夫妻俩伤透了脑筋。 我问这位家长,孩子的学习成绩怎样? 家长立刻笑了,说孩子很聪明,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他们和孩子有个协定,每次考试只要进入前十名,就会得到奖励;如果进入前三名,还可以在假期出去旅游。 我说,那就难怪了,孩子之所以不体谅家长,是你们自己的错误行为造成的。 家长一脸委屈,说我们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放在孩子身上了,家里的一切都是围着孩子转,只要他学习好,我们再苦再累也没有怨言。 我说,学习好就一定代表孩子有好的前途吗? 公交车上,地铁里,经常看到这样的场面,家长在拥挤的车厢里让孩子坐在椅子上,自己则提着包很疲惫地站在一边。孩子在座位上坐得心安理得,家长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千万别小看这个小小的现象,这已经反映出这个家庭在教育方面的缺失,起码说明这个孩子不懂得体谅和尊敬父母。 现在的许多家长只知道抓孩子的学习,成绩好了就一切皆好,平日里一味溺爱,孰不知这是一种误区,是对孩子品德教育的忽略。一个连父母都不知道体谅的孩子,让他长大了去体谅和理解他人是不可能的。 我看过一篇报道,一位记者到学校采访,一个腿有残疾的同学滑倒在水中,引来一群孩子的围观哄笑。记者很痛心,写文章呼吁加强孩子的德育教育。 有些家长可能会说,现在社会多复杂呀,如果从小教育孩子要善良、要助人为乐,以后到了社会上万一被骗了怎么办呢? 我以为,正确的教育应当是这样的:第一,注重对孩子的品德教育;第二,品德教育要和孩子社会适应能力的培育结合在一起,就是不仅要教育孩子关心他人,还要教育孩子如何关心他人。关心他人不仅是愿望,还要有能力。这种能力就包括对好人坏人的识别,对应该关心与不应该关心的事物的识别。 这样两方面要结合起来同时进行。 一方面,不进行正确的品德教育,即使有再好的学习成绩,孩子也是没有前途的。如果一个人品德不好,他在社会上能得到广泛的理解和支持吗?一个成年人在马路上走,看到一个小孩摔在水沟里,不上前拉一把就扭身走了,后边的人会知道这个人是不好相处的。就像前几年报道过的,一个学生到公园里向黑熊泼硫酸,如果这样做的是成年人,谁敢和他交往呢?没有爱心、没有品德的人在这个世界是没有人缘的,是没有通行证的。人类社会有一套基本的道德准则,这个准则就是每个人都要遵守的红绿灯。不懂这个是要违反“交通规则”的,也是寸步难行的。 另一方面,高尚的品德要和社会适应能力结合在一起。比如,孩子上下学遇到行骗的陌生人,知道如何保护自己。要把社会适应能力的教育和道德教育结合在一起,告诉孩子什么是好人好事,什么是坏人坏事;对坏人应该怎么识别,怎么应付;对好人应该怎么关心,怎么帮助。这样才能使孩子在未来得到真正的成功。 我建议那位家长,儿童节除了送孩子礼物处,也启发孩子为他人做一点事情,如帮助家长做一点家务,或者和孩子一起参加一项公益活动,把“爱心的培养”作为送给孩子的最好节日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