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与您分享幸福生活的秘诀:山中花开》
为了毕生坚持圣洁的贫穷,圣弗朗西斯临终时,在遗言中嘱咐追随者:只能使用土壤与木头来建造房舍。这段遗言使我深受启发。 佛教经典中有云:一位好的修行者应当首重清贫,如果无法坦然度过清贫的日子,就不容易生起菩提心或了悟真理。 正视清贫,选择无染的清贫生活,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节制之美。 人们在富裕中容易堕落,清贫则能为我们带来内心的平和。 从欲望的纠葛中解脱,人类才能与宇宙融为一体。倘若被欲望与执念控制,我们就感受不到身外的宇宙生命。 把拥有的物品减到最少,让心灵得到升华,成为宇宙生命的一部分,这便是清贫。清贫是一种节制的美,是人类的基本美德。 至今仍活跃的佛教精神就是要训练我们自律,并了悟柔美的节制精神。 怎样才能拥有清贫的美德?答案是要拥有温暖的胸怀。我们在使用各式各样的便利商品时,应自问:我们是否真的为此感到幸福呢? 只要按一按按钮,就能做饭、冷藏食物、清洗衣服;使用这些设备时,我们能感受到多少幸福?对这些物品是否真的心存感激? 人类不能只靠大脑的智力存活。只注重头脑的运转,世界只会越显冷酷。如果社会只注重头脑智力,人们的心就会丧失能让温暖注入的空间。你看!所有的否定、谤议、欺瞒与尔虞我诈,不都是奸巧的头脑智力在起作用吗?

相反地,我们的心与这些恶念无关。心不会去理会红尘俗事。现今大学选拔人才只注重才智,这样的方式值得重新思量。一个只重视智力发展的社会,会产生各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