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的IT业中,苹果公司的发家史就象它的产品一样,与众不同,耐人寻味!
公司也伴随其或令人炫目的成功产品,或过于超前、昂贵的失败产品而几起几落。更上演过创始人被逼宫出走,十年后重新执掌救苹果于危难之中的传奇故事,等等这些让苹果成为IT业的另类。
故事的开始或许有点老套,1975年,两个充满激情、勇敢、有点叛逆的年轻人,在车库里用盗打长途电话的精神头倒腾出一个名为APPLE I的机器,从此打造出苹果公司第一个产品,看到了一个巨头IBM没有看到的市场,也开创了个人计算机(PC)的历史,这两个年轻人分别名为乔布斯和沃兹。
两个年轻人不知道是因为年轻还是贪心,在商业战略上犯了错,至少在许多年以后的业内人士是这样认为的。操作系统、硬件架构不开放,给了IBM可趁之机,制订了个人电脑的行业标准,打造了庞大的PC产业链。大量的软件、硬件公司粉墨登场,你方唱罢我登场。佼佼者有:IBM、英特尔、AMD、Cyrix、NVIDIA、ATI、SIS、VIA、希捷、西部数据、迈拓、三星、现代、微软、Adobe、莲花(Lotus)、Macromedia、Corel、惠普、康柏、戴尔、东芝、联想、华硕、广达、鸿海等等,不一而足。有些公司已不复存在,或被收购。但不影响它们曾经闪亮的光芒,80-90年代是个战国时代,也是多彩的时代。它们在这个产业链专注自己最强的一块,分工合作,共同创造个人电脑的繁华盛世。看看它们的代表都有什么看家本领?赚钱之术?
英特尔:玩命地提升CPU的运行频率,玩命地缩小晶体管的体积。一会支持这个兼容机厂商,一会打击另外一个兼容机厂商。目的就是它永远是CPU的老大,你不能长时间成为兼容机的老大,一句话,就是要你听话,不要长得太大。
微软:玩命地升级操作系统、OFFICE软件,一年一个版本,让你2007年不用OFFICE 2008都不好意思和别人打招呼。玩命地增加软件功能、扩大体积,用不用得上不是它要考虑的。看见别人挣点钱也要插一扛,就有了SQL Server、MSN、CRM软件、Xbox、鼠键产品等。当然最主要的坚持原则是与英特尔狼狈为奸,不断的升级升级,把你的钱耗光。
戴尔:玩命地打造最高效的供应链,库存最好为零。当然,因为库存都在供应商的仓库里。把占销售额的6%的研发经费用在如何最短时间把机箱的螺丝拧上。还有就是把电脑直接从工厂送到您的手里,没有中间商,一切我们来做。
在这个繁华盛世后面,有一个厂商在自己开创的蛋糕中没有享用太久,便每况愈下、奄奄一息,从90年代中期到现在市场份额徘徊在3%以下,这个厂商就是发明个人电脑的苹果。
蔡明姐姐一定会问:为什么呢?
因为苹果操作系统、硬件架构不开放,相反IBM伙同微软、英特尔制订了软硬件的标准,再拉上众多的软硬件厂商分工协作,大大降低成本,共同做大市场。苹果开创的大好江山拱手让人。业内也有了一流企业订标准、二流企业搞技术、三流企业做搬运的说法。
但在欣欣向荣的IT产业背面,人们也发现物种的单一性的弊端,操作系统只能选windows,CPU就是赛扬、奔腾、酷睿,当然幸好还有AMD,显卡就是两家。戴尔和联想除了字母不一样没有什么区别。江湖由微软和英特尔把持,新的科技公司要混出点名堂要拜拜码头,否则给你双规,消费者没有什么选择权。软硬件不断的升级,不管你是否需要?需要什么?
而在IT业的物种多样性做出杰出贡献的还是苹果公司,坚持独自研发优雅、稳定、安全、简洁的MAC OSX操作系统。有意思的是,苹果联合了在兼容PC中渐渐失意的昔日对头IBM和半导体巨头摩托罗拉组成了POWER PC联盟,研发生产精简指令集的POWER系列CPU。操作系统的非主流和架构不同的CPU,使人们发现苹果电脑除了漂亮外,还很安全,世界上99%的病毒在苹果操作系统上不会运行。这种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硬件设计、外观设计一体化的苹果电脑获得了良好的用户体验,漂亮的外表和优雅的操作系统、简洁易用的应用软件一脉相承。这一切不是运行着WINDOWS的戴尔或联想电脑能提供的。
乔布斯在97年回归苹果后很好的把这一切苹果与生俱来的优点用在了他后续的“玩具”上,乔布斯在外流浪了十年,清醒的认识到再在个人电脑上打个翻身仗已经是没有可能。在十年间除了这点,乔布斯还积累了与好莱坞的良好关系,十年间,也让乔布斯不善于与人合作的坏毛病有了长足的进步。十年间,IT业有了最大的变化,就是网络时代的来临,这是继个人电脑发明后的又一重大变革,同时娱乐经济正在席卷全球。乔布斯敏锐地看到了这一点,这一切结合苹果杰出的软硬件研发实力、不同凡想的企业理念。就有了iMac、iPod、iTunse、iPhone等另世人惊叹的产品和服务。iPod、iTunse让您拥有网络音乐销售、下载,音乐随身携带、播放,简单、优雅的操作界面,精致、美丽的音乐盒子,打造了全程的用户体验。iPhone更是成为21世纪的智能移动终端,不仅仅是个手机。创造了上市74天狂卖100万台,6个月销售400万台,上市半年占据美国智能手机28%的份额,仅次于RIM黑莓的41%的骄人业绩,这一切还是在仅捆绑一家运营商的前提下创造的。前两天,苹果发布了iPhone SDK的开发包。苹果的野心不仅仅是改变通讯业,而是要占领下一代操作系统——智能终端管理的掌控权。
|!---page split---|
【苹果的不同之处:善于独立思考】
在《财富》的专访文章中,对于制定战略方面,乔布斯有这样一段话:“我们没有做任何的市场调研,我们也没有聘请任何一家咨询公司。在我打工的十年里,我唯一的咨询公司就是一家分析Gateway零售战略的公司,通过他们的分析,我在开展苹果零售商店的工作中就可以不必犯太多相同的错误。本质上,我们从未聘请咨询公司。我们只是想研制更好的产品”
看到这段话,作为在IT行业中做多年市场营销的我,感触良多。也应证了我对苹果、乔布斯的判断:善于独立思考。回想起参加过的一次市场营销方面的培训,讲师是邓德隆,观点就是企业不需要做市场调研,就像一个卖饮用水的企业花几十万做市场调研,结论一定是消费者认为口渴了所以买水喝。这是一个可笑的例子,虽然有点极端。但也说明了一个道理,再好的外脑(咨询公司)也没有你了解你自己,了解你的核心能力在哪?同样,作为一个科技公司,满足客户需求是平庸公司的做法,创造和引导需求才是高手之道。对于科技产品,大多消费者是迷茫的,他不完全清楚自已要什么,但不妨碍他对好的产品感到眼前一亮,并付出高的价钱。假如苹果在决定做iPhone时,去做市场调研,一定是有的人说我喜欢直板机,按钮直接可以按到。有的人说喜欢折叠机,这样不必为了留出大屏幕而牺牲键盘的面积。这样就不会有iPhone的虚拟键盘。独立思考的结果就是:为什么电脑一定要是米白色?为什么台式机一定是主机、显示器、键鼠分开?为什么手机一定是要有键盘?
虽然独立思考曾经让苹果付出大的代价,但只有独立思考才能创造出伟大的产品。
【苹果与消费电子巨头的不同之处:IT企业的DNA——强大的软件能力】
日本的SONY无疑是世界上最成功的消费电子厂商,有着执着创新企业精神、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和工业设计能力,并且深谙营销之道,有着强大的品牌,无论怎么看,这家企业都近乎完美。但它在捍卫自己的随身听领地与苹果交锋时,在苹果身上看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东西——深厚的软件开发能力。苹果有着从底层软件(操作系统、开发工具、数据库)到应用软件、网络系统,从通用软件(ilife、iWork等)到专业软件(音视频创意软件),乃至优雅的软件界面和良好人机交互设计的打造实力。这些都是苹果积累数十年的家底,用在对付微软、Adobe之流时也许占不到太多便宜(商业战略使然)。但与苹果举世文明的工业设计能力相结合用来对付传统的消费电子厂商,那就所向披靡了。我们看到的是苹果在销售大量的硬件产品,并从中获利。iPod的热卖,其光环效应带动的苹果传统的MAC电脑业务。我们没有看到的是硬件销售的背后是苹果的软件作核心动力。如果说苹果的企业灵魂是“不同凡想”,那它的产品灵魂就出色的软件系统。
【苹果的下一场战争】
就是要打赢移动智能终端的控制权之战。历史总是在重复,IBM开创了大型计算的时代,苹果开创了个人计算时代,但却在自己开辟的阵地中输得很惨。网络时代,以GOOGLE为代表的新贵在引导“云计算”时代,历史是乎在回归到大主机小客户端的年代,但它所传输的内容、服务和模式却已今非昔比。随着三网合一的趋势,比尔-盖茨的每人一台计算机将成为历史。下一场战争就是要建立强大的后台服务和控制人手一个的移动智能终端,软件和服务就像自来水一样拧开就用。你不用为了写篇文章就要购买微软无比庞大无比复杂的OFFICE,十多年来市场占有率在3%不再是苹果心中永远的痛。因为苹果已经看到了未来,并已先行一步,发布了21世纪的移动智能终端——iPhone,里面运行着苹果优雅的操作系统MAC OSX,涵括商务、娱乐的各种软件,整合了大量的网络应用,苹果为第三方开放了两个大门:一是应用软件开放包iPhone SDK,二是基于浏览器Safari的Web应用。苹果的目的就是要牢牢控制移动智能终端,包括操作系统和应用,打赢IT业的下一场战争。
在网络时代、个性化时代,我们很难评论苹果这种特立独行企业文化,打造一体化、独特的用户体验的行为是一种错误还是高明之举?苹果的做法是否是以用户为中心的深层体现?
至少,苹果的存在让IT业多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特别是在人们认识到物种的多样性非常重要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