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业未来发展趋势 全金融应成为中国金融业未来的主导运作形态



全金融应成为中国金融业未来的主导运作形态

张宁

(当代财经,2003/6)

 

摘要  本论文面对世界金融混业经营的主流态势,立足中国金融分业经营的历史原由和现实情况,提出中国金融业未来的主导运作形态既不是国外正在兴起的金融混业经营模式,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银、券、保合作,更不是保持分业经营的现状,而是不打破金融分业经营体制的中国特色全金融模式。本论文对全金融的概念提出了不同于国外学者的新的界定,阐述了全金融运作模式和全金融产品的基本特性,分析了中国推行全金融模式的特殊重要意义,提出了中国特色全金融运作模式和全金融产品的基本特征。

关键词  全金融;金融运作模式;全金融产品;主导形态;中国特色全金融

                                                                           

Allfinanz Should Be the Main Form of Operation in the Future of Financial Industry in China

ZHANG Ning

(DBA Student, School of Management, Zhongsha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275)

Abstract  Faced with the great trend of financial integration, and based on the historical causes and realistic situation of financial separation in China, This paper presents that the oriented form of financial operations in the future China is neither universal banks of developed countries, nor the general cooperation between banks, insurers, and brokers, even more nor keeping financial separation; it is allfinanz operation model with Chinese characters based on financial separation system. This paper gives the new concept definition of allfinanz different with the overseas schools, presents the basic requirements of allfinanz operation and allfinanz products, and analyzes the special importance of achieving allfinanz in China, and presents basic character of allfinanz operation model and products with Chinese characters.

Keywords  allfinanz; allfinanz operation model; allfinanz products; oriented form; allfinanz with Chinese characters

                                                                      

在当今世界各国普遍推行金融混业经营的大背景下,中国金融业未来的经营模式的主导形态究竟是什么,是也推行国外的金融混业经营模式,还是坚持现有的金融分业经营模式?这个问题,是中国金融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战略性、根本性问题,必须做出明确的回答。本论文的回答是,以上两者都不是,都具有片面性;中国金融业的在未来相当长一个时期的经营模式的主导形态,应是不断改进的金融分业经营体制基础上的全金融(allfinanz)模式。

一、目前世界金融混业经营模式已陷入体制性困境

世界现有的金融混业经营模式已陷入困境。其典型事例如表1所所示。

表1  陷入困境的世界著名金融混业经营机构举例

资料来源:表中各机构2001年底或2002年季度或半年业绩公告(financial report)。

由表1可见,世界现有的金融混业经营模式已普遍陷入体制性困境(dilemma of system)。其具体原因尽管各有不同,但从根本上来说,均可归结为金融混业体制本身的局限性(limitation of system)。其突出表现为:

1.全能银行产品(products of universal banks)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目前金融产品(financial products)供需严重失衡这一金融发展的基本矛盾。

2.金融控股公司(financial holding company, FHC)运作体制不能适应个性化(inpidualization)、复杂化和瞬息化的金融需求(financial demands)。

事实上,目前投资者对全能银行模式已逐渐失去兴趣。一些大的综合性银行如J.P.摩根大通、德意志银行和瑞士信贷的股价受到的冲击,就远比单纯的投资银行如高盛和摩根斯坦利要大得多。将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不同的文化糅合在一起已变得很困难了。英国几大全能银行(劳埃德银行、巴克莱银行、国民西敏寺银行)已逐步放弃全能制和综合化而转向专业化。

3.现有金融混业模式不能适应网络经济(internet economy)、网络金融(internet finance)乃至体验经济(experience economy)(Pine II,2002)发展趋势。

4.单一的“大而全”式(single comprehensive)的金融混业体制(如金融控股公司和全能银行等)已提早地走到了尽头,世界金融的战略性跨业型并购(strategic cross-industry M&A)已接近饱和和极至,目前及今后所进行的金融业并购已经或将要转型为非战略性同业型并购(non-strategic intra-industry M&A)。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目前正制定计划,要求投资银行将证券研究与公司融资(如IPO业务)分离开来。

二、全金融:世界金融业走出混业经营困境的根本出路

世界现有金融混业经营模式走出困境的根本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在最新的金融科技平台基础上建立新的金融运作模式和金融市场秩序,开发与之相适应的新金融产品。也就是要建立“全金融”的金融运作模式,开发“全金融产品”。

1.全金融的概念

全金融(allfinanz)(Santomero,1997)的概念在网络经济日益繁荣的今天,不断得到深化和扩展。按本人的初步理解,全金融是比目前的金融混业经营模式更高级的金融运作模式,就是比全能制银行(universal bank)和银保融通(bancassurance)更高层次的、以虚拟企业(virtual enterprise)方式为组织形式的、以结构一体化(structure integration)的全金融产品(allfinanz products)为微观基础的、以金融一体化(financial integration)为体制基础的、以实现金融产品的彻底个性化(perfect inpidualization)为根本目的的金融新形态。它既是金融运作机制(体制)创新,也是金融产品创新,还是金融市场需求创新。对全金融的研究,主要是对“全金融运作模式”及其微观基础“全金融产品”的研究。

表2  全金融与其他相关金融形态和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2.全金融与其他相关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全金融是以较彻底个性化的全金融产品(allfinanz products)为基础而不是以经营主体产权联系为基础的全新的金融资源和金融社会整合机制,是世界金融发展的方向。它不同于现有的金融控股公司,不同于全能制银行,不同于银行融合保险及银行代理保险,不同于现有的银行与券商的合作,不同于金融多元化经营,不同于包揽一切的无个性化差异的捆绑式金融产品组合,不同于金融超市,不同于一般意义的金融产品创新。

本文认为,全金融与其他相关金融形态和概念的区别与联系如表2所示。由表2可看出,全金融在金融运作模式和金融产品的各个方面均大大超过了其他任何金融形态;而其他任何金融形态不过是全金融在某方面的雏形或初级形态。

三、全金融运作模式和全金融产品的强大比较优势

(一)全金融运作模式:全能银行等初级形式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

1.模式比较:金融跨业并购、金融混业经营及全能银行等仅是全金融运作模式的初级形态。如图1所示:

企业虚拟化程度(virtualization)


 

   高

 


 

低                                                                  

低                                                                 高

      跨业程度(cross-industry)

图1  各类型金融运作模式比较矩阵:全金融模式是高级新型金融运作模式

图1中列出了有代表性的7个金融运作模式类型:AFO,IUB(internet universal banks),FHC,UB,BHC(银行控股公司:bank holding company),IB/II/IBr(internet bank/ insurance/ broker),TB/TI/TBr(traditional bank/ insurance/ broker)。

图1中,所谓企业虚拟化程度,是指企业采取虚拟企业方式运作(主要是整合不同金融单位的金融资源和核心能力)的程度;所谓跨业程度,是指企业运作(如机构设立、产品结构)中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行业交叉或混合的程度。

由图1可以看出全金融运作模式(allfinanz operation model,AFO)与其他金融运作模式之间的历史演进、继承与超越关系:

(1)在跨业程度方面,各类型金融运作模式由高至低的排序是:

AFO > IUB/ FHC/ UB > BHC > IB/ II/ IBr/ TB/ TI/ TBr

即全金融运作模式比其他金融运作模式具有优势;网络型全能银行、金融控股公司及传统全能银行等其他金融运作模式可被看作是全金融在跨业运作中的整合不同产权的金融资源方面的雏形、初级阶段或过渡阶段。

(2)在企业虚拟化程度方面,各类型金融运作模式由高至低的排序是:

AFO > IUB/(IB/ II/ IBr)> FHC > BHC >UB >(TB/ TI/ TBr)

即全金融运作模式比其他金融运作模式具有优势;网络型全能银行及网络型专业金融(专业的银行、保险及投资银行等)等其他金融运作模式可被看作是全金融运作模式在企业虚拟化运作中的网络经营方面的雏形或初级阶段。

此外,全金融比之其他金融形态还具有更大的跨文化包容性(cross-culture integration)它不仅承认不同企业文化和金融文化的多样性(cultural persification),而且正是建立在这中文化多样性基础之上,并为之服务和创造价值的。

2.全金融运作模式及其基本特性

全金融运作模式,就是以个性化的市场机遇为核心、以核心竞争力为基础、以虚拟企业方式为整合资源机制、以Internet为最新高级经营与技术手段和运作平台的金融运作模式。其基本特性可简约为“V-P-M-L-R-I”特性,即:

V:金融资源和核心能力整合方式为虚拟企业(virtual enterprise)方式。

P:产品是结构一体化的全金融产品(allfinanz products)。

M:服务对象为大规模个性化(mass customization)金融需求。

L:运作成本实现了体制性低成本(low costs)。

R:市场反应性能具有对市场机会的快速反应(rapid responses)能力。

I:基本运作平台以网络金融(internet finance)为基本运作平台

全金融运作模式(AFO)可以下列公式3-1所示的特征函数表示:

AFO = V·P·CmM,L,R,I      (m = 0,1,2,3,4)            (公式3-1)

其中,CmM,L,R,I表示M,L,R,I这4项中任m项的非顺序组合元素的乘积。如C2M,L,R,I = M·L或M·R或M·I或L·R或L·I或R·I 。规定C0M,L,R,I = 1 。

由公式3-1可见,全金融运作模式就是虚拟企业的金融资源和核心能力整合方式(V)、全金融产品(P)与大规模个性化的金融需求(M)、体制性低成本(L)、快速的市场响应(R)及网络金融运作平台(I)等特性的有机结合。其中,虚拟企业方式(V)和全金融产品(P)对于全金融运作模式的建立具有根本的意义;如V = 0或P = 0,则AFO = 0 。这就是说,只要虚拟企业方式或全金融产品不存在,则全金融运作模式也就不存在。即虚拟企业方式全金融产品对全金融运作模式具有根本意义。相比之下,全金融运作模式的其他特性则不具有此根本意义。

(二)全金融产品:银行保险产品等初级形式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

1.产品比较:银行保险产品、保险连结投资产品、保险理财分红产品、银行基金产品及联名金融产品等仅是全金融产品的初级形态。如图2所示:

                                 产品虚拟化程度

       低                                                              高

    高                                                                    快

 


 

产                                                                        

品                                                                        

个                                                                         市

性                                                                         场

化                                                                         反

程                                                                         应

 


 

    低                                                                    慢

       低                                                              高

                                产品一体化程度

图2  各类型金融产品比较矩阵:全金融产品是高级新型金融产品

图2中列出了有代表性的10个金融产品类型:AFP,IWM(internet wealth management),SCBC(specific co-branded card),CBF(co-branded financial products), WM(wealth management),BA/ FA/ BF(bancassurance/ fund linked assurance/ bank-agent funds),ID(inpidualized derivatives),TF(traditional financial products),BP(bundled portfolio),SF(specific financial products)。

图2中,所谓产品虚拟化程度(product virtualization),是指一项金融产品由不同金融机构虚拟合成的程度。所谓产品一体化程度(product integration),是指同一金融产品中所包含的银行类、保险类、证券类等金融产品原素的集成度。所谓产品个性化程度(product inpidualization),是指产品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的程度;全金融运作模式旨在满足彻底个性化(perfect inpidualization)需求。所谓市场反应(market responses),也称市场反响,是指对市场瞬息性机会性需求的反应或反响速度;它可分为快反应(rapid response)和慢反应(slow response)。

由图2可以看出全金融产品(allfinanz products, AFP)与其他类型金融产品(financial products)之间的历史演进、继承与超越关系:

(1)在产品个性化程度(product inpidualization)和市场反应(market responses)方面,各类型金融产品由高至低和由快至慢的排序是:

AFP > IWM/ WM/ SF > SCBC/(BA/ FA/ BF)/ID > CBF/ BP/ TF

即全金融产品比其他类型金融产品具有产品个性化优势和市场反应优势;网络理财、银行保险、保险连接投资、银行基金及专项联名卡等其他类型金融产品可被看作是全金融产品在产品个性化和市场反应方面的准备、酝酿和初级阶段。

(2)在产品虚拟化程度(product virtualization)和产品一体化程度(product integration)方面,各类型金融产品由高至低的排序是:

AFP > IWM/ SCBC/ CBF > WM/(BA/ FA/ BF)/BP > SF/ ID/ TF

即全金融产品比其他类型金融产品具有产品虚拟化优势和产品一体化优势;网络理财、银行保险、保险连接投资及专项联名卡等其他类型金融产品可被看作是全金融产品在产品虚拟化和产品一体化方面的准备、酝酿和初级阶段。

2.全金融产品及其基本特性

全金融产品是全金融运作模式的微观基础。这就是说,如果没有全金融产品,全金融运作模式是无法建立起来的。

全金融产品,就是由作为产品原素(essences)的不同金融单位的金融资源和核心能力(core competence)虚拟整合(virtual integration)而成的、产品结构高度一体化(structural integration)的、具有快速市场响应能力(rapid responses)的、低成本(low costs)的金融产品。

全金融产品是建立在全新的金融运作机制(全金融运作机制)基础上的具有特殊创新意义的金融产品。这主要体现在:

(1)它往往不是由一国一家金融机构,而是由全球范围的多家外包式(multi-outsourcing)金融机构开发出来的;

(2)它不是由多家金融机构以现有的传统的企业协作方式,而是以虚拟企业(virtual enterprises)的运作模式开发出来的;

(3)它不是按现有的链条式开发周期对市场做出反应,而是按并行工程(concurrent engineering)的运作模式对市场做出快速反应(rapid responses);

(4)它不是以现有的“批量-成本”的反向关系(trade-off,即小批量/单件-高成本),而是按大规模生产(mass production)的低成本(low cost),小批量甚至单件地开发出来的;

(5)它不是以现有的客户被动的方式,而是以客户主动参与的互动方式(interaction)开发出来的;

(6)它不是以现有的非彻底的个性化方式,而是以彻底的个性化(perfect inpidualization)方式开发出来的。

因此,与全金融运作模式相适应,全金融产品的基本特性也可简约为“V-P-R-L”特性,即全金融产品的“四大基本特性”,其中:

V:产品的虚拟整合性(virtual integration),也称虚拟一体化性,即全金融产品是以虚拟企业方式整合不同金融单位的核心竞争力而形成的;它可做到银行类、保险类、投资银行类及基金类等不同种类金融产品原素(essences)的跨业整合,形成高度结构一体化(structural integration)的唯一性金融产品(alone financial products)。

全金融产品的虚拟整合特性可以函数形式表示为:

V = f (B, I, S, F; b, i, s, f ) = vBbIiSsFf                       (公式3-2)

公式3-2中,B, I, S, F分别为被虚拟整合到全金融产品中去的银行类、保险类、投资银行类及基金类产品原素;v为全金融产品的虚拟整合系数,表示产品的虚拟整合程度;b, i, s, f分别为其成份权数。其中,如v = 0,则V = 0 。即如果金融产品不是通过虚拟整合而成的,则该金融产品就不具有全金融产品所需要的虚拟整合特性。即产品的虚拟化整合特性是全金融产品的根本特性。

P:产品的彻底个性化(perfect customization)。

R:产品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响应(rapid responses)。

L:单一金融无法比拟的产品的低成本(low costs)。

全金融产品的基本特性可以下列特征函数表示:

AFP = V·CnP,R,L           (n = 0,1,2,3)             (公式3-3)

其中,CnP,R,L表示P,R,L这3项中任0、1、2、3项的非顺序组合元素的乘积。如:C2P,R,L = P·R或P·L或R·L 。规定C0P,R,L = 1 。

将公式3-2代入公式3-3,则全金融产品基本特性特征函数分别有:

AFP = vBbIiSsFf CnP,R,L       (n = 0,1,2,3)             (公式3-4)

由公式3-3或公式3-4可见,全金融产品就是产品的虚拟整合性(V)与产品的彻底个性化(P)、产品对市场的快速响应(R)及低成本(L)之间的有机结合。其中,只要v = 0 即V = 0,则AFP = 0 。这就是说,只要产品的虚拟化整合不存在,则全金融产品也就不存在。产品的虚拟化整合特性是全金融产品的具有根本意义的特性。相比之下,全金融产品的其他三个特性则不具有此根本意义。

四、中国推行全金融模式的特殊重要意义

建立全金融的必要性,归根结底,就是为了彻底解决单一金融(single finance)的核心能力的有限性(limit of core competence)与金融需求的彻底个性化(perfect inpidualization)趋势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本文提出的分析模型如图3所示。

低                                                       快


 

单                                                            反

位                                                            应

成                                                            速

本                                                            度


 

高                                                      慢

弱                个性化需求满足程度               强

图3  建立和发展全金融的必要性分析模型

本文认为,未来金融需求的总趋势除了Pine(2000)针对一般商品需求所说的日益增长的大规模个性化(mass customization)、低成本(low costs)和快速市场响应(rapid responses)需求外,还需加上产品的一体化(integrated products)需求。而全金融正是为了适应和满足这一金融需求的总趋势而建立的。由图1可见建立全金融的必要性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金融业未来发展趋势 全金融应成为中国金融业未来的主导运作形态

首先,传统金融与其他金融形态相比,具有成本局限、速度局限和个性化局限这三大局限性。它要么被淘汰,要么被迫朝三个方面转型:一是专业金融,二是金融混业经营(如全能银行、银行融合保险),三是网络金融或金融战略联盟。

其次,专业金融虽在单位成本和反应速度方面比其他金融形态等具有优势,但因其产品过于单一,满足个性化需求的程度则较低,因而具有个性化局限。

第三,金融混业经营虽在满足个性化需求方面比其他金融形态具有优势,但因其是非专业化的,因而单位成本较高;又因其科层制的组织体系,因而市场反应速度较慢。这些都构成了其难以克服的成本局限和速度局限。

第四,全金融因以虚拟企业方式运作,是对全社会有关核心能力的网络化集成和整合,因而兼具“低成本”、“快速反应”和“高度个性化”三大优势,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大规模个性化的市场需求。

总之,单一的金融形态(包括专业金融和全能金融)无论其核心能力有多大、有多广,与纷繁复杂的大规模个性化的金融市场需求相比,都是难以满足和微不足道的。单一金融的三大局限性,归根结底,来源于其运作模式局限性。只有彻底打破传统金融运作模式,代之以新的虚拟企业式的全金融运作模式,才能从根本上消除上述三大局限性,最大限度地满足大规模个性化的金融需求。

此外,建立全金融运作模式对实行金融分业经营体制的国家(如中国)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在不打破金融分业经营体制的前提下,取得甚至超过金融混业经营的功效。具体地说:

1.推行全金融,可不打破现有的金融分业经营体制,保持金融体制的历史延续性,减少体制转换成本及其他有关的社会成本。盲目引进发达国家的金融混业经营模式,将使中国付出巨大的体制转换成本和其他社会成本,从而迟滞和拖累中国金融的发展。事实上,花旗集团已陷入混业经营困境。英国几家主要的全能银行已逐步放弃全能制而转向专业化。

2.推行全金融是发展中国家金融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赶超发达国家金融发展水平的捷径。西方发达国家所推行的一般意义上的金融混业经营模式不适合中国金融体制,只能使中国金融永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未来中国的金融体制,只有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失败与探索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充分把握新科技、新经济所提供的历史机遇,立足国情,推行有中国特色的全金融模式,才能从体制上和经营模式上奠定赶超发达国家的基础。

事实上,美国选择金融混业经营既是迫不得已的、又是很不彻底的选择。德国的全能银行(universal banks)模式由来已久,并不是什么新鲜东西,且已越来越显露出与现实金融需求和未来金融发展不相适应。它不能解决未来金融发展的方向问题,更不能作为中国金融改革和发展的样板取向。

3.推行全金融是建立新的国际金融新秩序的历史动因。建立新的国际金融新秩序靠什么?归根结底,是靠“金融生产力”的创新和发展,靠实现新秩序的具体工具。而这些就集中体现在全金融模式的建立和推行。全金融模式在建立国际金融新秩序方面,能彻底打破传统的各种经济界限,如:“南-北”界限、“南-南”界限、“北-北”界限、“东-西”界限等,彻底整合和重新配置世界金融经济资源。而在全金融模式中,由谁充当盟主呢?是由最能及时发现和捕捉到市场机遇的单位。那么,宏观地看,未来世界市场的主要机遇在哪里——在东方,在亚洲,在中国。那么谁又最了解中国市场,一般来说是中国本土单位,当然这也是需要经过努力的。

五、中国特色全金融运作模式和全金融产品

根据上述全金融运作模式和全金融产品的基本特性及特征函数,结合中国金融发展实际,本文特提出中国特色全金融运作模式和全金融产品的基本特征如下:

1.中国特色的全金融运作模式

中国特色的全金融运作模式,应是以中国金融单位(financial unit)为盟主,采取以虚拟企业式吸纳(obtaining by VE)为主和以产权式吸纳(obtaining by ownership)为辅的方式,广泛地开放式地吸纳世界各国金融单位参与,以中国本土金融市场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全金融运作模式。其特征函数可表示为:

AFOC = VC·PC·CmM,L,R,I          (m = 0,1,2,3,4)       (公式5-1)

其中,AFOC表示中国特色的全金融运作模式,VC 表示以中国金融单位为盟主的虚拟企业式的金融资源整合方式[xiv],PC表示中国特色的全金融产品。

2.中国特色的全金融产品

中国特色的全金融产品,应是以银行类(banking)产品原素(essence)为基础,以高等级债券类(bonds)和债券基金类(bond funds)产品原素为中心,以保险类产品原素为积极增长成份(active growth component),以股票类(stocks)和股票基金类(stock funds)产品原素为补充,以其他金融衍生产品(derivatives)原素为弹性选择的全金融产品。其特征函数可表示为:

AFPC = v·Bkb·Bdc·Ii·(S+F)s·Dd ·CnP,R,L      (n = 0,1,2,3)  (公式5-2)

其中,AFPC 表示中国特色的全金融产品,Bk表示银行类产品原素,Bd表示高等级债券类和债券基金类产品原素,I表示保险类产品原素,(S+F)表示股票类和股票基金类产品原素,D表示其他金融衍生产品原素;b,c,i,s,d分别表示相应产品原素成份的非负权数。且有:

b ≠ 0,即银行类产品原素是必要的基础成份;

c > b,i,s,d,即债券类和债券基金类产品原素是主要的原素成份;

△i /△t > △e/△t, e∈(b,c,s,d),t为时间,即保险类产品原素是所有产品原素中增长最快的成份;

s,d<<c, 且prob(d = 0) >> prob(g = 0), g∈(b,c,i,s),即股票类及股票基金类产品原素是补充性成份,其他金融衍生产品类原素为次要的选择性的成份。

六、结论

综上所述,全金融是世界金融运作的最新的高级形态,是比全能制银行和银保融通更高层次的、以虚拟企业方式为组织形式的、以结构一体化的全金融产品为微观基础的、以金融一体化为体制基础的、以实现金融产品的彻底个性化为根本目的的金融新形态。它既是金融运作机制(体制)创新,也是金融产品创新,还是金融市场需求创新。

全金融是世界金融混业经营走出困境的根本出路。中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还将实行金融分业管理体制,因此,全金融运作模式在中国的推行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全金融应成为中国金融业未来的主导运作形态。中国应创造条件积极建立中国特色的全金融运作模式,开发中国特色的全金融产品。

参考文献

1.         Anthony M. Santomero, David F. Babbel.金融市场、工具和机构.郭斌译.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2.         A. Gart.管制、放松与重新管制.陈雨露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3.         B. Joseph Pine.大规模定制:企业竞争的新前沿.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4.         D.M. Anderson, B.J. Pine.21世纪企业竞争前沿:大规模定制下的敏捷产品开发.冯涓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5.         B. Joseph Pine II, J.H. Gilmore.体验经济.夏业良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6.         Jay Heizer and Barry Render.Operations Management, 6th Edition.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7.         David Bovet, Joseph Martha, R. Kirk Kramer.价值网:打破价值链、挖掘隐利润.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1

8.         David Rogers.商业银行的未来.王徽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

9.         骆玉鼎.信用经济中的金融控制.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10.     叶辅靖.全能银行——兼论混业经营与分业经营.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11.     陈菊红等.灵捷虚拟企业科学管理.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

12.     熊波等.金融控股公司理论与实践.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13.     郑先炳.西方商业银行最新发展趋势.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14.     焦瑾璞.中国银行业竞争力比较.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

15.     刘积余.美国银行业大变革透视.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16.     裴光.中国保险业竞争力比较.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

17.     白钦先等.各国金融体制比较.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18.     孙健.网络经济学导论.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

19.     谢康,陈涛.网络银行竞争战略.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

20.     陈剑,冯蔚东.虚拟企业构建与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i] Citigroup由主营银行业务的Citicorp和从事保险的Travelers Group于1998年合并而成。

[ii] Deutsche Bank由原Deutsche Bank和Bankers Trust于1999年合并而成。

[iii] Allianz Group由Allianz保险和德累斯顿银行(Dresdner Bank)于2001年合并而成。

[iv] 即瑞士信贷集团下的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投资银行。

[v] Mizuho由The Fuji Bank, The Dai-Ichi Kangyo Bank, The Industrial Bank三家银行合并而成。

[vi] 根据Gomez: http://www.gomez.com有关资料整理选取。

[vii] 即基于市场机会(opportunity-based)和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nce-based)的虚拟企业(Virtual Enterprises)。

[viii] Rapid responses

[ix] 指银行类、保险类、基金类等产品通过结构化整合为不可分割的一体化金融产品。

[x]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y; 其前身为BHC,即bank holding company 。

[xi] 结构化金融产品:structured financial products 。

[xii] 也称作financial products package 。

[xiii] 也称作financial supermarkets 。

[xiv] 此问题因篇幅所限,需留待今后做更进一步的展开和深入研究。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26203.html

更多阅读

衍生金融工具的发展趋势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

衍生金融工具的发展趋势1.衍生金融工具全球创新给全球金融市场打下的最深印记,就是衍生金融工具的产生及飞速发展。对于金融市场的参与者而言,衍生工具及是指一些金童合约,这些合约的价值派生于股票、债券、货币及商品等现货市场工具。

2017未来媒体趋势报告 用户将成为电视与视频媒体未来的主导

     电视媒体和网络视频的受众层存在差异性。人们常说,电视是二三十岁的人做给四五十岁的人看的,电视观众老龄化已是不争的事实,那么根据老年人的品位与审美做相应调整,便成为电视取得较高收视率的关键。与传统电视不同,视频网站的

成就社会中坚力量 独立DSP将成为中国RTB市场的中坚力量

     如果说2012年是中国实时竞价广告(RTB广告)发展的元年,那么2013年就迎来了这个产业的高速发展。不仅世界知名品牌广告主开始加大在RTB广告投放上的预算,而且广告交易平台上每天的媒体流量也已经达到了数十亿之巨。 整个产业也

声明:《金融业未来发展趋势 全金融应成为中国金融业未来的主导运作形态》为网友浊酒倾觞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