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人生角色转换:20几岁了,别再犯迷糊》
每天抽出点时间坐下来,品品香茶、读读好书,这样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你的文化品味。“读一本好书就是与一个高尚的人交谈。”反之,读一本坏书就是跟一个思想下流的人打交道,长期受他的影响,那就会“近墨者黑”,所以,一定要警惕自己休闲的品味。选择书的时候,一定要读好书,读水准较高的书,而不要在一些低级下流书刊中寻找刺激,荒费时间,这对提高你的人格魅力和文化品位是毫无帮助的。
![第19节:20几岁开始为自己的形象加分(5)](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10332639795488.jpeg)
3. 不要为了将来而过廉价的生活 有一个男孩,出生于农村,家庭条件并不富裕,因此,他把所有的心思都花在了学习上。在学校里,他永远只穿那么一身灰色的外套和黑得发白的牛仔裤,而且不爱说话。寝室的人参加联谊活动,也从来不叫上他。因为怕他丢了整个寝室的形象。 毕业后,他找到了一份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工作,他工作很卖力,报酬也十分丰厚。尽管手头上已经宽裕了,但他仍不懂得打扮自己,不舍得多花一分钱在自己身上。在学校时穿的那套“古董”衣服,仍然套在身上。 他对自己的吃、穿、住、用,没有任何的要求,他永远是吃最差的,用最差的,穿最差的。同事们对他的印象,不是“看起来笨笨的样子”、“好像有点脏兮兮的”,就是“头发上总是油乎乎的”。同事们都不愿意接近他,有的同事甚至觉得他很怪异。 我曾经在某个杂志上看到过一篇文章,那篇文章告诉人们,不要为了将来而在现在过廉价的生活。那篇文章说:有些人认为节省能使他们的生活更保险,于是现在的生活过得潦草而廉价。其实这是对生活没有信心的表现,没有自信的人是可悲的。 与那些挥霍无度的年轻人相反,有的年轻人则是毫无原则地节约。似乎每一项消费都会破坏他们心中的安全感。他们省吃俭用,不该花费的不花费,该花费的也不花费。这种人留给人的印象就是吝啬、迂腐,当然没有品味可言。 年轻,虽然是奋斗拼搏的好时期,但绝不是说年轻就不能享受生活。当然,过有品味的生活也绝不是挥霍腐败的生活。 4. 没钱可以,但不能没品味 可能你会认为培养高雅的品味、优雅精致的生活、文化艺术的修养,打高尔夫球、听音乐会、弹钢琴、穿品牌服装要有金钱的支持。所以,你认为只有先赚到了钱才能提高品味,有钱人才有权谈品味。 其实,完全不是这么回事。的确,有钱人更容易接近高标准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但是品味跟金钱却没有绝对的关系。一个人的品味并不是由他的财富决定的,而取决于他所受的教育、他的生活观、他的性格和他所处的环境。就像一个人的穿着,并不在于有多么华丽,而在于搭配的恰当和得体。有的人虽然全身名牌,珠光宝气,但留给人庸俗的感觉;有的人仅仅是简单的牛仔加T恤,却也能穿出自身的气质。 我经常看到有些人喜欢买些廉价、做工粗糙的伪名牌,其实,他们不仅没有占到“名牌”的便宜,更是降低了自己的品味。这些人要么是太虚荣,要么是误解了“品味”二字。精致和优雅的生活,并不是随着品牌和金钱来的,它来源于你骨子里的“精品意识”。 别让细节给你的形象丢分 周六下午,鲁莉要赶到鼓楼大街去相亲。姐姐给她介绍了一个“很不错”的小伙子。 吃过中饭,姐姐早早地就把她推出了门,边把她往的士上塞,边唠叨着那几句话:“那小伙子长得很帅,保证你对他一见钟情!”“他们家的门槛可是被媒婆们踏坏好几个了,你可要好好把握哦!” 鲁莉到目的地的时候,对方已经到了。他在咖啡厅靠玻璃窗的位子坐着。她不禁打量起他来:一条休闲牛仔裤,一件条纹棉质T恤,一件薄而挺刮的黄色外套,面料精细,搭配和谐,想必他应该是个有品位的人。 姐姐果然说得没错——外形还算能入得她的法眼!她顿时对这个小伙子有了好感。双方相互介绍姓名。小伙子叫李亮。