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金融风暴 金融风暴中的“米壳效应”



 香港金融风暴 金融风暴中的“米壳效应”

米壳效应  水稻成熟割刈后,经过打压摔出一粒粒的谷子,然后经过日晒、磨碾,或利用现代夹米机器脱去米壳,变成一粒粒白色的大米。

那些空壳或者不够饱满的大米,将会在加工的过程中,被风抱走,只有饱实的米粒可以顺畅存留下来,成为人们丰收的果实。

这就是传承了几千年农业生产加工技术当中的“米壳效应”。

2008年,源自大洋彼岸的金融风暴席卷全球,给很多知名企业带来巨大冲击,甚至灾难,例如,雷曼兄弟的破产、通用汽车、花旗银行等公司岌岌可危,很多金融企业的灭顶之灾蔓延到很多实体企业,导致中国沿海地区,珠三角地区许多出口型企业纷纷倒闭,本土市场也大幅萎缩。

这场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带来了巨大的危难,也卷起了巨大的机遇。正如正美堂CEO肖军先生所言:“再坏的时机,也有人赚钱;再好的时机,也有人破产。”

2008年12月30日,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在本土众多企业重挫形势之下,作出了严正的剖析:“金融风暴是中国品牌历史性机遇”。

这种机遇,正是基于市场风云诡异当中的“米壳效应”。

经过一场金融风暴的洗礼,本土企业呈现一片崭新的亮色,许多企业纷纷由“粗放型”向“品牌精约型”转型。

大批的OEM企业在市场风浪颠伏中,陷入危难,纷纷破产,在市场上“灰飞烟灭”,如同被风吹散的“空壳”。

大批的中小型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陷入被动与僵局,甚至濒临破产,或大幅度减薪裁员以维持生计,许多的“瘪壳”企业也难以经受市场风暴的重袭,面临被淘汰的命运。

更多的本土企业在严峻的市场形势下,再度整合,重构企业机构与流程,重塑企业品牌形象,重拳打造优势产品,让企业具有更实在、饱满的内涵,使得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更具核心竞争力,从而能够经历市场辗铡,收获丰收的果实。

2008年——“中国品牌元年”

2008年9月18日,我曾在爱华网上发布过一篇题为“2008中国三大事件推进品牌3.0时代”的文章:“2008年,中国有三件大事将载入世界史册:一是5月12日爆发的汶川大地震,二是8月8日召开的奥运会,三是9月13日爆发的‘三鹿毒药事件’。这三件大事,必将推动中国本土品牌意识的巨大转变,从纯粹的商业角逐,向现代社会商业文明转变,这种‘以产品品质与服务特色为基础,以社会关系与时代文明为保障’的新品牌时代即是我今日所提出的‘品牌3.0时代’。”

毋庸置疑,金融风暴的兴起,将这种激烈的本土品牌意识推进到了实际行为阶段。

借巴菲特大师的话讲,“只有当潮水退去时,你才能知道谁在裸泳。”过度的炒作已让人们生厌,随着人们文化水平与消费理性意识的提高,那些空口套白狼的故事不必重演。

牛根生去了,牛年依然如期到来,我们在本土默默耕作,唯有用良心、智慧,才能种出实在、饱满的种子,缔造的“梗梗的”民族企业品牌。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26340.html

更多阅读

法博齐 《法博齐讲金融》 第3章 金融体系中的参与者

   金融危机的发生的确让人难以预料,并且每一次金融动荡又似乎各有其独特之处,然而几乎所有的此类事件都有两个共同之处。首先,大的金融危机通常都会涉及相关金融机构或者金融市场,此类机构或者市场往往规模较大或者在金融系统中扮演

中国企业:把握金融危机中的战略机遇

系列专题:直面金融危机2008年以来,受欧美金融危机影响,全球经济增速明显放缓,发达国家或将陷入衰退。相对而言,中国经济在金融危机中“独善其身”,这得益于我们有着30年改革开放的成功发展基础。“危机”一词意味着危险与机会。在1998年

饥荒羽绒羽毛 安徽羽绒羽毛原料大王 在金融危机中的起伏

系列专题:直面金融危机华尔街的金融家们可能不会想到,一年多来,在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中,大洋彼岸的中国羽毛产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起落沉浮。  在羽绒羽毛原料供应高达中国总量70%的安徽省无为县,从去年下半年出口订单减少、大批国内服

声明:《香港金融风暴 金融风暴中的“米壳效应”》为网友暖暖的笑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