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一个9岁的女孩背对着10米跳台,在一天前结束的比赛中,她的分数排名在全省第二,对今天的比赛她自信满满。哨声吹响,起跳后的一瞬间,她看到水中还有一个孩子,就这样跳下去将会重重地砸伤对方,董明下意识地往旁边挪了一点,没按照规范双手先入水,而是头先入水。跌入水中的她摔断了颈椎,溺水让她几乎昏迷。朦胧中的求生本能战胜了一切,她的手伸出了水面。她得救了,却由此开始了另一种人生。
◎汪琳
2008年,拿到董明自己印制的名片,你会被这个年仅22岁的女孩丰富的人生经历所打动。她是2008年残奥会形象大使、奥运会圣火传递火炬手、地震心理辅导第一位残疾人志愿者、第7届残疾人运动会轮椅橄榄球运动员。她的英文名字是OlympicAngle(奥运天使),彩色的名片中央,董明坐在轮椅上双手紧握着火炬,一脸灿烂的笑容。而13年前,医生宣布她“高位截瘫”,只能一辈子躺在床上。 “地震”与奇迹 13年后,再谈起当年的灭顶之灾,董明平静地说:“绝对不会让我有什么痛苦跟难过。”6岁那年体校选拔运动员,还在读一年级的董明被选入湖北省体工三大队。经过3年的艰苦训练,9岁的董明在身体条件和训练成绩上都达到了不错的水平,教练于是决定让她参加当年的省级跳水比赛。因为教练一时的疏忽和水池下的混乱,董明受伤了。紧急送去医院之后,诊断发现董明在颈椎摔断之外,伴随着高烧42摄氏度、心脏衰竭、肾衰竭、肺炎、呼吸道感染等一系列并发症,血压低到量不出来。医生认为无法救治,三次下达了病危通知书。 这次事故无异于一场家庭大地震。母亲全天候在家里照顾她,父亲白天上班晚上照顾女儿,一家人的生活非常艰难。她的教练被降级和扣工资,湖北省体工三大队支付了她在武汉住院的治疗费用,每月给她几百元的生活费。为了治病,除了董明必须的电视机和空调,家里的东西能卖的都卖了。最难的时候,他们家到菜市场买别人不要的烂菜叶回来煮煮过生活。“那个时候我说话都很有障碍,我不是用肺而是用腹部呼吸,要把耳朵贴到我的嘴边才能听到。我是个整天躺在床上的人,我真的想象不出来,能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完成梦想。”母亲经常鼓励她相信医学的进步,相信自己会回到赛场,还能做很多跟体育相关的事情。看到父母的操劳和坚持,董明也恢复了理性,“我不愿意放弃自己的梦想,就像妈妈说的那样,不要随便就认输,只要活着就会有希望”。3个月以后,医生发现董明奇迹般地度过了病危,惊讶之余再一次判定她活不过半年或者一年。 作为2008年残奥会的形象大使,为了方便残奥会期间的工作,董明全家自费在“水立方”对面租了一个房间住下。金秋午后的阳光洒进屋内,董明穿着一身白色配橘红色的运动服,坐在轮椅里神态自若地交流。经历了这么多的波折,她从不怨恨、埋怨谁。有人问她恨不恨教练,她说:“说实话不恨,不是我多伟大或者多宽容,是我觉得恨没有意义,我不愿意用恨的方式过完人生。” 经过在武汉大半年的治疗之后,董明到北京的北医三院做了一次手术,成功取出颈椎的碎骨。本应该接受术后康复治疗的她,因为经济困难再度回到了武汉,完全依靠家人照料。像正常人那样生活,在董明身上是一种奢侈。对别人来说,感冒不一定非要去医院,董明对感冒却会有很大反应。“那个时候免疫力特别低,每个月都会生病,一个小感冒少说也要病上一个月,刚好了两三天,又病了。”她甚至不能正常出汗和调节自己的体温,夏天从外面回到室内,身体的温度可能高达40摄氏度,只有靠吹三四个小时的空调才能缓过来;冬天被寒风吹过后,身体就跟冰块一样,空调、被子、电热毯全都没用,“冬天的时候爸爸抱着上身,妈妈抱着我的腿,就靠他们的温度”。 而在最艰难的前6年里,不断鼓舞董明的是电视里的体育节目。“只要是体育节目我都会看,让我感觉身临其境,应该说这是支撑我的信念吧。”她的眼眶有些湿润。2001年7月13日晚上,董明房间里摆了一个小桌子,几个亲戚也来了,一家人亲亲热热地一起吃饭,看电视直播的北京“申奥”。当萨马兰奇宣布北京“申奥”成功时,镜头里的很多人都跳跃、欢呼起来。“真的很兴奋,我的父母都欢呼起来,连平时喜怒哀乐不形于色的舅舅也不例外。我还像平时一样,依然平躺在床上。”董明的右手竟然做出了一个向上的手势,妈妈一回头看到了,当时就哭了起来。“人到一定的程度是会忘我的,妈妈常说中国‘申奥’成功,我是最大的受益者。”那天董明悄悄在心里许了一个愿望,希望2008年去北京看奥运会。 右臂这个小小的动作是一个很大的突破。在母亲的帮助下,她开始自我锻炼:躺在床上,向上举起右臂,就这一个动作,每天两小时练了半年。董明也终于可以坐在轮椅上,结束了只能躺在床上、面对天花板的日子。2001年,在她的要求下,家里给她买了一台电脑,她侧躺在床上,用左手撑在太阳穴的位置,用右手小指头弯曲的关节打字、使用鼠标。在网上给一些论坛和网站写稿,一篇稿子5毛钱,一个月的稿费300块钱。她每天早晨5点起床开始写稿,一直写到深夜12点。“挣钱只是小事,但最关键的是,我可以通过敲键盘锻炼自己的手臂。”长期的写稿,让董明小指头的关节处磨出了一块茧,左侧太阳穴位置的皮肤颜色也发暗。靠着水滴石穿的毅力,3年下来她的稿费攒了1万块钱。 为了更好地恢复身体功能,2005年一家三口揣着1万块钱,到北京博爱医院进行康复治疗。由于无法承担一年高达20多万元的住院治疗费,他们在医院附近租了间地下室。董明想要恢复身体功能的愿望是如此强烈,每天早晨5点就到医院的小花园划轮椅。最初,她只能以很慢的速度两个小时划完5圈,随着每天大强度的训练,她能在两个小时之内划完15圈。“我的手指不能伸直,虽然可以用手侧划轮椅,但这双手是没有知觉的,使劲的时候会有比疼痛更难受的感觉。”尽管如此,她进步的速度超乎医生的预料,也超过了很多住院治疗的病友。 结缘轮椅橄榄球重回赛场 有一天,医生找到正在练习划轮椅的董明,邀请她加入轮椅橄榄球队。轮椅橄榄球是专门为重伤病人设计的运动,经过手臂的力量测试,董明作为防守队员,加入了由4人组成的橄榄球队。第一次摸橄榄球是在蒲黄榆路北京联合大学的训练基地,看到球场董明激动万分。“我当时看到的球场不是球场,是我这么多年向往的赛场。我越来越相信一个人要实现梦想,就是在坚持之后。”轮椅橄榄球的训练重点主要是手臂力量、轮椅技巧和球感意识三部分,有过运动员生涯的董明球感意识非常好。 结束治疗回到武汉之后,董明自己买了橄榄球坚持训练。2007年4月4日,董明21岁生日的清晨,收到一份意外的生日礼物。湖北省轮椅橄榄球队的教练打来电话,邀请她加入队伍。从这一天开始,董明每天去武汉三角路的训练馆,从9点到14点。去年5月,作为湖北省橄榄球队队员之一,她参加了在云南昆明举办的第7届残疾人运动会。全国共有8支轮椅橄榄球队参赛,一共90名运动员,包括董明在内的女运动员仅4名。8支队伍一共要打7场比赛,一场球32分钟,连续打7天。第一场比赛是湖北队对山东队,董明是6号,“这么多年没有打比赛,再一次回到真正的赛场,感觉非常惊喜。我原来以为到了现场会紧张,结果哨声一响就进入了状态,几分钟之内帮助队友进了3个球,受到教练的夸奖”。 由于到达昆明的时间较晚,队友们陆陆续续出现了高原反应。打到最后一场球中场的时候,意志力很强的董明也有了头晕、用不上力的感觉。“湖北队当时有一个外号叫花木兰队,因为男运动员有严重的高原反应,主要靠一位40多岁的阿姨和我。前两轮比赛中,我努力调节呼吸和心跳撑了下来,如果换上替补队员,可能会输掉所有的比赛。”哨声一结束,她就晕倒在轮椅上,现场的观众都被她的精神所打动。虽然后来湖北队只赢了天津队,排在第7名,但董明是打满7场比赛的两名女运动员之一。两名女运动员也因此获得“全国道德风尚奖”,“领奖的时候我很兴奋,教练笑着说没有奖金啊,我说我要的就是这个奖”。 从只能躺在床上,到坐上轮椅,再到以轮椅橄榄球运动员的身份重回赛场,这个圆梦的过程让董明对生活的激情迸发出来。第7届残疾人运动会结束后,她报名参加了武汉电视台为“第6届城市运动会”进行的微笑形象大使评选。评委问她,你觉得自己笑得最开心的是哪一刻,她回答说就是这一刻。这个说话声音温温柔柔的女孩,在她并不强壮的身躯里,蕴藏着巨大的能量。2005年在北京的康复治疗期间,董明就开始做公益活动,她去聋哑学校教小朋友们说话,用两个月的时间,教他们发出一个音、说出一个词。2006年她考上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武汉分校,学习心理学,还积极投身志愿活动。她加入了中国环保志愿队,倡导大家讲卫生,不要随便乱扔垃圾。在去学校和训练场的路上,常常有一个划着轮椅捡垃圾的身影,质疑的声音总会被她自信的回答征服:“一个健康的人拥有的也只是一双手,能做的事情非常有限;作为一个残疾人,我积极地享受生活、参与公益事业,为别人付出,会感染更多的人一同加入。” 让评委泪流满面的火炬手 “我的奥运人生就像火炬传递,经过层层考验、种种挫折,依然坚持着心中的信念。我的奥运人生一度熄灭了,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让我创造了奇迹,点燃了我的激情,我有义务将我的奥运梦想传递给更多的人,激励大家更好地面对生活。”直到今天,当天陈述的每一个字,董明都依然铭记于心。2007年8月,她在电视上看到申请成为奥运火炬手的消息,就在网上报名,一个星期之后参加面试。面试内容是一个5分钟的自我陈述,董明并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但她觉得最真实的话语、最真诚的心可以感动任何人。的确,这段陈述让在场评委们泪流满面,他们当即给出肯定答复,表示会强烈地、一致地推荐董明成为火炬手。 随后是专家打分、网友投票、奥组委审核、政治审核和地方审核,“这个过程太艰难了,备受煎熬,我会想自己的奥运梦想,想我的父母不可能再陪我经历又一个13年”。7个月的等待和期盼之后,董明今年3月22日收到了当选奥运火炬手的确认函。 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地震后,董明通过街道捐献了500元,这笔钱是他们一家人每月生活费的1/4。从新闻中得知四川血库告急后,她又跑去武汉广场的献血车献血。从第3天开始,她就跟电大的同学一起,抱着募捐箱在“武广”门口募捐。在得知5月24日武汉同济医院会接收一批四川伤员之后,董明一结束橄榄球训练,就划着轮椅去医院迎接伤员。她跟医护人员一起从上午10点在门口等到中午12点,当第一辆救护车开进医院,他们一起高喊“四川挺住!中国加油!”“我有过很无助的时候,我希望通过自己很小的力量,让别人感受到有人在守护和陪伴。我不希望他们像我当时那么害怕、彷徨和无助。” 分配到同济医院的伤员共有40多人。从这天开始,董明每天上午完成训练,下午两点半会准时赶到同济医院,待到20点以后回家。她的第一个心理辅导对象是北川苏保小学的学生,一个名叫王林的9岁男孩,左腿小腿在地震中严重压伤。孩子们的病床仅一墙之隔,但是地震的惊恐让他们都不愿说话。很多心理学专家都觉得董明能让孩子们开口说话,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不要去想孩子的心理很复杂,或者在地震中受到什么伤害。他们很简单、很直率、很纯洁、很坦白,用一颗简单的心去感染他们。” 她给王林带去的礼物,是十几本寓言故事和一面为跑火炬准备的五星红旗。这个大眼睛的小男孩因为腿部受伤,每天躺在床上,不敢下床走路,也不跟任何人说话。董明过去跟他打招呼,伸手碰了碰他的小手,小男孩轻轻地抚摸她手上划轮椅留下的伤痕,还很乖地爬着到床边找到纸和笔,写下了自己的名字、班级和学校。这就是最初的交流。第二天从早晨开始下倾盆大雨,董明不想让孩子们有被忽视的感觉,在父亲的陪同下冒雨去了医院。“让王林帮我把书分给其他的小朋友,其实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这样他不仅开口说话了,所有的孩子都开口了。就是要让他们感受到友情和这种团结的精神。”吃过晚饭之后,王林偷偷塞给董明一封信,说回家才允许看。小男孩用蓝色墨水写着:“谢谢董明姐姐,希望姐姐的病快点好,等我好了以后到你们家去看你。”落款日期是5月29日。 还有一个外号“什邡小子”的男孩,14岁,脑部严重受伤,多次想拔氧气自杀,医生不得不把他的手捆住,后来才知道他名叫江留。之前,董明跟他聊天都没有什么反应,后来,他虽然常常抓着董明的手,但还是不说话。在火炬手5月30日集训之前,董明跟小伙伴们一一请假。“姐姐后天要跑火炬了,今天要集合,明天不能过来。跟你请个假,我要走了。”江留一把抓住董明的手,看着她,过了一会说:“姐姐,加油!” 31日上午,董明终于要完成火炬接力这一刻了。为了迎接这一天,她在家里训练了半年,因为双手本身没有知觉,只能强迫性地要求自己抱住火炬。由于中暑、发烧和连续几天的劳累,董明的身体处于超负荷运转。当前一个火炬手把火炬递给她时,她都抱不住了。奥组委的工作人员准备把火炬插在轮椅的架子上,但董明强烈地要求再试一次,这一次她举起来了。“我希望把这种坚强和毅力传递给大家。现在很多孩子在电视前等着看我,我不会失误。” 100米的距离,对大多数火炬手来说很短,董明眼睛亮着,脑袋却是懵的,眼前晃的都是孩子们的影子。跑完火炬,她没有回宾馆参加宴会,直接去了医院,她要第一时间把火炬送去给孩子们,让每个人都亲手摸一摸。 跑完火炬之后,董明就把送火炬去四川列入了日程。“百年奥运来到中国是很难得的,我想让灾区的人们也能感受到奥运火炬和奥运精神的激励。”6月9日,董明跟爸爸、妈妈一起,坐上火车去四川,成为自费去灾区做心理辅导的第一位残疾人。在四川省团委有组织的支持下,董明每天上午去重灾区,下午去华西医院。一个月的时间,她带着火炬,足迹踏遍了什邡、德阳、绵竹、绵阳、都江堰和北川。 “有人问我,去四川是为了什么?有钱吗?我说,我得到的东西超越了金钱。”无论是去四川做心理辅导志愿者,还是作为本届残奥会的形象大使,董明都是自费的。她的故事鼓励和帮助了很多人,而她的生活却依然处于飘摇之中。她的日常生活完全离不开父母的照顾,一家人每月2000元的生活费可以活下去,但进一步的康复治疗并不现实。如果不能通过康复治疗更多地实现生活自理,随着双亲的衰老,董明的明天将是一个无法想象的未知数。“我的父母很省钱,并不是因为他们多么爱钱,而是担心我。妈妈说现在花的每一分钱,花的都是我的命。”(本文图片由家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