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接利用外资时代悄然到来
各国利用外资的实践表明,利用外资的形式随着一国或一地区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而变化。换言之,利用外资的形式具有显著的阶段性特征,当一国或一地区经济发展从低级走向高级时,利用外资会经历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以优惠贷款或援助为主要形式的阶段。采用这种利用外资方式的东道国经济往往十分薄弱,或是刚建国不久,或是刚刚经过战争的重大摧残。
第二,以外国直接投资为主要形式的阶段。这一阶段的东道国已有一定的发展,国内产业已具备一定的实力。
第三,大量采用项目融资方式的阶段。项目融资又可分为BOT、TOT等多种形式。这一阶段的东道国政府利用外资的导向已经从优惠政策转向注重投资环境的建设,以吸引高质量的国际资本,增强本国的竞争优势。
第四,积极开展以股权形式吸引外资的阶段。股权形式可包括本国外资股的境外发行,在海外发行本国企业股票,引入国外投资基金,利用存股证方式推动本国企业到海外股市进地股权融资,采用可转换债券等。在此阶段,吸引外资的东道国在金融、证券领域的对外开放程度已相当高,从一级市场的发行到二级市场的清算交割,以及国内股份公司的会计制度都已与国际接轨,而且政府的相关证券法律体系已制定完善。目前美国间接利用外资(主要是高档证券市场融资)占全部外资比重90%以上。
上述外资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分析表明,随着一国或一地区经济的发展、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和国内市场经济体制不断的完善,间接利用外资在利用外资中的地位和作用不仅越来越重要,而且间接利用外资渠道和方式也不拓展和创新,从最初的以国际金融组织和双边贷款为主,转向以项目融资方式为主,进而向高档证券市场挺进。
我国80年代以来的外资来源结构变化趋势基本上符合国际利用外资发展趋势。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逐步接轨,目前我国利用外资水平基本处在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过渡时期,并且随着我国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快速推进、我国资本市场的逐步完善和加入WTO后与国际资本市场接轨的进程加快,我国利用外资发展进入第三、第四阶段的条件正在创造和培育中,未来5到10年间将逐步趋于成熟。
有消息称,2003年10月13日,来自欧美和亚太地区的世界著名证券交易所以及沪、深证券交易所的代表再次聚会深圳,在举行了交易所代表圆桌会议之后,开始参加以后持续数日的高交会中国企业海外上市咨询洽谈活动。众多的中国优秀企业将再次遭到纽约、美国和纳斯达克美国三大证券交易所,以及东京、韩国、多伦多、新加坡、香港等交易所的围追堵截。各种形式的境外上市融资推介会在国内许多大城市频频召开。截至2002年8月,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中国企业有18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企业(主要业务在中国境内)达数十家,在香港和新加坡上市的公司有100多家。
以国际资本市场融资和项目融资为主的间接利用外资时代正悄然到来。
国内政策导向
前不久召开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决定》中提出了“积极推进资本市场的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扩大直接融资。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完善资本市场结构,丰富资本市场产品。规范和发展主板市场,推进风险投资和创业板市场建设。积极拓展债券市场,完善和规范发行程序,扩大公司债券发行规模。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拓宽合规资金入市渠道。” 这是适应扩大开放新形势的客观要求。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深,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内市场要逐步开放,国际竞争国内化和国内市场国际化趋势明显增强,国内外的市场规则逐步衔接,资源的优化配置将会促进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决定》从宏观层面鼓励企业从资本市场融资,并利用好国内国外两个市场。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的一系列法规和政策,都为扩大间接利用外资奠定了政策和法律保障。
——我国资本市场国际化进程正逐步加快
从2002年以来,我国有关部门颁布了一系列利用外资的政策法规,为外资购并国有企业、参股证券和基金公司以及直接投资证券市场开辟了道路,国内证券市场国际化进程加快。2002年7月1日正式生效的《外资参股证券公司设立规则》和《外资参股基金管理公司设立规则》表明证券业入世承诺的正式兑现。2002年11月3日,财政部、经贸委和证监会《关于向外商转让上市公司国有股和法人股有关问题的通知》出台;11月5日,中国证监会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了《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在2002年10月召开的国际交易所联合会第42届年会上,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被接纳为该组织正式成员,它标志这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又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和酝酿,2003年外资对企业购并和金融市场投资将进入实际运营阶段。今年上半年,工、农、中、建、交等银行成为首批QFII托管行;外资机构通过托管行申请QFII资格的程序陆续启动。包括德意志银行、美国高盛和瑞银华宝等在内的境外机构,都已经递交完备的QFII预申请。瑞士联合银行于2003年5月获中国证监会批准成为首家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并于6月6日经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三亿美元的初步投资额,7月9日首次以QFII身份买入四家内地A股公司股票,标志着QFII已进入实施阶段。此外,7月13日,新加坡独资企业佳通轮胎(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成功竞购了上市公司“桦林轮胎”的国有法人股,说明外资参与对上市公司和国有企业的股权并购也拉开了序幕。可以预见,今后一段时期,外商购并投资和股票市场的间接投资将呈逐步上扬之势。
——基础设施利用外资体制环境趋于改善
2002年12月17日,我国建设部出台了《关于加快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进程的意见》,明确了“城市供水、供气、供热、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及公共交通等直接关系社会公共利益和涉及有限公共资源配置的行业”,可以向国内外投资者实行特许经营。2003年9月24日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在北京举行的“全国推进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暨项目投资洽谈会”上表示,中国的市政公用行业要面向全世界开放,向所有资本开放,在这一市场化的过程中中国政府将加快转变职能,进一步打破垄断,并将陆续推出各种扶持措施。我国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序幕的拉开,为我国BOT、TOT等项目融资创造了体制环境,标志着我省以项目融资为主体的间接利用外资时代即将到来。
——推动我国企业境外上市的政策和法律环境逐步完善
2003年4月1日,中国证监会宣布取消第二批27项行政项目审批。其中一项是,取消了中国证监会审阅中国律师出具的关于涉及中国境内权益的境外公司在境外上市的法律意见书的规定,即取消了大家经常所说的向拟赴境外上市的企业发出的"无异议函"。
中国证监会有关人士在2003年3月在出席“海外融资高层研讨会”时的表示,中国证监会今后将继续支持大型骨干企业境外上市﹐并支持成长型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到境外上市。中国证监会今后将继续坚持尊重市场规律、提高监管效率的监管原则,减少审批事项和审批环节,充分发挥公司内部督导机制的作用,进一步健全境外发行上市的法规体系,完善有关法律制度。
为了进一步规范境外上市有关外汇收支行为,完善对境外上市所募集外汇资金的管理,国家外汇管理局与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境外上市外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进一步明确了境外上市外汇管理的基本原则和具体政策。该《通知》自2002年9月1日起施行。《通知》的出台,为境外上市外汇收支行为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将促进境外上市活动的规范运行。同时,通过采用境外上市股票外汇登记等管理手段,也有利于监管部门更有效地监测外汇资金流动,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
我省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
目前我省经济发展水平基本处在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过渡时期,并且随着我国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快速推进、我国资本市场的逐步完善和加入WTO后与国际资本市场接轨的进程加快,我省利用外资发展进入第三、第四阶段的条件正在创造和培育中,未来5到7年间将逐步趋于成熟。从我省未来经济持续增长的资金需求看,经测算,十一五期间我省对外资需求在900至1400亿元之间,间接外资比重即使仅达到上海现在的水平(40%以上),对间接利用外资的需求也将达到370-560亿元。
从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看,间接利用外资的驱动力主要来源于我省盘活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领域(重点是电力生产及供应、道路交通等)存量国有资产的需求、城市化和小城镇建设的需求、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需求、民营经济腾飞的需求以及自然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的需求等。
——盘活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领域存量国有资产及未来发展的需求。国有资产存量较大、未来对间接利用外资需求大的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领域重点是电力生产及供应、道路交通等。从盘活存量角度看,截至到2002年底,有380多亿元国有资产沉淀在电力生产及供应企业,资产总额达880多亿元。到2010年前,现有的电力生产和供应企业,如果有50%通过TOT或境外上市等间接利用外资途径实施套现,将产生50多亿美元的外资需求。到2002年底,我省已建成京石、石黄、石安、京沈、石太等12条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达1591公里。累计投资达300多亿元,基本上都是国有资产和国家负债(其中有1.8亿美元的亚行贷款和2.4亿美元的世行贷款),如果在未来5-7年内有50%的高速公路通过TOT等方式出售经营权,置换国有投资,将产生20多亿美元的外资需求。
从未来发展看,由于“十五”电力规划决策编制时,遇到了亚洲金融危机,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电力需求增长缓慢,1996-1998年期间年用电量增长仅2%多一点,因此制定规划时,测定的发展速度年均只有3.6%,已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电力建设速度降低,总量欠缺,严重影响了电力供应。一方面,随着我省钢铁、石化、建材、水泥等高耗能重化工产业的快速发展,预计未来5-7年内,将对电力产生较大需求,电力投资特别是电源投资增长速度将要快于“十五”前三年,预计十五后两年全社会用电量年均增长9-11%,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8.7-10.7%,因此电力投资将保持相应的增长速度。另一方面,从加强环保、开发新能源的角度看,到2010年,我省新建和原有电厂需要改造脱硫装机1800万千万,需要投资90-100亿元,另外开发风力发电、垃圾发电等新能源,涉及高新技术和设备的引进,必将对外资,特别是对间接利用外资产生巨大需求。
未来五年也是我省高速公路和港口建设高速发展的时期,据有关部门资料,到2007年底,5年内我省计划建成15条段高速公路项目,新建高速公路1270公里,总投资达347亿元。未来两三年内曹妃甸大港基础设施(港口、通路、铁路、供水、供电、通讯、污水处理等)建设估算总投资达56亿元,必将对间接利用外资产生较大需求。
——城市化和小城镇建设的需求。我省城市化水平低,城市建设和发展严重滞后于国民经济发展。“九五”以来,我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到2002年城市基础设施投资规模达到180亿元,其中外资比例一直保持在2%左右。我省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积极尝试着多形式利用外资。有利用外国政府贷款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等方式,也有将现有设施以特许经营方式与外商合作经营等方式。目前已有石家庄市地表水厂、石家庄市桥西污水处理厂、唐山市郊污水处理厂、邯郸市东污水处理厂、邯郸市铁西水厂、保定市污水处理厂、张家口市供水工程等几十个项目利用外国政府贷款项目。承德市煤气工程、唐山市集中供热工程等几个利用亚洲开发银行贷款项目现已建成投入使用。有6个利用世界银行贷款项目正在施工建设。保定地表水厂以特许经营的方式转让给香港中法水务公司进行经营,香港匯津公司投资合作建设及改造三河市燕郊镇供水等设施,还有一些直接和间接利用外资项目正在建设和洽谈之中。
未来5到7年,我省将进一步加大城市基础设施投入,并将扩大利用外资规模,鼓励外商在城市供水、污水处理、集中供热、城市燃气、垃圾处理、道路桥梁等诸多领域投资建设和经营。如果仍按20%以上的投资增长速度,到2010年城建投资将达到800亿元,未来7年累计投资将达到3300-3500亿元。若按外资比例2%保守地估算,未来7年我省城市建设将产生8-10亿美元的外资需求。如果加大国外政府贷款、世界金融机构贷款和特许经营权融资力度,假设到2010年能逐渐达到上海九十年代的水平(城建资金来源中外资占13.17%)的话,未来7年将累计将产生30-40亿元美元的外资需求。
——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需求。目前,仅工业领域就有2000多家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资产总额达4000多亿元,国有资产约1500亿元,根据最近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到2007年,除少数重要骨干企业和国民经济的关键性领域仍由国有资本控制外,多数大型企业国有资本要退至相对控股或参股,国有中小企业的国有资本要基本退出。静态地计算,仅工业领域就1000多亿元的国有资产需要置换。通过境外上市以及通过国内外产权交易市场向外资转让国有股权是国有资本退出的重要途径。在国有资本相对集中的纺织、石化、医药、建材、冶金、机械等传统优势产业领域,26家优势大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团拥有资产总额1300多亿元,国有资产450多亿元,未来5年,如果有50%的企业通过境外上市或向外资转让国有资产,国有股比重平均降到40%以下,就会产生10到20亿美元的外资需求。
——民营经济发展的需求。我省民营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民营科技企业是民营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潜力所在。截至到2001年底,全省民营科技企业达6108个,营运收入达530多亿元。由于民营科技企业投资风险较大,在我国风险资本市场发育滞后,银行资本进入谨慎的情况下,民营科技企业纷纷把目光投向海外证券市场。据了解,1999年在港上市的内地民营企业还不到5家,总集资约4亿港元,2000年,在港上市的内地民企也少于5家,集资13亿港元,而2001年,大约17家内地民营企业在香港上市,总集资额超过35亿港元。瑞银华宝中国研究部主管张化桥曾经预期,未来两年内还会有300家民营企业到香港、美国和新加坡等地上市。截至到2002年上半年,福建在香港上市的民营企业就有40多家。今年以来,浙江省有约27家民营企业经过初选准备在海外上市,其中15家企业计划到新加坡上市。因此,打通海外创业板上市途径,是我省民营科技企业吸引风险资本投入和融通外资的重要渠道。未来5-7年内,平均每年若能推动3—5家民营科技企业海外上市,按平均融资2500万美元计算,每年就将融通外资1亿美元以上。
——自然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的需求。风沙源治理工程是我省自然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的重点工程,未来5-7年内,我省将投入200多亿元开展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治理内容包括:退耕还林、荒山造林、草地治理和小流域治理等。除主要争取国家财政支持外,还必将对外国政府贷款以及国际金融机构贷款产生较大需求。
总的来看,我省对间接利用外资的需求动力主要来自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与我省未来经济发展的重点和建设重点相适应,致力于提高经济增长的内在质量和培育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能力,扩大间接利用外资渠道,创新方式,对解决我省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结构性障碍具有重要意义。
拓宽间接利用外资渠道的几点建议
我省自身看,制约拓宽间接利用外资渠道的因素主要包括观念保守、地方财力有限、市场化投融资机制没有形成、企业融资主体你成熟、缺乏沟通国际市场的中介组织以及项目储备及谋划力度不够等。因此建议:
——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适时推进“两个转变”——“融资主体由政府向企业的战略转变;融资方式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的战略转变”。逐步形成投资主体由单一到多元、资金渠道由封闭到开放,“政府来引导、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的间接外资利用格局。
——培育企业的国际市场融资主体地位。制定规划和办法,加快我省民营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步伐,促使优势民营企业尽快建立起符合国际惯例的财务制度,从深层次上推动产权制度及经营体制改革,真正把企业推向市场,按市场规则及国际惯例的竞争中逐步确立自己的优势,从而使其从根本上具备在国际资本市场上进行持续融资的能力。
——疏通民营企业的海外融资渠道。一是我省有关部门要尽快协助建立民营企业经济信用库,为民营企业从国际金融机构获得担保贷款和信用贷款建立信用基础。二是可以考虑启动“民营企业金融支持工程”等措施,设立“信用担保补偿基金”,化解民营企业境外上市信用问题。三是政府出资或引导成立成立民营企业海外上市扶植专项基金,对于优势民营企业海外上市的前期费用予以补助。四是有关职能部门或证券中介机构应积极与境外上市公司和上市中介机构开展广泛开展合作,组织召开各种民营优势企业上市推介活动,并建立民营企业上市储备库或备选库。五是鼓励境外有实力的战略投资人和机构投资人,对我省市场前景和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进行风险投资入股。
——保持并扩大传统渠道的外资利用规模。针对世界银行集团和亚洲开发银行对华政策变化的特点,积极争取并扩大世界银行集团和亚洲开发银行对我省的贷款。重点把城市化、贫困地区脱贫这些问题的解决与争取世行和亚行资金结合起来。一方面要尽快成立我省利用世行、亚行贷款项目办公室,建立与世行集团所属机构和亚行的日常沟通机制,行使引资和项目管理的双重职能。另一方面,对于世行、亚行贷款项目,制定项目管理办法,进一步简化贷款项目审批和管理手续,提高项目贷款效率。
——积极拓展国外债券市场。把握和利用国际债券市场低息时期,借鉴上海、广州、重庆等地经验,采取一些变通的办法,以市政建设投资公司为主体,组织重点城市发行一定数量的市政专项建设债券(准市政债券);根据国家对国际商业贷款置换的鼓励和支持政策,组织项目单位对过去外债项目实行“借低还高”进行贷款置换,减轻利息负担。
——加快基础设施及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进程,积极推进BOT、TOT项目融资,盘活存量资产,解决城建和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制约。
——加大间接利用外资项目谋划力度。督促各地构建包括适合外资进入的工业、农业、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等内容的项目库,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我省实际条件,精心筛选和储备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着力做好项目前期工作,按照国际惯例搞好项目包装。同时针对不同外资渠道的政策变化特点,有针对性地谋划一批环境保护、生态建设项目。进行我省贫困地区情况前期调查,争取国际组织和政府的无偿援助和优惠贷款。
——加强中介组织建设,改善投资软环境。建立符合国际水准的中介服务体系,培养熟悉和掌握国际惯例的会计师、律师和公证人员,建立和完善资产评估、投资咨询等机构,通过提供国际公认的科学方法和手段等中介服务,实现与国际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