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虑的小川与潇洒的格老
(宏观金融形势讲座提纲)
文/郑友林
一、金融装备
中国的国家金融装备:人力推动的独轮车(银行信贷是那个大轮子,证券是前面的那个小轮子。国家金融机构对信贷资源的垄断,造成经济实体对信贷的高度依赖,由贷款驱动的中国经济)
美国的国家金融装备:四轮驱动的越野车(股票、债券、银行信贷、投资基金轮流驱动美国经济向前发展。)
二、调控方式
中国模式(如果有的话):随机的、神秘的、无序的宏观调控。小川可以调控的也就是信贷,股市的轮胎是个瘪的,目前想利用也没有什么价值。中国的央行对政府负责。笨人设想,经过三至四轮央行行长的任期,在众多有识之士的强烈呼吁之下,中国的央行有可能会改宗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负责,而且还有可能逐渐进入一种比较规范运作状态。曾经有人评价说,中国有两个民行/航,运作都不规范。一个民航(CAAC)从来就不准点,戏说CAAC=CHINA AIRLINES ALWAYS CANCELLED(中国民航总是取消了)。而另一个民行就是中国人民银行,它的特点是没有权威性,搞不定宏观调控,中国经济一直在“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恶性循环中运转。
美国模式:渐进的、透明的、有序的宏观调控。担当美联储主席18年来,格老成功的诀窍就是不断地制造泡沫:股市、债券、房地产、汇市。对国会负责,已经经过数百次甚至数千次的激烈争论、咨询和完善,美联储已经成为美国经济金融在制度上的“软实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调控对象与目标
中国央行:银行信贷、地方政府、过热的行业。一种“一对多”的博弈行为。受制于多种因素,多种目标兼顾。
美联储:金融市场、通货膨胀。自主的决策,权威性与合乎法律规范的行为,单一目标。
四、M2/GDP比率
小川面对的M2/GDP比率越来越高。成为一颗定时炸弹。正值当年的小川面对金融难题忧心重重,曾经因为劳累过度住进医院。在这轮(2004-2006?)金融宏观调控可能对一些敏感性的行业造成打击的情况下,小川还能干多久?根本就是一个未知数。
格老面对的M2/GDP比率稳中有降。银行信贷不会成为大问题。垂垂老矣的格老享受着金融体制和市场带来的种种便利,依然牛气冲天,五届连任,创造美联储历史上(1913年成立)任期最长的记录,真正可以算得上是焕发了第二个春天,迎来夕阳红。
五、作者评论
国际比较,在中国,存在着一个高得吓人的流动资金贷款比例。从另外一个角度表明银行对信贷资源的垄断,也说明银行垄断信贷资源的各种弊端。中国对外资既爱(欢迎FDI)又怕(害怕国际游资冲击市场),媒体动不动就制造耸人听闻的“万亿游资狂赌人民币升值”的神话。金融装备落后加上幼稚可笑的媒体宣传,使得国民对外资的作用认识暧昧,甚至恐怖。
格老认为,美国的金融体系经过经济和金融危机的千锤百练,已经具有了某种“自我调节”机能,是一种具有弹性的体制。开放、透明、容量大。市场的运行效率高。所谓“有容乃大”。美国不排斥外资,能做到兼收并蓄。美国担当“全球金融资源的分配中心”职能。
六、简短结论
这些该是什么时候?
中国的央行不只是对政府负责,而是真正对全国人民负责,中央银行的行长也开着“四轮驱动”金融越野车,银行在金融资源分配过程中只是扮演一般角色,金融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居于主导地位,人民币自由兑换,对外资采取兼收并蓄的宽容政策,中国经济就步入了健康稳定的发展轨道。
中国要发展,必须放弃对金融资源的垄断,“还信用于民”,才能做到可持续发展,否则,在“羊肠小道”上,推着“独轮车”艰难行进,不可能与开着“四轮驱动”越野车、且具有金融霸权地位的美国竞争。(2005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